《詩說中國》(9卷本)叢書 薛保勤 李浩 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比如園林卷《明月松間》,分為七大闆塊,首先介紹園林的起源,時間線上溯商周下至明清;接着介紹園林的形制、景觀、人物、韻味、情感、隐喻。除了總序,作者還撰寫自序,篇首配有導言。通過一首首古典詩詞,引出園林的方方面面,通過每一篇文章縱向打通古今園林演變。最後組合七大闆塊,展示中國園林的整體風貌。
比如民俗卷《詩語年節》中,《東風夜放花千樹——詩說元宵節》,作者敏銳地抓住了元宵節的精神内核“鬧”。指出,這并非我們後人的歸納總結,而是曆史智慧的沉澱,文中提到“這個節日在古人的體驗裡就一再提及‘鬧’字”,作者以詩證史、舉出元好問詩歌《京都元夕》為例:“袨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作者在講述詩歌中節日精神内核的同時,也不放過對節日曆史源流、民俗演變的考證。
再如樂舞卷《樂舞翩跹》中,提到中國最富詩情的樂器之一——琴。文中是這麼說的:“琴,作為不折不扣的中國自有古樂代表,在這種樂器身上,承載有非常典型、非常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所以,古琴才能被譽為是‘琴有九德’,才能被看作是‘樂以和情’。”琴傳達的是“和”的品質。作者舉出白居易一首聽琴詩《聽彈古渌水》:
聞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識慢流意,為聽疏泛聲。
西窗竹陰下,竟日有餘清。
這種種講述更由于古詩的存在得以印證和增色。這樣的文字,在《詩說中國》九卷本中比比皆是,正是全體創作人員在内容上的獨具創意,審讀專家在文字上的精益求精,使得這部作品曆時5年打磨終結碩果。
詩畫一體,緊密結合,排版精心設計。該叢書精選近200幅古代名家名畫,這既是詩心的視覺化呈現,也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展示。叢書創新的現代表達形式賦予中華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内涵。讀者可以通過詩歌的解讀與佐證,真切地觸摸到我們先人的習俗與社會情境、心理脈動,在體會古人的同時,完成對自我文化傳統的認同,去發現、去感知中國傳統文化,回望曾經的詩意中國。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02日09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