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奮力“強省會”,喜迎二十大!長沙市天心區委宣傳部聯合紅網長沙站推出《逐夢南城 非凡十年》系列報道,以小視角呈現大主題,以小故事折射大時代,記錄天心區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期推出《非凡十年•天心⑤丨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晚年幸福不隻是祝福語》,敬請關注。
紅網時刻新聞 見習記者李奕潛 天心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坤甯 長沙報道
“東電社區真心好,居家養老食堂搞,便民利民做貢獻,物美價廉吃得飽”。這首“打油詩”是長沙市天心區裕南街街東電社區東瓜山一村的劉大北大爺,寫給裕南街街道東電社區銀發族餐廳的。在東電社區,老人去銀發族餐廳吃飯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天心區常住人口83萬餘人,60歲及以上老年達11萬多人,65歲以上人口比重達10%。面對老齡化形勢,近年來,天心區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重點抓好“一社一點、一街一中心、全區多機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就近的信息化、個性化、專業化養老服務,着力打造頤養、康養、文養先行區和省會核心城區養老服務高地。多元養老模式,讓老人的晚年幸福不再是祝福語。日前,記者走進長沙市天心區,探究社區養老的創新創造之路。
在銀發族餐廳就餐的老人們。
老人吃飯政府補貼 幸福背後是溫情
早餐3元,有豆漿、雞蛋、包子、粥;中午12元,三葷三素;晚上再吃一餐,一天下來不超過30元。“頓頓不重樣,餐餐吃得香”,這是劉大北大爺的老年生活感受。
銀發族餐廳位于裕南街街道東電社區片區。該片區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000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老齡社區,解決老人就餐難問題十分迫切。2021年,裕南街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 養老服務”新模式,在東電社區引進長沙市銀發族“為老公益”服務中心,通過“個人掏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的多元參與方式,東電社區銀發族餐廳孕育而生。
餐廳負責人陳玲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經營的第二家養老服務餐廳,還有一家位于新開鋪街道橋頭社區,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場地。主要優先服務于轄區内60歲以上失能、獨居、無子女、高齡、困難等人群的一日三餐,餐廳可同時容納100人就餐。現在東電社區銀發族老年餐廳一天就餐人數超過300人,在高峰時段超過500人。
“用餐的老人隻要持有效證明到助餐點登記,做好資格審核和信息錄入,就可以享受政府補貼。其中,60-79歲老人,每餐補貼2元;80歲以上老人補貼4元。”東電社區副書記周立榮介紹,像這樣的餐廳社區未來還想多建立幾個,讓老人就餐更方便。
2021年,天心區出台了《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天心區“暖心餐桌”老人助餐服務 試點方案》等方案制度,劃出了關于社區養老餐廳建設的“硬杠杠”。制度規定,開辦老人助餐點需由所在社區申報、街道審核,區民政局審批,對審批通過的助餐點将在全區養老服務信息平台上進行備案;助餐點提供的中晚餐菜品最少為兩葷兩素一湯,收費價格不得高于 12 元/餐;申報助餐服務試點應為社區、社區内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其他有資質的機構,應符合消防安全、 環評、餐飲業等要求。
金盆嶺街道“暖心廚房”今年已經運營第六個年頭。
“政府提供場地,各級财政補貼,企業自主經營造血的模式,解決了區内老人就餐難的問題。”天心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天心區在運營的社區食堂有16家,探索出開辦老年餐廳的兩種運營模式,即銀發族餐廳PPP模式、金盆嶺街道“暖心廚房”政府資助模式。金盆嶺街道“暖心廚房”開設于2015年,6年來堅守7元兩頓飯從未漲價,為孤寡、空巢老人提供低價愛心午餐服務,餐館費用由街道全額補貼。逢年過節,社區還會為老人準備慶祝活動,發放節日禮物,成為了小區600多位老人的溫馨港灣。
天心區社會福利中心頤養區的老人們。
老人對護理人員點贊。
特困群體政府兜底 彰顯民生“政”能量
對于天心區大托鋪街道的特困獨居低保戶王大爺來說,能住進天心區社會福利中心頤養區,一日三餐、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料,這是他一直夢寐以求的“幸福養老生活”。以前隻能想一想,現在成了現實。
在這裡,還有50多位像王大爺一樣的特困老人,正在享受由天心區政府買單的機構養老服務。
早在2013 年,天心區财政就為全區獨居、空巢及困難家庭老人提供兜底式居家養老服務,到現在更為特困老人兜底了機構養老服務。2022年上半年,天心區民政部門對全區特困供養對象進行全面摸底,深入實施“愛心天心”困難老人幫扶工程,将特困供養、孤寡獨居、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老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落實社會力量結對幫扶特殊困難老人達400 多人,用民生溫度彰顯養老溫情。
頤養天年,幸福多多,是老年人的願望,更是政府的責任擔當。目前,天心區正在持續推進關愛老年人系列行動:實施“惠老民生保險”項目,為轄區五類特困老人及 80 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統一出資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實施百歲老人特别關愛計劃,制訂9條關愛措施,在百歲老人過生日、入住養老機構、助餐送餐等方面給予特别優待。此外,在天心區福利中心收住特殊困難老人兜底保障政策基礎上,面對經濟特别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重度殘疾老人、無子女失能老人等特殊對象的養老需求,福利中心在同等條件下實行了優先和優惠保障。
天心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到2022年底,天心區将實現每個街道建成一個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每個社區建成一個嵌入式養老服務點,白沙路養老服務示範街區将形成品牌,基本建成長沙市南部新城健康養老服務基地,年均養老床位增加20%以上。
2021年天心區發布養老服務地圖。
社會力量深度參與 打造養老服務新格局
“引入社會力量深度參與,不僅解決了政府的資金難題,更關鍵的是能夠提供專業化的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天心區養老協會會長文華介紹到。
8月31日下午,湘園小區的王梅芝娭毑像往常一樣來到湘園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四樓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唱歌。王梅芝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家由湘園社區與一家養老公司共同建設和運營的養老服務機構度過。
這家養老服務機構率先引進智慧養老系統,通過對社區老人量血壓,測脈搏、體溫、血糖等,建立了老人生命體征數據庫。根據大數據特征,定期組織醫院為老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免費體檢,組織醫護人員為老人定向義診。
“社區給老年人提供娛樂室、書畫室等活動場所并不鮮見,但是提供不了專業的照看和護理等養老服務,專業化的公司進來,就能補齊這一塊短闆。"天心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全區共有養老機構15家,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61家。通過引進保利地産、華潤置地、湖南發展等上市企業來興辦養老事業,培育了湘民康養、湖南普親、康乃馨、葆真堂等一批醫養深度融合示範機構,全區養老服務機構“量”“質”有了跨越式提升。
該負責人透露,天心區通過構建“一街一中心、一社一點、全區多機構”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使全區社區養老設施覆蓋率超過80%,基本實現老年人步行15分鐘就能享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15分鐘服務圈,幸福近在咫尺,越來越多的老人如王梅芝娭毑一樣,養老服務中心成了他們每天活動最頻繁的場所和精神寄托。“15分鐘服務圈的宗旨就是讓老人更好更便捷的享受老年服務,以徒步15分鐘路程為半徑輻射周邊樓宇、服務附近居民。”該負責人表示,15分鐘服務圈的圓心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依托黨群服務中心來發展社區養老,為老人提供“醫、養、康、護、食、教、娛”。
時代在變,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也在變。養老模式勢必随社會轉型而發生變化。天心區仍在不停地探索城市養老新模式。
“通過不斷完善區、街、社區三級養老網絡,針對性地實施‘心享天倫’家庭養老床位、‘古井人家’适老化改造、‘暖心廚房’老年助餐等一批具有天心特色的創新養老特色項目,提升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該負責人介紹,天心區将持續打造“天頤”政府養老民生品牌,着力建設頤養康養先行區和省會核心城區養老服務高地,完善養老網絡、平台和項目,在全區建設養老一張網,讓所有老人們均生活在15分鐘養老服務圈内。
鍊接:天心社區養老服務十年大事記
2012年:天心區新開鋪街道新天社區、坡子街街道西牌樓社區、書院路街道青山祠社區和楚湘社區,被長沙市老齡委和市民政局确定為全市第一批養老服務社會化試點單位。同年4 月,試點單位建立社區養老服務站。
2013年:天心區為全區獨居、空巢以及困難家庭老人提供兜底式居家養老服務。
2015年:天心區啟動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項目占地12畝,投資9000萬元,建築面積18000 餘平米,設計養老床位 320 張。
2017年:天心區破解社區養老場地難問題,明确并引導社區優先發展養老事業,推行社區養老公辦民營。同年,天心區養老事業“第一民生品牌”被評為2017年全國民生示範工程。
2020年:天心區養老工作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幹督查激勵獎。
2022年:天心區養老服務信息平台上線。同時,天心區發布全省首張“養老地圖”。同年出台《天心區關于加快養老服務的實施意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