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八水繞長安最後水跑去哪兒了

八水繞長安最後水跑去哪兒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5:57:39

八水繞長安最後水跑去哪兒了(八水繞長安的八水)1

八水繞長安示意圖

長安八水的來源很早,西漢時期的司馬相如《上林賦》說:“始終浐灞,浐,出入泾,渭,沣,滈,澇,潏【yu】,纡餘委蛇,經營乎其内,蕩蕩兮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态。”由于曆史的變遷,河流改道,古今的八水流向有所變化。今天的八水一般指泾河,渭河,浐河,灞河,沣水,滈河,澇河,和潏水。

  1. 渭河 渭河發源于渭源縣的鳥鼠山,自寶雞東溝入陝,由西向東,橫貫關中到潼關注入黃河,全長935公裡。渭河流經西安的北部,自古就是農田灌溉淵薮和水上交通要道,于唐尤盛。

  2. 泾河 泾河發源于六盤山脈南部的老龍潭,從西北流向東南,經過甯夏,甘肅,自長武縣湯渠入陝,至高陵縣泾渭堡注入渭河,長530公裡。秦代的鄭國渠,漢代的修白渠,皆引泾河之水,使關中成為沃野,泾河為繞西安北面的河。

  3. 沣河 沣河發源于長安縣終南山喂子坪鄉雞窩子南。總長78公裡。合高冠峪,太平峪二水,在香積寺西又納夾潏水而來的洨水,西北流經三橋附近,至鹹陽市境内入渭水。據史料記載,大禹曾治理沣水,西周的沣鎬二京列沣河東西,秦鹹陽,漢長安也在沣渭二水交彙處,漢唐時期的昆明池,主要也是引沣河水而形成。沣河是繞西安西面之河。

  4. 澇河 發源于西安市戶縣的澇峪,南流至鹹陽境内入渭河,與沣河平行,是西安西面之河。

  5. 潏河 潏河發源于秦嶺的北坡的大峪甘花溪,出峪後,先後彙集成白道峪,小峪,太乙峪。,向北流十一公裡到西江坡折向西北。潏河在牛頭寺分為二支,一支流向北,易名為皂河,一支流向西彙入滈河,合流後向西注入沣河。潏河流經長安韋曲和杜曲的一段被稱為樊川,因此地為漢初名将樊哙的封地而得名。樊川是古代長安最為富庶,景色最為秀麗的河谷,唐代很多的達官貴人在這個地方建造别墅和莊園。他們很多人身居要職,時有“長安韋杜,離天五尺”之說。潏河全長74公裡,為繞西安南面之河。

  6. 滈河 滈河發源于石砭峪,出峪後彙集竹峪,豹林峪,子午峪,從南向西轉而再向北西流,至香積寺和潏河彙合,稱洨水,又名福水。再由香積寺向西到戶縣秦渡鎮附近注入沣河,全長74公裡,為繞西安南面之河。

  7. 浐河 浐河發源于藍田湯峪鎮的月亮石,出峪後彙庫峪,石門峪,鲸魚溝,沿着白鹿原西側北流,至灞橋區十裡鋪廣泰廟附近與灞河相會後注入渭河。全長64公裡,為繞西安東面之河。唐代長安城内的曲江池的水就是經黃渠引浐河之水而來。

  8. 灞河 灞河發源于藍田縣灞源鄉董家溝,原名滋水。春秋時期的秦穆公要顯示他的功績,将滋水改為灞河,全長109公裡。為西安東面之河,灞河橫陳長安東面,為東西交通的必經之地,宋代的程大昌《雍錄》說:“此地最為長安之沖要,凡自西東兩面出入隴,潼兩關者,路必由之。”秦末,秦王子嬰再次迎降于劉邦,漢代在此設亭稽查路人,唐代在此設立驿站,親友出行多于此送别,故有“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送行人”的詩句。灞河沿岸廣植楊柳,春日柳絮紛飛如雪,“灞柳風雪”成為了長安八景之一。

西安市水務局局長楊立說,一個城市有水才有靈氣,有水才有生機。未來的西安将成為中國西部“東有浐灞廣運潭、西有沣河昆明湖、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漢城團結庫、中有明清護城河”的獨具特色曆史文化與各類水系相得益彰的魅力水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