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上的鼓樓。
原創作品來自于微信公衆号《胡躍東》,歡迎搜索、關注,閱讀更多美文。
歲月在時光裡一點點風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洛陽的幾個樓幾條街,有的褪色了,有的依然是這座城市的象征和地理标志。
那時我十來歲,一到星期天,就跑到東大街看鼓樓,隻因喜歡古老的大青磚,和磚頭縫裡随風搖曳的小草。
鼓樓矗立着,下方拱起弧形的通道,行人川流而過。有人挎着籃子,裡面裝着幾個雞蛋、一把青菜、數個油旋兒。我擡頭看鼓樓,東邊石匾刻着“就日”,西邊石匾刻着“瞻雲”,雖然不懂其意,卻被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引誘着去了一次又一次。
八十年的洛陽八角樓(右側)八角樓往西是西大街,西大街比東大街喧鬧,商業味兒濃厚,卻遠比不上東大街有風情。有一個林家鋪子是老店,還有一個耀耀水席是老洛陽人之所愛。
今日西大街(作者拍攝于2016年7月31日上午)
今日西大街(作者拍攝于2016年7月31日上午)
我記得西大街100号,不是門牌号好記,而是因為那裡住過一個盤着富士山發髻的女孩,她是我高中時的初戀,後來,她通過招工考試去了黃河北的洛陽煉油廠,一别之後至今未能再見,于是,西大街成為我塵封記憶的地方。
八十年代的洛陽百貨大樓
西大街往西三站公交車路程就是百貨樓,董公元是百貨樓的“樓長”、第一任總經理,改革開放初期洛陽的商業佼佼者。那時,郊縣、郊區的人們,洛陽城的市民,在節假日傾巢出動,向百貨樓進發。百貨樓門前的冷凍機轟轟作響,一塊黃色的奶油冰磚賣五角錢,吓的我舔舔嘴唇,隻能看看罷了。
八九十年的洛陽西工遊園
逛過百貨樓,還要去西工遊園轉轉,也就是而今的周王城廣場。西工遊園的熱鬧是業餘票友造出來的,倘若那時候有廣場舞,就更熱鬧了。
1988年,我考工到洛陽軸承廠。此前,我從沒有到過澗西區,那曉得廣州市場百貨大樓也那麼“高大上”。那年冬天,母親陪我在廣百大樓買了一件羽絨服,我不記得是什麼牌子的,卻穿了很多年不舍得扔。那個年代,有幾人能穿上羽絨服啊!
幾十年後,我在參加洛陽網論壇河洛文苑闆塊組織的活動,見到了廣百大樓原辦公室主任楊紅軍。楊老兄退休了還是好記性,記得我曾報考過廣百大樓辦公室秘書,甚至記得當年廣百大樓征集廣告語,我獲得優秀獎,名字還登上了洛陽日報。遺憾的是,廣百大樓今非昔比,現被改造成影樓。
原西工遊園噴泉
八十年代前的洛陽軸承廠正大門前的主席像
廣百大樓對面的廣州市場農貿街,見證了與之毗鄰的老國有大型企業洛軸、洛銅的輝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這條街二十四小時營業,上後夜班的大廠工人來街上吃飯,索記燴面門前時時需要排隊。如今,還有幾人記得?
(發表于2016年3月9日《洛陽晚報·三彩風》 “城市筆記”之“移民洛城”,第四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