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到楚辭的變化?漢廣佚名 〔先秦〕,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詩經到楚辭的變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漢廣
佚名 〔先秦〕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蒌;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一、翻譯
{南方有喬木樹高冠大,不要想着可以用來休息遮蔭;漢水河岸有單身女子,不要想着可以追求成婚。
[不禁要問:明明樹高冠大是遮蔭休息的最好去處,為什麼不能用來休息,甚至連想都不讓去想?單身的成年女子是求愛成婚的最好對象,為什麼也不能想着去追求呀?]
漢水河河面太過寬廣,不要想着可以遊泳到達對岸;河水永遠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回答前面的疑問,去往南方太遙遠,到喬木冠下人都已曬幹了累昏了,所以氷要想着用南方的喬木來遮蔭休息。隔着廣闊的漢水河,對岸的單身女子雖然多,河水滔滔不絕,難以直接到達對岸,所以也不要想着對岸的單身女子可以追求得到]
高高的灌木與柴草交錯,說話間就能砍來使用的牡荊;要把單身女子娶回家,說話間要先喂飽那大馬。
[接續上面聯想:既然使用喬木不現實,那麼有沒有其他樹木可以替代,剛好眼前有一些樹木“翹翹”(比如是灌木)明顯高出區别于一役雜木柴草,立刻就可以割去多餘的地方,留下樹冠用來遮蔭休息,也就說話間就能實現的事情。(做完這些,休息間又想到,可惜了大河對岸的單身女子),如果能把其中的一個她迎娶回家該有多美好!剛好割下的這些雜草、枝葉可以用來喂養大馬,想到借助騎馬一路割草砍樹休息喂馬繞過水源地就能達到河對岸去追求那些單身的女子,然後把其中的一個她迎娶回家做妻子。]
漢水河河面太過寬廣,不要想着可以遊泳到達對岸;河水永遠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接續上面的畫面,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殘酷的,漢水河依舊那麼寬廣,河水依舊滔滔不絕,永不停息,真的可以繞過水源地騎着馬達到對岸嗎?(再次講水“廣”和“永”,對騎馬求愛的策略進行省視,把現實帶融入理想中)]
高高的灌木與柴草交錯,說話間就能砍來使用的水蒿;要把單身女子娶回家,說話間要先喂飽那小馬。
[帶着對省視計劃的疑問,看到已經割出來的清理好的在交錯的柴草中“翹翹”突顯的休息處,看到了唾手可得的“蒌”和“楚”(權當是水蒿和牡荊吧),突然意識到“騎馬求愛”策略中需要的駿馬現在還是一隻小馬駒,所以要繞過水源地達到河對岸去追求那些單身的女子,把其中一個她迎娶回家,就要先喂好小馬。(由此可見,詩中男主人翁是一位不純粹的空想主義者,更是一位思想開放胸懷天真的現實主義者)]
漢水河河面太過寬廣,不要想着可以遊泳到達對岸;河水永遠奔腃不停息,不要想着可以等到水停。
[接續完善好先喂好小馬計劃,再次講到漢水河的“廣”和“永”,不禁讓人諸多疑問:1、主人翁到底認可了自己的“騎馬求愛”策略沒有,會去實施他的計劃嗎?2、主人公真的會把小馬養成大馬,然後騎馬繞過水源地達到漢水河對岸去追求那些單身的女子,把其中一個她迎娶回家?3、主人公最終主人公迎娶到“遊女”了沒有?
至于要如何去評價詩中的主人公,傻、天真、癡情、瘋狂還是白癡,這不是詩的重點,重點在于本詩給了人們,如何平衡現實與理想距離提供了參考]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2時57分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22時50分}
(《詩經》思無邪,被污讀千年荒譯成淫邪,是以翻譯解毒)
二、解讀
{這是一首講如何處理,理想和現實的詩。
全詩意境分析:南方有喬木,樹高冠大是遮蔭休息的最好選擇,但距離太遙遠,不要想着可以直接用來休息。漢水河對岸,有許多成年待嫁的單身女子,但河太寬水太急,雖然能看得到,但不要想着直接就能追求到。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就是那寬闊的漢水河面;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就是那河水的奔騰不息。河水不可能幹涸,河面不可能變窄,要實現理想到達漢水河對岸追求到那單身女子。就要先砍下就在身邊明顯高于一般柴草的牡荊、水蒿等高大的灌木,可以直接用來遮蔭休息,保證自己不被曬死,可以喂飽大馬、馬駒,把小馬養大養壯,增加自己遠行的能力,這樣騎着肥壯的大馬才能跑到漢水河那對岸迎娶那單身的成年女子。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理想和勸言]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難]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現實和打算]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難]
翹翹錯薪,言刈其蒌;之子于歸,言秣其駒。[現實和努力]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理想和困難]
上述可見,全詩在理想和現實中不斷穿插。
第一句講理想的“喬木”和“遊女”“不可思”;第二句講“不可思”的原因是“漢廣”和“江永”,要實現理解困難重重;第三句講現實中“翹翹錯薪”可“休”,有“楚”可刈,想到要迎娶“遊女”應先喂飽大馬,這樣就能騎馬繞過水源地克服“漢廣”、“江永”。第四句再強調“漢廣”和“江永”在困難,就能從把人從繞過水源地迎娶“遊女”的想象中拉回現實。第五句講現實中有“翹翹錯薪”可“休”,有“蒌”可刈,想到要迎娶“遊女”應先喂飽馬駒,再次強調要從現實出發,沒有把馬駒喂好不可能有肥壯的大馬,就更不可能繞過水源地迎娶“遊女”,使克服理想路上的困難措施更加具體化可實施化。第六句依舊強調“漢廣”和“江永”的困難存在。就是要詩中主人公馬上刈“蒌”、刈“楚”、伐“薪”行動起來,不要心存幻想,要從現實出發,做好長遠努力的打算。
全詩意境分析,詩中主人公,沒有因為理想太遙遠而真正放棄想象,而是通過不可“泳”、不可“方”之後,想到可以用“秣其馬”來解決困難,“秣其馬”先要“秣其駒”把小馬養成大馬。全詩是确實目标和追求,發現困難和不足,想出對策,從現實出發步步去實現的四段論,用四個階段來實現遠大理想的追求觀點。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3時56分}
三、注釋
1、漢:漢水,長江支流之一。
2、遊女:可以理解為單身的成年女子。有注釋認為是漢水之神,或謂遊玩的女子。從“遊女”本“可求思”,反推出“非遊女”本就“不可求思”。遊女可追求,古代的女神不可以追求與凡人成婚,所以遊女不能作漢水之神理解;遊玩的女子有的可以已經成家,有的可能還未成年,也不是可以追求的對象,所以遊女也不能作遊玩的女子來理解。
3、江:古時對河流的一種統稱,可以理解成河水,河中流水。有的注釋認為是江水,即長江。“漢廣”、“漢之廣”漢水本是江水(長江)的支流,全詩在講漢水、漢水遊女,講漢水河這一長江支流的寬廣,沒必要突然說到整個長江水系。一邊講長江支流很寬,一邊講整個長江水系統很“永”,這詩就成了《水經注》了。
4、永:指流水滔滔不絕,永遠不停。但有的注釋認為是,水流長也。
5、方:對應前面把“永”理解成流水永續,這裡我把方理解為水幹,水停。我自己也覺得比較牽強。但實在想不到更合适的理解了。有的注釋認為是桴,筏,此處用作動詞,意謂坐木筏渡江。
6、秣(mò):喂馬。
7、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8、駒(jū):小馬
9、翹翹(qiáo):本指鳥尾上的長羽,比喻雜草叢生;或以為指高出貌。
10、錯薪:叢雜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為燭,故《詩經》嫁娶多以折薪、刈楚為興。
四、感悟
{
(一)有些美好太過遙遠,不要過多幻想馬上得到,要着手當前唾手可得,來養好自己的馬,讓它帶着你到遠方追求美好。
(二)理想和現實隻有四步距離:第一步是确定追求和目标;第二步是發現困難和不足;第三步是制定解決或者替代方案;第四步是執行和完善方案。
(三)不論現實多麼現實,多麼殘酷,詩和遠方永遠存在,也許距離不僅四步,但跨出第一步,人生就得被現實摧殘。
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23時56分
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23時20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