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今年開學第一忙,居然是包書皮!
為什麼呢?因為換老師了,要求不一樣了。所以書皮要全部重新采購,全部手包,而且語數英老師的要求還不完全相同。于是經過一番“錘煉”,現在我對包書皮這件事更了解了。
據我所知,現在常用的包書皮材質和方法主要有3種:
一、傳統的,用紙包,紙可以有很多種,不過很多老師要求用白紙。
二、“高科技”的,貼膜,理論上講,貼膜就像貼畫一樣,也可以有多種圖案,不過市場上更多的是透明的。
三、簡便的,塑料套。有的隻是塑料套,有的裡面還帶一層白紙。
娃上了2年學,好像對包書皮這件事,老師沒有統一的要求過,所以我也很佛系,買的是塑料套的,名字是用網上買的姓名貼紙(告訴名字打印好的)貼的,裡面那層白紙都是抽出來扔了。
輕輕松松過了2年。
今年我也沒多想,暑假買水粉顔料,順便買了點兒透明書皮,還得意地覺得自己準備得很早,棒棒的。
後來知道書皮要注意環保,又買了透明貼膜的。
結果啪啪的打臉,老師要求白紙包書皮、本子皮。采購有點兒來不及了(估計超市有,但是比較貴),趕緊到處找A3打印紙(家庭不常用這麼大的,家裡隻有A4打印紙)。
然後把所有的包書皮材料,和發的書本都拿出來,開始包。一科一科地看要求,一科一科地包。
英語和數學的書本較少,先包這2科。
英語要包:英語書、英語本(隻發了一個本,卻要求包2個,幸好家裡還有以前備着的)。
這個是包白皮,于是我拿大白紙包了2本本子,書我投機取巧,包了白皮外面是塑料套的,乍一看就是白皮(這種配套的白皮,不能單獨使用,紙小不能折,也不能套),我估摸着這書也不上交,老師不會細查(瞧我的小心眼兒)。
然後是數學,要包:書、練習冊、本子1本。
要求分别是:
數學書用透明書套,也可以不包(現在的書皮本身都是塑封的)。
練習冊是透明書套。
練習本是裡外2層,裡面是白皮,外面是透明套。
數學書和練習冊都好解決,但是練習本稍微麻煩了一下,本來我正好有這樣的書皮,不過不知道放哪兒去了。隻好先用白紙包一層,外面再套塑料套。
最後是語文,要包:語文書、3本雙線本、1本作文本。(結果周日又臨時通知,自己再備1本作文本、1本田格本)
要求:白色皮,或者透明貼膜也行。
我懶得讓三門學科,多出好幾種包皮法,直接用白紙一個一個包。
對了,你問我這明明是孩子的事兒,你怎麼包辦代替了?
因為我家娃以前沒包過書皮,不會;而且,他還有他的任務(預習功課),為了節省時間,我替他包了。
但是,我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叫他看我包書皮的整個過程,示範給他看,教了方法和竅門,告訴他下次要自己包。
還有,包完了書皮,我才發現:名字還沒寫呢!趕緊在白皮上一一寫上姓名、班級、學号。
我又想多了(我常常容易想得多),白皮是折疊套上的,比較容易開或者掉,萬一掉了怎麼辦,又在本子原來的皮上寫了名字、班級、學号,以防萬一。
至此,包本子這個開學第一重任大功告成。
在購買、使用各種包皮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下3種常見的包書皮法的優劣。
一、用紙包。
優點:環保。
我小時候都是用舊的挂曆紙包書皮,完全是廢物再利用。後來挂曆用的少了,我就用超市的購物宣傳手冊,那種紙從中間拆開,比較大。
我還經常用點兒小心思,就是有些書特别不喜歡看,但是因為學習沒辦法必須看,我就找個有喜歡的圖案的紙來包。看書累了,不想看了的時候,就看看自己包的白皮,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特價了。
缺點:
1.如果全是白紙包皮,那麼所有的本子都是一樣的皮,孩子不容易分辨。所以我偷偷在本子左上角寫了小小的字,标示出學科和本子名,相同的本子還标了數字(心中惴惴,怕不符合老師的要求,實在不行換紙重包)。
2.沒有透明書套和貼膜結實,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被扯掉,不知道能不能撐到一個學期。
3.重複使用的概率比較小,白色也容易髒。
4.拿取不當的話(經常交作業、發作業),容易使包過的本子皮和本子内頁部分“分家”。
二、貼膜。
優點:防水、輕便,能看清楚科目等信息。不容易開膠、脫落。
缺點:
1.操作相對不方便,估計小孩沒法自己包,還是得家長出手。
2.無法重複使用,貼上後就和書皮合為一體了。
三、透明書套
優點:
1.方便,好操作。
别小看這一點,這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包,大人完全不用操心。
2.可以循環使用。
像我家娃,基本上一個塑料書套一年都不破,拆下來第二年還可以繼續用(笑)。
缺點:材質環保是個問題,普通人不易分辨塑料材質是不是有問題。
個人看法,不一定嚴謹。不知道你們家都是怎麼包書皮的呢?又有哪些包書皮的故事呢?我很好奇,歡迎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