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部門工作人員在檢查電梯運作情況。(本版圖/本報記者 黃曉珍 攝)
市特檢院技術人員檢查電梯後台運作情況。
市特檢院技術人員檢查電梯零部件情況。
市特檢院技術人員對曳引系統進行測試。
老舊電梯多數零部件都已達到使用壽命期限,磨損老化嚴重。
【核心提示】
廈門雖然是座年輕的城市,可“老”小區并不少。一些小區内“高齡”、“帶病”的老舊電梯,由于制造标準版本老舊、零部件老化磨損嚴重,故障頻頻發生。老舊電梯也因此成為近年市民投訴的熱點。
作為全市在用電梯數量最多的區域,思明區目前已有8710台在用電梯,其中使用年限超15年的老舊電梯就有1499台,占全市的60%以上。1499台老舊電梯中,有583台為住宅電梯,這些老舊電梯的安全與老百姓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為此,今年10月,思明區政府劃撥專項資金,對轄區内使用年限長、故障率高、投訴舉報較多的居民住宅老舊電梯開展安全性能評估,給它們來一次集中的“免費體檢”。
據了解,首批可免費進行安全性能評估的224台老舊電梯,共涉及45個居民小區,例如陽鴻新城(部分)、禾祥苑、金龍苑等。為什麼政府要免費給部分老舊電梯做“體檢”?如今,體檢的情況怎麼樣?那些超齡服役、帶病運行的老電梯能趁這次機會順利退休嗎?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采訪。
【名詞】
老舊電梯
老舊電梯,電梯行業一般把“老舊電梯”界定為使用年限達到15年的電梯。
【小貼士】
電梯定期檢驗與
安全評估有何不同?
電梯定期檢驗與安全評估的檢驗對象和檢驗目的不同,其結果的應用也不同。電梯的定期檢驗是每年必須做的,是法定義務,依據安全技術規範,在電梯維保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對電梯當前狀況進行查證;檢驗重點是安全保護裝置和安全功能,是最基本的安全檢查;定期檢驗的對象是所有在用電梯,目的是判定電梯是否可以合法運行,能否達到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安全評估的對象則是使用年限達到15年以上的電梯,以實現電梯安全為目的。通過查找電梯設備本體、使用管理、日常維護保養等一個或多個環節中存在的風險隐患,分析影響電梯安全的因素、明确風險源與危險情節,判定風險等級及類别,即對其風險分析和評定,最後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或相應的降低風險的措施。
文/本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魏欣倩 柳堅
背景
老舊電梯成被投訴舉報“大戶”
●兩大原因:一是老化磨損嚴重,二是使用安全管理不到位
“今年6月-9月,我們共接到思明區電梯相關投訴67件,其中與老舊電梯相關的為25件,占比達到37%。”市質監一分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老舊電梯投訴率高,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是老化磨損嚴重。“老舊電梯多數零部件都已達到使用壽命期限,電子元器件、線路、安全保護裝置磨損老化嚴重。”質監人員告訴記者,産品性能下降極易導緻錯層、停梯、關人等故障頻發。另外,早期電梯技術含量低,控制系統、機械結構老舊,産品可靠性較差。
除了設備本身的問題,使用安全管理不到位是導緻老舊電梯投訴率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多數老舊電梯所在樓盤小,物業管理費低,安全投入不足,物業公司管理不規範。”質監人員說,他們在安全排查中發現,有的小區物業未建立并嚴格落實電梯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未開展電梯日常巡查;有的不及時更換零配件,讓電梯“帶病”運行,造成電梯故障頻發;有的小區頻繁更換維保單位,誰價格低選誰,也造成電梯維保質量不高,電梯故障高發。
難點
更新改造費難籌,業主幹着急
●每部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費用約為10萬元-25萬元
●部分業主房屋出租、較低樓層對電梯使用需求少等原因,意見難統一
近兩年市質監局對電梯老舊程度與該年困人率進行統計分析顯示,使用15年以上的電梯困人率達14.91%,遠高于其他電梯。而據質監部門估算,未來5年,僅思明區就将增加1577台老舊電梯,占全市增量的57.4%。
要消除安全隐患,為老舊電梯“體檢”是第一步。通過電梯安全評估、更新改造以提高安全性能,才能從源頭上預防事故的發生,但資金籌集困難成為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的一道“門檻”。記者了解到,每部老舊電梯安全技術性能評估的費用約為5000元;若評估結論為改造更新的,每部老舊電梯更新改造費用約為10萬元-25萬元。這些費用一般通過支取住宅專項維修金、業主分攤出資等方式籌集。
“廈門老舊電梯呈現數量大、故障多發、産權分散等特點。”采訪中,市質監一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思明區1499台在用老舊電梯中,有583台為住宅小區電梯。這些電梯的産權為多個業主共有,而部分業主因已将房屋用于出租,或住在較低樓層對電梯使用需求較少等原因,難以達成對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的統一意見,而且部分住宅小區未繳交首期專項維修金,更新改造費用籌集更加困難。
“電梯破舊了,誰都想換。可換了電梯,維修資金沒了,我以後修房子怎麼辦?”在某小區業委會擔任委員的範女士接受采訪時說。所以很多業主認為,維修資金不能全部集中在電梯上,還是要多方位考慮。
對策
免費“體檢”推動更新改造
●思明區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對轄區使用年限超過15年、故障率高、投訴舉報較多的住宅老舊電梯開展安全性能評估
從今年年初開始,市質監一分局就積極開展居民住宅老舊電梯評估試點,向轄區政府提出建議和請示,推動老舊電梯更新改造。
根據《福建省電梯安全管理辦法》(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15号)第二十五條規定,“電梯使用年限達到15年時,電梯使用單位應當委托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全性能技術評估”。市質監一分局相關負責人說。思明區政府主動作為,把住宅類老舊電梯安全作為民生工程,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對轄區使用年限超過15年、故障率高、投訴舉報較多的住宅老舊電梯開展安全性能評估。
據介紹,此次評估工作将由福建省地方标準《曳引式電梯安全性能技術評估規程》(DB35/T 1332-2013)的制定單位廈門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具體承擔,評估工作預計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評估結論将告知使用單位,并在區、街道、社區各級門戶網站及居民樓公示欄公布,作為業主繼續使用或者更新、改造電梯的重要依據。
進展
100多台老舊電梯完成“體檢”
●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今年已對110台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出具評估報告,其中6台建議更新,23台建議繼續使用,81台建議維修改造
昨日下午,嘉禾路寶龍中心一期三部17歲“高齡”的電梯接受了“體檢”。
市特檢院電梯責任師賴躍陽告訴記者,與日常定期的電梯檢測不同,這次對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免費“體檢”,是進行安全檢測評價,根據檢測的結果提出繼續使用、維修改造或報廢更新的意見,比如哪些零部件有問題,怎麼進行技術維修等,為後續的更新改造等提供依據。評估需要綜合考慮産品質量、使用環境、磨損情況和管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對于“體檢”不合格必須更新的老舊電梯,質監部門将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初步分析,得出的安全評估綜合結論為:“電梯曳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及性能試驗結果存在較多安全隐患,建議維修或者改造。”
賴躍陽介紹說,通過檢測發現,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轎廂平衡系數低于國标要求、超載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工作、上行超速保護裝置缺失、曳引鋼絲繩及曳引輪繩槽磨損嚴重等問題較多。他分析認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設備長期使用造成部件老化磨損,更多的是因為使用管理不善和維護保養不當所緻。此外,使用頻率高,長期超負荷運行也加重了老舊電梯的負擔,造成總體安全性能差。
據了解,市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院今年已對110台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出具評估報告,其中6台建議更新,23台建議繼續使用,81台建議維修改造。質監部門也提醒說,市民如發現電梯常常出現問題,或者使用年限15年以上,想進行風險評估,也可向市特檢院申請,或可由小區物業公司提出申請。
【聲音】
市質監局:
評估是“花小錢辦大事”
“相對于電梯更新改造,給老舊電梯免費體檢,其實花的是小錢。”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這是政府在電梯改造問題上進行的主動引導,有助于“撬動”各方力量進行老舊電梯改造。
“政府免費給部分老舊電梯‘體檢’最大的好處是:讓大家知道小區的電梯‘身體’究竟怎麼樣,為今後的改造提供依據。”寶龍中心業主林先生也向記者表示。老舊電梯免費體檢後,物業公司、業主組織也應跟進,比如業委會可以開業主大會,商讨解決的辦法,讓評估報告起到“倒逼”的作用。
【行動】
與街道配合
整改隐患電梯
據了解,在我市正在開展的電梯安全大會戰中,市質監一分局共發現960台存在隐患的電梯,目前均已整改到位。同時,分局把問題電梯的相關數據抄送給各街道,将隐患電梯整改納入各街道的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中。對大會戰中發現的無業主委員會、無物業進行管理的“無主”電梯,質監部門也建議由街道辦牽頭組建業主委員會或居民自治小組,統一收取電梯維護費用,并依托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或委托服務企業來管理,與電梯維保單位簽約,明确各方責任,使“無主電梯”變成“有主電梯”。
采訪中記者也獲悉,我市目前已開發基于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電梯安全物聯網公共服務平台。該平台具有電梯運行狀态實時監督、日常維護保養管理、故障遠程報警、應急救援聯動、投訴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
【案例】
使用檢驗不合格電梯
物業公司被罰4萬元
繁榮廣場二期白鹭洲路154号2号電梯經市特檢院定期檢驗,檢驗結論為複檢不合格。但今年8月18日下午,質監一分局執法人員聯合市特檢院工作人員,對該台電梯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電梯仍處于運行狀态,而且還有乘客在使用電梯。執法人員依法向電梯使用單位,廈門繁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開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現場責令其立即停止使用。
經查,該公司已對該台電梯辦理使用登記并負責日常管理,但在電梯檢驗不合格後仍繼續使用。由于該公司涉嫌使用定期檢驗不合格的電梯,質監部門依法對其做出責令整改并停止使用該電梯,并處罰款40000元的行政處罰。
未按要求維保電梯
電梯公司被罰1萬元
今年10月16日,質監一分局執法人員對廈門宏菱電梯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時,發現該公司無法提供2015年以來對廈禾商廈14台電梯的維護保養記錄。經查,廈禾商廈14台電梯由該公司進行維護保養,每台電梯每月維護保養費用為300元。該公司已收取2015年1月至6月的維保費共計25200元,但2015年1月以來,該公司對上述14台電梯共缺少維護保養52次。
因為該公司涉嫌未按照安全技術規範要求進行電梯維護保養,質監部門最終依法責令其按要求進行電梯維護保養,并處罰10000元,沒收違法所得7800元的行政處罰。
【他山之石】
北京:
明确老舊電梯報廢年限為15年
2001年,在《北京市住宅電梯報廢管理規定中》,明确了電梯的報廢标準,即北京市建築物僅設一部電梯且使用時間達到15年的,屬于國家明令停止生産;而運行時間超過15年的,設備已經過3次大修、存在嚴重缺陷及其他無法保證安全運行基本條件的電梯,均屬“報廢電梯”;對已達到報廢年限,但經電梯檢測機構技術鑒定後确認質量可靠、可以繼續使用的電梯,檢測周期縮短為6個月。
深圳羅湖:
小區改造電梯政府有補助
2013年1月1日,《深圳市羅湖區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管理辦法(暫行)》實施。該地區老舊電梯改造的原則是“政府鼓勵、用戶為主”。
區政府安排配套扶持資金,對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實行資金補助。電梯需要全面更換的,按現行标準籌集物業專項維修資金達70%以上的,給予該電梯更新改造工程款不超過30%的資金補助,每部電梯補助資金不超過20萬元;電梯需要升級改造的,按現行标準籌集物業專項維修資金達60%以上的,給予該電梯升級改造工程款不超過40%的資金補助,每部電梯補助資金不超過10萬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