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種常規污染物

六種常規污染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0:24:41

新污染物,是指新近發現或被關注,對生态環境或者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内分泌幹擾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如何治理?

分布廣,種類多,治理難

新污染物,大多具有器官毒性、神經毒性、生殖和發育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幹擾效應、緻癌性、緻畸性等多種生物毒性。據了解,目前全球關注的新污染物超過20大類,每一類又包括數十或上百種化學物質。

受訪專家介紹,我國在産在用的化學物質有數萬種,每年還新增上千種新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生産、加工使用、消費、廢棄處置的過程中,可能流入水、大氣、沉積物等環境介質中,形成污染。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汪磊舉例,微塑料目前在海洋、内陸甚至珠穆朗瑪峰都有發現。

新污染物可以随着空氣、水流實現長距離遷移,并經食物鍊富集後,長期蓄積在生物體内。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污染生态學博士王文鋒曾調查三峽庫區的微塑料污染狀況。他說,長江水環境中的微塑料主要以次生微塑料為主,其中塑料纖維占微塑料總數的70%以上。“這些塑料纖維大多有顔色,尺寸一般小于2毫米,與浮遊生物接近,容易被其他水生動物誤食。”

六種常規污染物(新污染物來襲咋治)1

研究人員從海底收集樣本,估算微塑料的污染量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駱永明介紹,亞微米級、微米級的塑料顆粒可穿透小麥、生菜等作物根系,進入植物體内。這意味着微塑料及其含有的增塑劑、阻燃劑等化學添加劑,也可通過食物鍊的傳遞,進入肉類、奶制品中。

新污染物治理面臨難點

立法薄弱是新污染物治理的突出短闆。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頒布專門的化學物質環境管理法律法規。我國作為全球化學品生産和消費大國,目前尚未出台一部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專門法規。

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尚未形成跨部門跨區域治理機制。浙江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張曉玲說,以抗生素為例,從生産、研發、流通、使用到排放、監測,涉及多部門,需要跨部門協同治理,亟待建立區域流域合作機制。

底數不清,風險評估基礎薄弱。受訪專家表示,我國在産在用的化學物質數萬種,但研究其危害的具體數據較少,也無法律依據要求企業開展危害識别。此外,我國尚未系統開展過化學物質環境調查監測和環境評估,對整體的環境風險底數不清。

基礎研究、科技支撐能力不足。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羅義等專家認為,我國新污染物研究在環境監測、環境風險評估和關鍵管控技術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2015年我将微塑料作為課題研究,卻發現可供參考的中文文獻非常少。”王文鋒說。

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

完善頂層設計,加快推進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立法。生态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健康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劉芸等建議,加快審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的戰略地位。同時,建立健全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環境調查監測、評估、管控和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有毒化學品進出口環境管理等制度。

建立國家層面應對新污染物的跨部門治理體系。專家建議,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協調機制,明确各部門職責分工,在污染治理的不同階段采取針對性舉措。建立跨區域跨流域的污染物協調治理機制,将主要新污染物監管納入流域或區域監管職責,推進協同治理。

加強科研投入和監測體系建設。圍繞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篩查、溯源研究、環境風險評估與管控等關鍵技術開展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并強化新污染物環境管理和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定期開展新污染物污染監測行動,完善我國新污染物監測體系,加強監測方法和技術的标準化建設,為新污染物治理夯實基礎。

來源:半月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