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剛開始釣魚的時候我走了不少彎路,浪費了不少錢釣技還沒有提高多少。下面我就将自己和一些老釣友通過多年實戰總結出來的幾個野釣真相告訴大家,希望釣友們特别是剛剛開始野釣的朋友們少走一些彎路,少花一些冤枉錢。
第一個真相:餌料和餌料配方對野釣的魚獲影響并不大
很多釣友認為自己釣不到魚是自己使用的餌料不對魚口,因此到處尋找合适的餌料或者配方。當看到一些短視頻中釣魚人曬出的魚獲,再配上自己使用的餌料,就認為他們的餌料效果更好,于是花大價錢把餌料買了回來,結果實戰卻發現魚獲仍然不理想。
其實野釣對餌料的要求并不高,因為野生魚平時吃的食物無論是口味還是狀态都比不上現在的商品餌,并且大多數商品餌的制作原料差不多。所以商家宣傳的通殺型餌料、包上魚的餌料等都是騙人的。
真正影響野釣魚獲的我認為是釣位和天氣。選擇的釣位準确,水中有魚才能釣到魚;天氣适宜,魚兒願意開口才會咬鈎。這兩點才是野釣最應該注意的事項,如果選擇的釣位好天氣也适宜,即使使用小麥粒也能釣到魚。
我們選擇餌料主要關注味型和狀态這兩點就可以了。例如在夏季選擇清淡的餌料,在冬季選擇腥味的餌料等等,根據氣溫情況和目标魚選擇餌料的味型;狀态的調節直接關系到餌料是否方便入口,釣不同的魚餌料狀态要不同,例如釣大魚餌料霧化要差,釣鲢鳙餌料霧化就要好,冬季魚口輕要選擇方便入口的輕質餌料等等。
因此釣友們在選擇餌料的時候不要相信商家 的忽悠,釣點不行、天氣不好,用什麼餌料也沒用。
第二個真相:野釣别用小藥,真沒用
小藥本來在黑坑中使用,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野釣之中也用上了小藥。但是通過實戰發現,野釣的時候用小藥起到的效果一般,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這是因為野生魚平時吃的是天然的食物,而商家的小藥都是化學制劑,這種小藥的味道會引起魚兒的警惕心。如果不小心加多了小藥或者垂釣大魚的時候使用了小藥,那麼就會起到反作用出現死窩的情況。
另外很多小藥會污染環境,也會傷害我們的皮膚,因此我建議釣友們野釣的時候盡量别用小藥。如果覺得餌料味道需要改善,可以用一些無污染的添加劑,例如牛奶、白糖、蜂蜜之類的東西,對環境既沒有危害也不會傷害皮膚。
第三個真相:要選擇購買質量好的魚線
别為了省錢買一些質量很差的魚線這會嚴重影響我們的魚獲。購買的魚線強度、延展性、柔軟度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
使用魚線的時候要多注意檢查,發現魚線有損傷的時候要及時更換。
第四個真相:針對魚情選擇魚鈎,野釣不要隻會用伊勢尼不同種類的魚,不同大小的魚,其嘴的形狀和大小都不一樣,我們隻有針對性的選擇合适的魚鈎才能提高上魚率。
有些釣友野釣的時候隻認伊勢尼,無論釣什麼魚無論大魚小魚一律用伊勢尼。這确實省事但是在釣小型魚的時候很容易跑魚。伊勢尼鈎條粗比重大更适合釣大魚,我們釣小魚時候選擇袖鈎、伊豆效果更好。
第五個真相:浮漂不是越貴越好用
選擇浮漂主要看漂型和吃鉛,購買時檢查一下同心度、塗層等方面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買四五十甚至上百的浮漂。
浮漂并不是越貴越好,好用的浮漂應該符合們垂釣時的情況,例如釣底要選擇細長身的浮漂,釣行程選擇大肚子浮漂等等。
浮漂是否好用除了浮漂本身之外調漂也非常重要,什麼情況下調鈍什麼情況下調靈這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第六個真相:看到水面有魚并不代表魚好釣這一點主要出現在垂釣底層魚的時候。例如我們垂釣鲫魚,當發現在水面上能看到很多魚的時候,千萬别認為這個地方魚多就一定好釣。
鲫魚是底層魚正常情況下生活在水底層,隻有環境發生改變底層不利于它們生存的時候才會上浮。最典型的情況就是夏季低壓缺氧,水底缺氧鲫魚上浮,這個時候魚兒缺少氧氣會感覺到不舒服就會停止覓食。此時的魚才是最難釣的魚。
以上這六點是有經驗的釣魚人總結出的經驗,希望釣野釣的朋友們能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