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誕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用來制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2012年11月,快手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
彼時,抖音還沒成立。美拍、小咖秀等對手還在搶奪一二線市場,快手悄摸摸完成了三四線城市的布局,坐穩了“下沉之王”的寶座。
2016年,《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一文曝光快手存在大量自虐、低俗、惡心、獵奇的視頻,一石激起千層浪。
當年那些視頻我看過一些,對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一萬點傷害,簡直辣眼睛。後來快手清除一批違規賬号,全網整頓,增加了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引導。我們稱之為快手的2.0時代。
本來應該是歲月靜好,萬萬沒想到,突然殺出個抖音出來。一下打的快手措手不及。好在兩者用戶群體和路線不太一樣,所以才有了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
上篇文章《玩抖音看這篇就夠了》我說抖音和快手的設計邏輯是不一樣的。那麼,差别在哪裡呢?
聖經《新約·馬太效應》中有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抖音就是一種馬太效應,跟微博有點類似。你是網紅或大v,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曝光、流量扶持,強者恒強; 你是普通用戶,小透明,抱歉,官方沒有推薦,發表了也沒人回應,弱者愈弱。
而快手的設計邏輯是給普通用戶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等的一個競争環境。“我就想做一個讓普通人都能平等記錄的産品。”創始人宿華這樣介紹快手。
如果說快手是關注和推薦兩條腿走路,那抖音隻有一條腿——推薦。
頭條系是唯流量論英雄的,而快手追求的是用戶公平,即便犧牲流量,快手也要保證普通用戶得到展現。
從産品的設計邏輯上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在标簽頁,每次下拉刷新,快手都會動态更新推薦的視頻,而抖音把最熱視頻榜單在前,#話題(即快手的标簽)專輯在後,每次刷新變化的是話題,并沒有直接推薦某個用戶。
再說說快手整個界面,三大版塊,一個是關注,一個是發現,一個是同城。
關注頁展現的是你關注的朋友,而且關注者發了什麼内容,系統會默認發推送給你。而抖音默認按鈕是關閉的。普通用戶一般也懶得去打開設置,所以潛在流量會少。
發現頁是算法推薦,默認打開軟件也是停留在發現頁,但是設計邏輯跟抖音全面屏上翻的做法不一樣。
他是瀑布流形式展現,不給你強推内容,你可以選擇性的去看,這種設計我認為是比較克制的。
第二個是你點進去看完一個内容,左滑退出還是會回到發現頁,你可以繼續看,也可以退出,這樣用戶有個思考緩沖過渡的時間。而抖音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什麼,一直刷根本停不下來,這種沉浸感很容易讓人沉迷上瘾。
同城頁,是同一區域附近的人發的視頻,這個抖音也有。建議平常發視頻選擇在熱門商圈或者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曝光量就會更高。比如晚上你在南山發,肯定比在坪山曝光量要大。
另外這個版塊,快手還在頂部增加了一個“快手生活”,類似一個輕量級的58同城,這個地方發廣告是沒有問題的。
這是第一個差别。
其次,我發現,抖音内容更偏向于時尚娛樂、新聞熱點,而快手則更趨向于鄉土、生活百态。當然,二者也開始有慢慢同質化的趨勢了。
我拉取了兩個平台熱門話題作對比,發現在抖音上很火的“破冰行動”話題,在快手卻冷清的要命。而在快手熱門的話題,抖音完全沒感覺。
包括一些熱門BGM都是抖音帶火,快手除了喊麥老鐵666就沒輸出啥流行元素。。很多視頻都是農村場景,用的原聲,整體層次上确實會讓人感覺比較土,潮酷這一點上還是抖音牛逼。
所以,我個人感覺,如果你要做名氣,特别是一二線那種衆人皆知的網紅,或者賣的産品比較高端的,那麼還是抖音更适合。如果你是普通用戶,沒有資源去推,個體創業Ip帶貨,做的是性價比高的産品,快手更容易成功。
最後,我們重點講講術的層面,快手2.0時代,如何從0到1,從1到100:
1 人設
做之前,先好好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找到自己的航道,輸出哪塊内容。這個很關鍵!沒徹底想好前,建議不要随便開始。
确定了細分領域後,就得起一個有特色容易記的名字。當然,簡單點就是用真名、藝名或者綽号 标簽(定位)組合的方式。比如:龍哥、龍蝦養殖第一人。
不建議用諸如“一切随風”、“感恩有你”、“往事如風”這一類沒有具體指向、産生不了認知記憶、不方便傳播的意識風格名字。
2 算法模型
快手跟抖音都是強算法,通用共性的部分:點贊、評論、完播率、轉發、停留時長、活躍度、粉絲數等等。這些指标一定要做好。
比如你視頻發布了,系統會根據這些數據模型判定你的内容受歡迎程度有個權重值, 然後熱度高的,就給你多展現。
而在視頻熱度達到一定阈值後,平台就會降低曝光度,限制流量,剩餘的流量會分發給其他創作者,讓人人有肉吃。這跟抖音流量池玩法,持續搶占更大的曝光度是不一樣的。
因為快手平台的特性,所以,每個普通人都能夠得到展現的機會。我特意保持刷新或者往下多翻幾屏,看到不少賬号粉絲幾千的小号也有機會展現在發現頁。
3 養号
老号如果沒有違規過可以用,或者新注冊好賬号後,然後按照正常用戶一樣,設置好名稱、頭像、綁定微信、QQ、把顯示水印打開(默認是關閉的,這個有點想不通。。)、實名認證等。
注意,簽名先不要帶任何營銷信息。也不要做任何刷粉買粉的動作,切記!!!你就每天保持登陸,該看看,該關注關注,該點贊點贊,該評論評論,活躍的向個正常用戶就行。
4 基礎粉絲
在算法模型上有提到粉絲數,很多人說粉絲數不重要,其實還是重要的。剛說了系統推薦到發現頁,粉絲量基本都是幾千的,幾百粉絲的推到這裡的不多。
所以,除了視頻本身質量能夠有熱度外,先積累個1000基礎粉絲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積累1000基粉?親人、朋友、同學、同事、微信好友、同訊錄、QQ好友、互粉群,都動員粉起來。這樣,每當你發表新内容,都會馬上有一撥人看到、參與。
如果參與度不夠,就死皮賴臉纏着别人去互動或發動紅包攻勢。相信1000人不是啥難事吧?隻要堅持去做,無非就是快慢的問題。
5 内容輸出
關于拍攝技巧這些大家自行去學習,多看别人能夠上到推薦的視頻,研究怎麼拍攝更好看。這個每個人功底不一樣,就不展開細講。我講講幾個要注意的細節吧。
5.1 縮略圖
很多玩抖音過來的朋友,都會覺得快手視頻縮略圖亂七八糟的,大塊的文字色塊影響美觀。
為啥?因為展現機制不一樣,瀑布流形式,你必須得把吸引人的賣點亮出來才能吸引人點擊啊,否則給你展現了,用戶不進去看,那平台給你推的量就少了。
第二個就是,縮略圖要選擇視頻裡面最吸引眼球的那一幀畫面。
5.2 評論互動
快手的UP主好像不太喜歡在評論區跟粉絲互動,而抖音很多抖主都是會主動去做粘性的。
但甭管是城市和農村,用戶其實是喜歡被尊重被需要的,如果你把這個玩透,每個評論你都用心去評論回複,相信這個差異化會在快手馬上突顯出來。粘性起來了,帶啥貨賣不掉?
5.3 說說
快手的用戶也不太喜歡玩說說,隻顧發視頻作品。但是我反而很看好說說這個功能。
當你沒啥内容發的時候,完全可以在說說裡面發動态跟粉絲做互動做粘性,包括軟性營銷都可以在這裡再來一次。這個讓懂運營的人來做,完全高維打低維,6的飛起。
5.4 粉絲頭條
不要一發了新内容,馬上就去買頭條,這樣會打亂機器算法推薦節奏。
粉絲頭條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當你的視頻在系統算法推薦火了一波後,數據限流下滑,想要再推一波的時候,可以花些錢再推一波熱門。
類似三級火箭,一級級推進,一波波引爆。當然,錢多的土壕随意。
5.5 蹭流
打标簽:發布新視頻的時候,根據内容選擇推薦标簽裡面的契合度高的打标簽,可以帶動更多的曝光度。跟熱門視頻拍同款;跑紅人直播間去刷禮物打賞、跟人連線等等都可以蹭流。最牛逼的就是互相捧臭腳,額,不對。。應該叫互推,最近看祁天道跟包貝爾在那搞得火熱,雙赢啊!
以上就是在做内容輸出的時候要注意的一些要點。隻要你按照簡單相信照做的原則,重複重複再重複,用心經營,慢慢積累,相信一定可以從0到1,從1到100。你要知道,很多現在當紅的快手UP主都是玩了幾年後或者本身在其他平台已經紅了再轉戰快手的。你能耐得住這個寂寞嗎?
韓寒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我深表贊同,有時候看再多理論,不如真真切切的去做一遍理解的透徹。隻有去趟一趟試試水,跨過去就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作者:葉海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