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染色體未來發展趨勢

染色體未來發展趨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7:52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ID:kepubolan)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趙永新)大姑娘出嫁——頭一回!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

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别完成的這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一條。

染色體未來發展趨勢(我國科學家開啟)1

參與國際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的中國科學家代表,自左至右依次為:李炳志、戴俊彪、楊煥明、元英進、沈玥。記者趙永新攝

什麼是染色體?

不幸的孟德爾最終幸運地得到了承認,被追認為遺傳學之父。現在,整個生物界都知道,是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即後來丹麥遺傳學家約翰森進一步清楚界定所提出的基因,決定了生物的遺傳。但是,基因或遺傳因子究竟在細胞内的什麼地方?這是遺傳學必須回答的問題。

早在1883年,魯克斯(W·Roux)就觀察到細胞核内能被染色的絲狀體。1888年,沃爾德耶(W·Waldeyer)稱這種絲狀體為“染色體”(chromosome),并猜測染色體與遺傳有關。1902年,博韋裡(T·Boveri)和薩頓(W·S·Sutton)指出,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的行為與孟德爾的遺傳因子平行:兩者在體細胞中都成對存在,而在生殖細胞中則是成單的;成對的染色體或遺傳因子在細胞減數分裂時彼此分離,進入不同的子細胞中,不同對的染色體或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因而,博韋裡和薩頓認為,染色體很可能是遺傳因子的載體。這是一個有科學依據的假說,但假說仍然需要科學實驗的證實,這一科學曆史使命落到了摩爾根(H·Morgan)的肩上。

染色體未來發展趨勢(我國科學家開啟)2

在講摩爾根的故事之前,我們先來認識染色體,了解一下現代關于染色體超微結構的概念。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份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5種稱為組蛋白的蛋白質。核小體是染色體結構的最基本單位。核小體的核心是由4種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個分子構成的扁球狀8聚體。現在我們知道,DNA分子具有典型的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就像是一條長長的雙螺旋的飄帶。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AN分子。如右圖(a)所示,DNA雙螺旋依次在每個組蛋白8聚體分子的表面盤繞約1.75圈,其長度相當于140個堿基對。組蛋白8聚體與其表面上盤繞的DNA分子共同構成核小體。在相鄰的兩個核小體之間,有長約50-60個堿基對的DNA連接線。在相鄰的連接線之間結合着一個第5種組蛋白(H1)的分子。密集成串的核小體形成了核質中的100埃左右的纖維,這就是染色體的“一級結構”。在這裡,DNA分子大約被壓縮了7倍。

染色體的一級結構經螺旋化形成中空的線狀體,稱為螺線體或核絲,這是染色體的“二級結構”,其外徑約300埃,内徑100埃,相鄰螺旋間距為110埃。螺絲體的每一周螺旋包括6個核小體,因此DNA的長度在這個等級上又被再壓縮了6倍。

染色體未來發展趨勢(我國科學家開啟)3

300埃左右的螺線體(二級結構)再進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徑為0.4μ的筒狀體,稱為超螺旋體。這就是染色體的“三級結構”。到這裡,DNA又再被壓縮了40倍。超螺旋體進一步折疊盤繞後,形成染色單體——染色體的“四級結構”。兩條染色單體組成一條染色體。到這裡,DNA的長度又再被壓縮了5倍。從染色體的一級結構到四級結構,DNA分子一共被壓縮了7×40×5=8400倍。例如,人的染色體中DNA分子伸展開來的長度平均約為幾個厘米,而染色體被壓縮到隻有幾個微米長。

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才形成。在細胞的代謝期或間期,染色體分散成一級結構或伸展開的DNA分子,組成細胞核内的染色質或核質。

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科普博覽(ID:kepubolan)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