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第338課

說文解字第338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21:14:48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行”部的最後四個漢字:衎、(行 言)、(行 率)、衞。這四個漢字,隻有衞字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衛”,“衛”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漢字是“衞”,(注意,不是“衛”,《說文解字》沒有“衛”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标題中關于楚腰衛鬓的解析請直接看本文最後一條):

1、衎。讀音有兩個:

(一)kà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衎,行喜貌。從行,幹聲。”形聲字。本義是和樂,愉快。《爾雅·釋诂上》:“衎,樂也。”比如《詩·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毛傳:“衎,樂也。”主人有好酒,宴會賓客樂無比。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

(嘉賓式燕以衎)

本義之外,衎還有其他用法:

(1)安定。《方言》卷十三:“衎,定也。”郭璞注:“衎然,安定貌。”

(2)和适自得貌。《禮記·檀弓上》:“居處言語飲食衎爾。”鄭玄注:“衎爾,自得貌。”

此外,衎還用作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kǎ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兩個用法:(1)誠信;剛直。(2)舒緩從容貌。

衎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2

(衎字的小篆寫法)

2、(行 言)(字形描述,外邊一個行,裡邊一個言。)讀xu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行且賣也。從行,從言。”會意字,很好理解,一邊走,一邊叫賣,本義是沿街叫賣。但《說文》又說:“或從玄。”就是說,它還有一種寫法是“衒”,現代漢語還有這種寫法,是形聲字,同“炫”。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3

(沿街叫賣)

因為“衒”字更常用,顯示也正常,下文我們寫作衒。

衒的本義是沿街叫賣,《六書故·人九》:“衒,行呼賣也。”比如《楚辭·天問》:“妖夫曳街,何号于市?”(收養褒姒的)怪夫婦一搭一檔,他們在市場叫賣什麼名堂?又比如蘇轼《種茶》:“千團輸太官,百餅衒私鬥。”也用這個意思。

本義之外,衒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古謂女子不經煤灼而與女子交往。《廣韻·霰韻》:“衒,自媒。”《戰國策·燕策一》:“舍媒而自衒。”就是這個用法。

(2)炫耀。比如柳宗元《梓人傳》:“不衒能,不矜名。”即用此義。這是現代漢語中的“炫”字的意義,衒字全部通用。

(3)還同“袨”。華麗之服,盛裝。比如《契丹國志·聖宗紀》:“繼忠素炫儀服,契丹識之。”這是本義的引申義用法。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4

(華麗之服)

(行 言)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5

(行 言)字的小篆寫法

3、(行 率)。(字形描述:外邊一個行,裡邊一個率。)讀shuà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行 率),将(行 率)也。從行,率聲。”形聲字。本義是率領,帶領。邵瑛《群經正字》:“古(行 率)、率多通用,經傳嘗有之,是率即(行 率)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将,如鳥将雛之将;(行 率),今之率字。”元代周伯琦《六書正僞》卷三:“(行 率),将(行 率)也,統也。”(行 率),就是今天的“率”字。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6

(大鳥将小鳥)

這個字現代漢語寫作“率”,意思完全相通。

(行 率)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7

(行 率)字的小篆寫法

4、衞(衛)。讀w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衞,宿衞也。從韋、從帀,從行。行,列衞也。”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羅叔蘊師謂衆足繞口,有守衞意。”《說文解字》許慎認為衞是會意字。商承祚這裡的衆足繞口來自于甲骨文,看文字字形演變史: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8

(衞字的字形演變)

對,在甲骨文裡,衞字的字形就是四足環繞城邑之形,也有省去兩邊之足而從行,或省去兩邊之足而從行,或将表示城邑的“口”改成“方”等。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9

(古代城邑)

在城邑的四周站上人,就是為了護衛城邑。

金文出現下部增加“止”的字形,或變成“巾”狀,到《說文解字》開始寫作“衞”,是結合從口與“巾”兩種形體。又将“巾”移至下部,變形作“帀”。至隸變時,帀上的一橫或有省去,口下的止也或有省去。衞、衛兩種字形一直并行發展,但《說文解字》有衞,無衛。現代漢語“衞”簡化為“衛”。它的繁體,則兩種寫法都可以,但《篇海類編·人事類·行部》稱“‘衞’,俗作‘衛’。”也就是說,衞,才是衛的正體繁寫。

衞的本義是守衛;防護。《玉篇·行部》:“衞,護也。”《易·大畜》:“日閑輿衞。”不斷熟練車馬防衛的技能。又比如《國語·齊語》:“以衞諸夏之地。”這裡的衞也用本義。當時,中原地區叫諸夏,諸夏之外是蠻、夷、狄、戎,這裡就是守衛諸夏之地。也指任守禦防護之職者。比如:門衛;侍衛。比如《左傳·文公七年》:“文公之入也無衞。”即晉文公回國的時候沒有衛士。晉文公重耳長期逃亡,跟随者不多。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0

(重耳回國)

本義之外,衞還有其他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謀求。《國語·魯語下》:“楚人将以叔孫穆子為戮。晉樂王鲋求貨于穆子,曰:‘吾為子請于楚。’穆子不予。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衞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韋照注稱:“衞,營也。”營,就是謀求。

(2)邊陲;邊遠的地方。《爾雅·釋诂下》:“衞,垂也。”《周禮·春宮·巾車》:“以封四衞。”鄭玄注:“四衞,四方諸侯守衞者,蠻服以内。”其實就是與蠻服地區接壤的地方,叫邊陲。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1

(春秋時期諸夏的邊陲)

(3)箭杆上的羽毛。《釋名·釋兵》:“(矢)其旁曰羽,如鳥羽也。鳥須羽而飛,矢須羽而前也。齊人曰衞,所以道衞矢也。”箭有了尾部的羽毛,可以使箭飛行的更加穩定。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2

(箭杆上的羽毛)

(4)中醫名詞。“衞氣”的簡稱。《靈樞經·營衞生會》:“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衞,營在脈中,衞在脈外。”又《素問·痹論》:“衞者,水谷之悍氣也。”

(5)肢體。《呂氏春秋·審時》:“是故得時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氣章,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睿智,四衞變強,兇氣不入,身無苛殃。”高誘注:“四衞,四枝也。”

(6)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國語·周語上》:“邦外侯服,侯衞賓服。”在中國的古代,國際關系的遠近,《周禮:夏官司馬》記載的“九服”是:“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裡曰王畿,其外方五百日侯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日甸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日男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日采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日衛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裡曰藩服。”如圖: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3

(周禮的九服)

但實際上,在國際關系中,九服又不單指地理上的距離,也指關系上的親疏。

(7)驢的别稱。唐代李匡乂《資暇集》卷下:“代呼驢為衞,于文字未見,今衞地出驢,義在斯呼?或說以其有冑有槽,譬如諸衞有冑曹也,因目為衞。”其實驢子被稱為衞,原因很多,比如,衛地産驢,所以稱驢為衞;比如驢子的樣子像衛士(都有胄,驢子頭部像衛士的胄),所以稱衞;又比如衛靈公或衛階喜歡驢,所以稱驢為衞。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4

(驢子)

(8)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後相沿成地名。比如威海衛。《明史·兵制》:“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于郡縣,皆立衞、所。外統之都司,内統于五軍都督府。”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5

(威海衛)

(9)清代戶口編制名。以三千戶為一衛。

(10)周朝國名。周武五少弟康叔初封于康,後封于殷,故墟朝歌(現在的河南淇縣),是為衛。衛國的轄地在現在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6

(春秋時的衛國)

(11)水名。源出河北省靈壽縣東北,南流至縣東南,入滹沱河。

(12)西藏的一部分。西藏舊分阿裡、藏(後藏)、衛(前藏)和康四部。

(13)用于成語“楚腰衛鬓”,專指美女的頭發。據《太平禦覽》卷三七三引《史記》:“衛皇後字子夫,與武帝侍衣得幸。頭解,上見其發鬓,悅之,因立為後。”按:今本《史記》無此文。後因以“衛鬓”稱女子秀麗的鬓發。唐李賀《洛姝真珠》詩:“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鬓四時芳。”楚靈王好細腰,于是楚地女子以腰細為美,後泛稱女子的細腰為“楚腰”。歌伎衛子夫的鬓發很美,因此,漢武帝寵幸了她,并且最終立為皇後。後來,衛鬓用來指美女的秀發。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7

(影視劇中的衛子夫)

此外,“衞(衛)”還是姓氏。《廣韻》有載,比如上面說的衛子夫,又比如教王羲之書法的,有個衛夫人。

衞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38課(說文解字第312課細說)18

(衞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12,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