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孔子的傳承關系?#奇妙知識季#我們常把孔孟相提并論,但孔子與孟子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孟子與孔子的傳承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奇妙知識季#我們常把孔孟相提并論,但孔子與孟子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并在孔子學說的基礎上,提出性善論,将孔子學說提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孔子的嫡孫叫孔伋(字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孟子是孔伋門人的學生,從年齡上說孔伋去世30餘年孟子才出生。有的說孟子是孔伋的學生也不對,兩人根本不是同時代人,但仍不妨礙孟子成為孔伋的門生,且孟子的著作《孟子》與孔伋的《中庸》與《大學》、《論語》并列成為四經。
孟子提出了仁政和民貴君輕,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學說。孔子僅主張"仁者愛人",還未有上升到"仁政"的高度,孟子使儒學在政治上也有了清晰的主張,不再單純的隻是思想領域内的學朮團體,而且将儒家學派及其弟子作為一個政治集團而存在。後來的讀書人為了在政治上光宗耀祖,都要學習儒家經典。其實,孟子在其身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地位都不顯,直至宋代才被尊為"亞聖"。
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在當時其所處的戰國時代,弱肉強食,大國兼并小國,統治者根本就不會想着為百姓造福。故孟子的思想在當時不被采納。直到後世,統治階級逐漸認識到民本思想的作用,才有了唐太宗的"載舟覆舟論",但到了朱元璋時,朱皇帝對孟子"民貴君輕"的主張深惡痛絕,禁止傳播孟子主張。雖由于耿直大臣冒死勸谏,朱皇帝才略有收斂。但對孟子的思想進行了大幅"瘦身",稍與朱皇帝思想有悖逆的,都被删掉。
孔孟兩位聖人相差179歲,孟子在《孟子》一書中說,"予未得孔子徒也,予私塾諸人也。"意為:我沒有能夠成為孔子的弟子,我是私下向衆人學習儒學的。
孔孟的義利觀有共性,也有個性。孔子義利觀傾向于統一性,孟子義利觀傾向于對立性。孔子說義與利高度統一,義做到了,做好了,利就一定會跟進。若義做好了,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祿、大德必得其壽。這是由于孔子處在春秋時代,禮壞樂崩未很嚴重。而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天下大亂,世風日下,義與利有了尖銳的沖突。人們往往需在義與利之間做出抉擇。孟子認為這時應毫不猶豫地選擇"義",若見利忘義,就會淪落我們的人性,導緻社會大亂。這兩個觀念,對今天的中國社會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