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電影,是由郭富城主演的《麥路人》,其故事講述了一群陌生人在快餐店過夜,相互扶持的溫情故事。而這部電影的背景選址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麥當勞。
或許在我們心中,麥當勞已經被我們定義為"公共廁所"、"過夜天堂"等等。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選擇在麥當勞過夜呢?
據數據統計,會去麥當勞過夜30%是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而剩餘70%的人他們在城市中是有住所的。你可能會很不理解為什麼他們明明有家還要去外面過夜呢?
其實,這離不開麥當勞對于"人"本身的體驗打造。
這也是麥當勞的購物機理學。
實際上,"人"的生理特征對于自身的需求是有一定影響的。而麥當勞恰到好處的抓住了人的生理特征,打造了一套能夠吸引消費者進店的消費模式。這些消費者在進入麥當勞之前就已經在内心開始對這家店做心理評估了。
首先,是觀察這家店是否對我有需求;
再者,這家店的哪些産品能夠滿足我的需求;
其次,消費者沒有需求的情況下,能夠找到什麼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最後,對哪些能夠給消費者産生消費欲望的産品進行宣傳和包裝。
從以上4點來看,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想要将産品賣出去,都必須遵循這4點。在這裡也總結出麥當勞産品的兩個目的:第一是滿足消費者的功能需求;第二是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我們要明白麥當勞是如何給消費者創造出期待感的。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講述過該如何設計産品模式,第一是設計引流産品,第二是爆款産品,第三是明星産品......讓消費者一層一層的購買。
麥當勞也是同樣運用了這套産品設計的模式。
首先設置引流産品,而引流産品就必須要符合幾大條件:
第一、給予消費者高性價比的産品。在保本的情況下,以超低的價格來降低消費者的決定門檻,讓消費者能夠立馬做出購買決定。
第二、符合大衆化的産品。隻有符合大衆的産品,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進店消費。
第三、與後端産品建立關聯性。引流産品的目的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引流到下一階段的爆款産品,如果第一層産品與第二層産品沒有太大的關聯,那麼你得到的隻會是"一次性客戶"。
在設置引流産品這塊,麥當勞做的十分出衆。我們會發現麥當勞在每一家門店門口都設置了甜品站。甜品站不買主流産品(漢堡、薯條......),隻買冰淇淋。冰淇淋就是麥當勞的引流産品,它符合上述3點的全部特征,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同時還與後端的産品有較強的鍊接。
麥當勞的品牌盈利模式麥當勞不僅從産品設計上能夠一步一步的讓你産生消費欲望,還從宣傳廣告中引起"特殊人群"的注意進行消費。
在2004年,當時中國對于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食品都被潛移默化為垃圾食品。其中有一點原因就是當時中國的經濟還沒有如今這麼富裕,而當時麥當勞的價格定位就好比現在一頓海底撈,很多家庭還吃不起。
對此麥當勞推出了一句經典的廣告語:我就喜歡。就這這句話賦予了麥當勞的情感附加值。這也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個家庭帶着孩子出去遊玩路過麥當勞,孩子哭着鬧着想要吃,媽媽卻說這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孩子立馬就用麥當勞的廣告語告訴他媽媽:"我就喜歡"。
面對"垃圾食品"的言論,麥當勞用一句廣告語巧妙的化解了,其的出發點就說告訴大衆,隻要喜歡,有什麼不能吃的呢?
門店的設計決定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據研究證明,消費者在店裡待的時間越長,購買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消費者購買的欲望就在于這家店是否讓他感覺到舒服。
我們發現為了讓消費者體驗到舒适的環境,麥當勞下足了功夫。他們将一家門店每一個位置都分配的十分合理,有單人用餐區、家庭用餐區、兒童娛樂區等等。
單人區域
兒童區域
這樣劃分區域的好處更适用于所有的消費者。通過滿足全部人群的店面劃分,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感覺到麥當勞的舒适體驗。
總結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喜歡留在麥當勞過夜了,除了24小時的營業外,麥當勞還提供了極緻的購物體驗。憑借着人體生物學機理的體驗打造,麥當勞也成為了許多人休息、辦公、讀書的場所。
就算是有人進店不是以消費為主,但是通過麥當勞一系列的貼心體驗,消費者多次重複進店後,他們最終也會點一份套餐,享受麥當勞的美食,這也是麥當勞能夠長久立足于市場的原因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