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金秋十月,又到了挖紅薯的季節了。這次回老家,剛好幫忙把家裡的紅薯給挖出來了,産量還可以,應該有幾百斤,一家人夠吃一個冬天了。紅薯其實是舶來品,中國并非是它的原産地。但如今我國紅薯的種植面積占到世界的60%,年産量更是驚人。
為何我們這麼喜歡種紅薯呢?
如今我們能夠吃到紅薯,得感謝一個人,福州陳振龍。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50歲的陳振龍不顧當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準帶紅薯出境的禁令,将薯藤編入藤籃,經七晝夜航行,将薯種帶回故鄉福州。這才有了我們今天吃到的紅薯,百姓為了感謝他,因此把他稱之為“紅薯之父”。
中國人剛開始種紅薯,其實是形式所迫,當時遇旱澇歉收,百姓沒有吃到,而紅薯極易種植,産量極高,因此在全國推廣開來,解決了大饑荒。古書中就曾記載:“鄉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人口的大量增長,導緻糧食供給壓力增大,加上自然災害,百姓常受饑荒之苦。而種植紅薯,則很好的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可能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人們也習慣了家裡種一些,居安思危,而且紅薯其實口感也不錯,能當糧能當菜。
量大放進“冰箱”
剛才已經提到過,紅薯産量比較的高,尤其是在農村,那大量的紅薯是怎麼保存的呢?吃不完的紅薯怎麼保存?爺爺:量大放進“冰箱”,量小放進紙箱
農村自家種的一般都有上百斤,甚至有的人家都有上千斤,怎麼保存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勤勞的人民總能想出好的辦法。
爺爺講的量大放進“冰箱”中,其實這個“冰箱”指的是“紅薯洞”并非真正的冰箱,紅薯洞是我們當地這麼稱呼,其實準确的說應該是地窖。地窖分為兩種,一種是垂直挖下去的,一種則是橫着挖的,我們農村都是橫着挖的地窖,紅薯從地裡挖出來,通過簡單的分揀,就會全部放入到地窖中,也就是爺爺說的“冰箱”。
放入地窖的紅薯,有幾個特點,它必須是完整的,而且需要帶着泥土,比較小的紅薯或者是挖的時候,把表面挖破了的,都不太适合放進去,不然的話容易腐爛,一般放進地窖中,裡面能夠保持一定的恒溫,所以不會輕易腐爛,正常的貯藏6個月完全沒有問題。
量小放入到紙箱中這個其實比較的好理解,我覺得這個比較适合城裡的朋友,想要囤一點紅薯的話,可以挑選一些比較勻稱,沒有蟲洞的回來,然後放入到紙箱中,接着放上一層紙,再放入紅薯,這樣重複的堆積在上面,一定要放在陰涼的地方,避免太陽直曬。
紅薯是一種非常怕冷凍的食材,遇到水或者是溫度低,比較的容易腐爛,放入紙箱中,可以很好讓它保持幹燥,這樣的話也能貯藏很久。
朋友們,喜歡吃紅薯的話,注意保存的方式很重要。平時你們家裡的紅薯是怎麼保存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