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計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者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有個頭痛腦熱的總少不了溫度計的出場,我想很多網友可能會和小編一樣為了及時方便的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家裡自備了溫度計,那麼我們真的都知道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是誰發明的嗎?
一、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随着時代的發展溫度計也換新裝了,八零後的網友們可能都還記得水銀式的溫度計,不過現在水銀式的已經不常用了,使用最多的應該是人體感應電子溫度計,所以很多零零後的小朋友可能根本都不認識水銀式的溫度計。
目前常見的有三種體溫計: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紅外線耳溫計。最常見的體溫計是水銀體溫計,它可使随體溫升高的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便于使用者随時觀測。由于玻璃的結構比較緻密,水銀的性能非常穩定。電子式體溫計利将體溫以數字的形式顯示出來,讀數清晰,攜帶方便。紅外線耳溫計是通過測量耳朵鼓膜的輻射亮度,非接觸地實現對人體溫度的測量。隻需将探頭對準内耳道,按下測量鈕,僅有幾秒鐘就可得到測量數據,非常适合急重病患者、老人、嬰幼兒等使用。
1、水銀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水銀體溫計的使用方法可能比較會相對複雜一點,所以在這裡我們也要詳細講解一下,首先如果水銀體溫計不是自己單獨使用的,量之前用酒精棉(無酒精棉可用冷水清洗)擦過後擦幹。其次将傳統水銀體溫計内的水銀甩到35度以下。再次水銀體溫計置於腋下夾緊,注意水銀需在腋窩中間,夾緊勿松開手臂,也勿走動,量畢拿出水銀體溫計看結果,再做清潔。
2、電子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電子體溫計可以進行耳溫與額溫測量,耳溫和額溫測量的切換,可由取下或蓋上頭蓋的方式進行自動轉換。電子體溫計一般都是用于耳溫測量,隻要移除頭蓋,按掃描鍵啟動,将測量探頭置入耳道,按壓掃描一次,聽到“嘩”的聲音,測量完成,比較簡單。
電子體溫計如果是用于額溫測量不同的是需要蓋上頭蓋,按掃描鍵啟動,将測量探頭平貼于一端太陽穴,按住掃描鍵不放,沿額頭移到另一端太陽穴,同樣聽到“嘩”聲後,測量完成。
3、紅外線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紅外線耳溫計的使用要注意為避免因外在過冷或過熱的環境而影響耳溫槍的準确度,因此在使用前必須将耳溫計放在室溫約(16℃~35℃)的一般環境下至少30分鐘,以避免不正确的測量結果。受測者應該在室溫内最少20分鐘,讓身體溫度平衡。使用前避免耳朵潮濕,并保持耳朵幹淨。耳内無阻塞物及過多耳垢堆積才能測得準确溫度。在劇烈運動後,應該休息至少30分鐘後再進行量測。請不要在剛睡醒時測量耳溫,因為被壓住那一方的耳朵溫度會比正常體溫高。
通常在左耳與右耳之間所測得的溫度會稍微不同,因此建議以同一隻耳朵來測量體溫。當連續重複測量時,請在每次測量之間将探測頭移開,并至少間斷休息5秒鐘之後再進行下一次測量,如此可獲得最正确的測量結果。
正常量測讀值約35.5℃~37.8℃,使用者平時應多量測體溫,以便了解自己的健康溫度,如有異常應注意身體變化或詢問您的醫生。每次量測後需用酒精清潔幹淨信利紅外線耳溫計探測頭,避免耳垢堵塞影響測量結果,以确保下次量測時的準确性。
以上就是三用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知道了使用方法後下面我們再來說說測量完了我們要怎麼看到底是多少度呐,體溫計怎麼看:1、看水銀體溫計視線與溫度計平行,慢慢轉動溫度計,看到一條細細的線後,達到哪個位置就是多少度。2、看電子溫度計是要在聽到“嘩”聲,測量完成後,取下溫度計查看屏幕溫度指數。3、看紅外線耳溫計是要在測量完成後,也是要取下溫度計查看屏幕溫度指數。
二、溫度計是誰發明的
既然溫度計在我我們生活用充當着這麼重要的角色,那我們都知道溫度計是誰發明的嗎?據說18世紀以前,人們是無法準确表示氣溫的微小變化的。為了測定出如今普通溫度計上的每一個刻度,發明家大約花了一千多年的時間。 最初冷熱是憑人們的感覺主觀臆測的,因為那時沒有溫度計,大多數人說冷了,那就是冷了。
公元2世紀,一位叫加萊的希臘醫生提出建議為了看病的需要,最好分四個等級來表示人體的冷、熱變化。加萊的建議冷熱的四個等級就成為沒有溫度計之前的溫度标示了,這個不足為奇的溫度準衡,在17世紀之前,一直被醫學界采用。
當人們生活得還不十分精緻的時候,粗略的說明勉強可以應付人們了解溫度變化的需要,但是對于科學研究說卻不同了,它需要進行準确的溫度測量。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是應該有一個計量冷熱的方法,這就是為什麼要發明溫度計的原因。
1575年,意大利學者希羅的一本科學著作出版了。在這本書裡,他描述了許多離奇的設備。後來,一些細心的學者研究了這本著作,他們指出,這些離奇的設備中有一台儀器能夠證明物體受熱會膨脹,對物體熱脹冷縮特性的認識直接導緻了溫度計的出現。
世界上第一個研制溫度計的是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大約在159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根玻璃管,管的一端是玻璃泡,另一端開口。他先把玻璃泡加熱,使玻璃管中的空氣跑出一部分,然後把開口端入水中,這時水會進入玻璃管中,升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不動了,形成一個高于外部水面的一個水柱。
當天氣變熱時,玻璃管裡的水柱就會降低,天氣越熱,降低得越多。反之,當天氣變冷時,玻璃管裡的水柱就會升高,天氣越冷,升高得越多,也就是說,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反應了天氣冷熱變化的程度。當然這隻是很粗糙地反映,不能準确地說明天氣冷熱變化的程度。但是,這畢竟是世界上最早的溫度計,它開創了人類測量溫度的先河。後來的溫度計隻是這種方法的改進。現在,溫度計有好多種,如果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熱敏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等等。
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溫度計是由德國遷居荷蘭的儀器制造商華倫海特從1709年開始制造的讀數一緻的酒精溫度計,在了解到法國物理學家阿蒙頓利用水銀改造了早期的溫度計後,他也于1714年開始制造水銀溫度計。他通過實驗發現各種液體都有其固定的沸點,而且沸點随大氣壓力發生變化,這為他精确确定恒溫點提供了依據。
他把冰、水、氨水和鹽的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度F,冰的熔點定為32度F,人體的溫度為96度F,1724年他又将水的沸點定為212度F,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引入了百分刻度法,用水銀作測溫物質,水的沸點定為0℃,冰的熔點定為100℃,八年後他的同事斯特雷姆這兩個定點的數值對調過來。
此後,國際上對溫度标準還曾進行過多次修改,現在科研活動中多已采用1968年制定的國際實用溫度。國際實用溫度還用絕對溫度來表示攝氏溫度。絕對溫度是英國物理學家開耳芬在1848年提出的,所以也叫開耳芬溫度,簡稱開氏溫度。它用“T”來表示,度數後面用符号“K”來表示。例如攝氏零度是水的冰點,用絕對溫度來表示則是:T=273K。絕對溫度可使熱力學中很多定律的公式變換起來更簡單,計算起來更方便。
現在這種在小玻璃管上刻刻度,玻璃管下端裝儲存水銀的小玻璃泡的現代體溫計是由英國醫生奧爾布特于1867年創制的。
奧秘世界獨家觀點:溫度計的種類也許會越來越多,使用可能也會越來越便捷但是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方便其實來自很多前人的努力,他們的努力造福了人類,造福了後輩。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科技才有了巨大的發展,社會才有了更大的進步,如果這種精神需要傳承,希望我們都能做的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