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的項羽以少勝多

曆史上的項羽以少勝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21:10:45

提起項羽,就想到“力拔山兮氣蓋世”,他的萬丈豪情讓人傾倒。

李清照寫道“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絲毫不吝惜對項羽的贊揚,項羽也确實智勇無雙,闖下赫赫威名,可惜最後敗于垓下,導緻霸王落幕的原因很多,今天我們單從性格方面來看一看西楚霸王為什麼會失去天下。

項羽是楚國名将項燕的後人,相傳少時跟着項梁學藝,但是并不十分用心,讀書練劍甚至兵法都不是很精通,但是老天爺賞飯吃,天生勇武,并留下了霸王舉鼎的典故。

項羽是自負的。自負與自信往往很難區分,有人說失敗者是自負,成功者是自信。結果論固然不能讓人信服,卻也說明了兩者區别甚小。筆者認為,自信是“我可以”的狀态,源于對事物清晰的認知和充足的準備,而自負相當于别人都不行,就我可以。項羽世家子弟,自小便被教育身負重任,很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加上自己天生神力,才思機敏,漸漸就有了被上天選中的錯覺,處處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曆史上的項羽以少勝多(戰無不勝的霸王項羽為什麼會輸了天下)1

項羽看到秦始皇出遊的車隊,隻見車隊浩浩蕩蕩,氣勢磅礴,百姓跪拜,于是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可見項羽心中抱負。但在此處,若說項羽心懷天下并不恰當,他的抱負隻是個人層面上的出人頭地,個人層面的英雄主義,并沒有上升到為百姓為天下的地步,如果項羽隻是個普通人,或者是個将軍有這樣的抱負自然也是人中龍鳳,當建一番事業。但是如果以這樣的格局謀取天下,就顯得相對狹隘。當然我們不應該要求英雄少年時就是英雄,聖人年輕時就是聖人,但是英雄聖人應該曆盡千帆後獲得成長,蛻變為英雄聖人。但項羽的自負阻礙了他成長,讓這種相對狹隘伴随了他一生。

項羽入鹹陽後,虎視天下,後有人進言:“關中之地,土地肥沃,可據險而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定都于此,可再圖天下。”項羽卻回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又知道呢!”确實如此,衣錦還鄉是多少人的夢想,狠狠打一打那些曾經看不起我們的人的臉,好好謝謝曾經與我們友善的人。這樣的爽文劇本實在是過瘾,但是這麼爽,這麼過瘾選擇卻不是圖謀天下的項羽該做的,他打赢了一場又一場仗,卻在這個全局的戰略上輸得徹徹底底。此處我想項羽還有一個原因要回楚地。項羽坑殺秦軍,血洗鹹陽,火燒阿房宮,秦地的百姓視之為惡魔,血海深仇再難歸心。項羽的豪爽仁義隻予自己親近之人,仁德寬厚也隻予自己故土百姓,心中無天下,天下如何歸心。

項羽推翻秦的郡縣制,分封天下,自号西楚霸王,諸侯不滿,齊攻楚,一代霸王落下帷幕。客觀的來說,項羽分封天下這個選擇問題不大,項羽親眼目睹,秦郡縣制二世而亡,自然認為分封天下更好,再者項羽掌兵四十萬,是與自己嫡系隻有四萬餘,不分封聯軍立判,或許打着先分封穩定諸侯,再逐個擊破的主意。但是他的分封完全不考慮形式,全憑個人好惡親疏,諸侯積怨,日後必反。

曆史上的項羽以少勝多(戰無不勝的霸王項羽為什麼會輸了天下)2

鴻門宴上,劉邦放低姿态,給足了項羽面子,項羽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于是放了劉邦,決策者不從大局出發,以義氣為斷,何不氣煞範增。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一聲歎息,道盡多少惋惜?項羽英雄一世,至死不落霸王威風,“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讓名馬去,名馬不去,讓虞姬走,虞姬不走,不可否認,個人英雄主義的項羽極具人格魅力,他的傳奇故事傳唱至今。

曆史上的項羽以少勝多(戰無不勝的霸王項羽為什麼會輸了天下)3

風蕭蕭兮,烏江情,霸王淚。

劉邦出身小城沛縣,卻有定乾坤大将,安萬民謀士,這是不是主角劇本?下一篇我們來看一看劉邦如何絕處逢生,赢得天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