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

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15:30:08

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的頒布,标志着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階段如果以一個概念來界定的話,那一定是素養本位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型,落實創新發展戰略,都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指引下,課程改革的重心必須從育分向育人轉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因而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呼喚善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師)1

打造高素質教師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的頒布,标志着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階段。如果以一個概念來界定的話,那一定是素養本位。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型,落實創新發展戰略,都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指引下,課程改革的重心必須從育分向育人轉變,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因而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實際上,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都在思考何為未來人才的核心特征。其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用“全球素養”來指稱,世界經濟論壇則用“21世紀技能”去涵蓋未來人才必備的基本能力、素養、個性品質三大領域共16項技能。無論用何種名稱,都指向未來人才憑借哪種能力去應對不斷變化、充滿不确定性和挑戰的時代。

教育是為未來培養人才,課程标準則要在把握未來方向的基礎上去勾勒兒童發展的學習地圖,在“五育”并舉中實現素養提升。細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不難發現其中的核心立場與關鍵主張,并對教師下一步課程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是學習本位,深刻把握學生學習規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突出強調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知學基礎上做到善教。學習本位要求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立足學情、精準把握、理解學生學習路徑,以此進行教育教學設計。同時,教育教學實施過程最終又要回到學生學習的發生上,不是以教學設計的自洽完美來自娛,而是以學習的真實發生為旨歸。正如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所倡導的,課堂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習是否真的發生,學生是否真的從已知走向未知。

二是整體設計,克服課時教學零碎低效。整體設計需要教師以大概念、大任務為引領,在對教材深度把握的基礎上進行适當重組、調整,從而為學生刻畫出達成學科理解的清晰且連續的學習軌迹。教師要學會用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去替換學科領域中對所有主題的表面覆蓋,這些少量主題使得學科中的關鍵概念得以理解。教師通過整體設計,恰恰能達成“雙減”政策所提出的提質增效,避免教學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點的切割式學習,而是讓學習者在情境、概念、思想和信息之間建立聯系,并實現有意義的遷移。

三是轉化思維,将學科邏輯轉化為學習進階。具備轉化思維的教師能深刻把握課程内容的學科本質,對學科中的組織原理和核心概念進行連貫性理解,并在把握學生學科學習迷思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進階。通過一系列包括任務、設問、探究、對話、講述、反饋在内的支架,讓學生整體把握具體事實與具體概念、學科核心概念及其與跨學科概念的關系。學生的學習進階最終體現在大單元教學設計、學科實踐活動設計之中,打通學科知識體系與學習者經驗世界的關聯。

四是“五育”融合,從學科教學上升為學科育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把“五育”并舉的要求落實到課程設置和新教材中,除了在課程結構中體現對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重視,更強調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的“五育”融合。這一方面要求教師立足全人格培養,發揮學科教學内容的載體功能,主動思考和聯結其他“四育”來做好學科滲透;另一方面要做好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從現實議題出發,通過對接學生經驗世界來實現多學科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感中悟、行中思,讓“五育”自然融合于情境體驗、項目學習、問題探究中。正如杜威在《學校與社會》一文中所說的,“使學校與生活聯系起來,那麼一切學科就必然相互聯系起來”。

五是循證教學,變經驗本位為證據本位。落實新課程的素養培育目标,落地大概念引領、大單元設計、跨學科整合、多方法參與的實施要求,對于教師而言,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新挑戰和新問題之下,需要教師轉型成為循證實踐者。循證教學要求教師在實踐問題面前主動搜集和評估研究證據,将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為實踐所用,并結合對學情的精準把握和個體實踐智慧,将證據轉化改造為可實踐落地的教育教學設計;同時,循證實踐者角色需要教師以研究心态來開展實踐,通過作業分析、課堂觀察、訪談問卷等多種方法采集學與教的數據,從而驗證循證教育教學設計的效果,并能在行動研究中形成新的研究結論,實現證據疊代。

新時代義務教育課程的高質量落實,關鍵在于教師能擔負核心素養培育的責任使命,實現課堂教學從育分向育人的轉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者要支持教師主動擔當、快速轉型,必須做好條件保障工作,盡快推進新課程、新教材的培訓工作,在理念、策略、方法上做好引領,并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實證研究,為課程實施工作提供更多證據支持。同時,要為教師探索創新營造尊重、包容和合作的專業學習共同體氛圍,理解教師課程實施變革中可能遭遇的各種困難、矛盾,提前做好工具、資源的準備,避免一簇而上,堅持以點帶面、逐步推進。隻有當行政管理者、學校負責人、教育研究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都能與教師協同發力,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作者:宋萑,系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9日第2版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