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五谷分别在什麼季節成熟

五谷分别在什麼季節成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1 14:19:31

五谷分别在什麼季節成熟(你不一定知道五谷指啥)1

古代糧倉模型有些做成小陶器

“五谷”,人們一日三餐都在吃嗎?是的,但要知道“五谷”的曆史,還得“從古道來”。

古代糧食通稱五谷,具體又是哪些呢?

據現代考古發掘和史載,我國現在的禾谷類糧食品種除玉米外,其餘的在夏商周三代已基本具備。谷生長在田間的植株叫“禾”,谷又是糧食作物的總稱,所以“禾谷”二字經常并用。

萬國鼎先生1962年出版的《五谷史話》是現代人考證“五谷”的專著。按萬先生所說:“谷”是古代“穀”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我們舉例說,象今天的稻谷、谷子之類原糧外面都有一層殼,就與谷字相連。

“五谷”一詞,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的《論語》中,距今兩千四百年前。

比《論語》更早的古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也隻有“百谷”而沒有“五谷”一詞。“百谷”是一個泛指,是當初古人把幾個農作物品種集中在一起表示多的意思,就像我們學《愚公移山》中說太行山是“高萬仞(“仞”是量詞,“萬”表示多)是一個道理。但是五谷這一專用名詞的出現,則标志着糧食品種已有了比較清晰的分類。

春秋時《孟子·藤文公》中稱五谷為“稻、黍(shu)、稷(ji)、麥、菽(shu)”五種;

戰國末年秦相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審時》所述當時主要糧食作物是“禾(即稷)、黍、稻、麻、菽、麥”六種;

漢代經濟學家鄭玄在注釋《周禮》時說“其谷宜五種”,即:“黍、稷、菽、麥、稻”;主要是三種“黍、麥、稻”。

這些說法的主要區别在于稻、麻的有無,之所以出現分歧,是因為當時的稻在北方栽培量少;而“麻”的籽種雖然可以食用,但主要用它的纖維來織衣、布。綜合起來看,當時糧食作物主要不外乎黍、稷、菽、稻、麥、麻六種。

其實漢代以後我國古代糧食作物還有“六谷”、“七谷”、“八谷”、“九谷”,甚至有“十五谷”的特指,筆者究其原因,提出以下觀點共同讨論:

一是農作物的品種在不斷栽培、交流引種中;

二是前面所稱的“五谷”也僅是某一類的統稱——例如說“菽”可能就是大豆、小豆、雜豆之類的統稱;

三是各地的作物種類名稱又因時、因地、甚至方言稱呼存在着很多差異所緻——下面讀者可以從糧食作物古今名稱的差異體會我說此論點的依據所在。

後來,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谷雜糧”,是指稻谷、麥子、大豆、玉米、薯類,而習慣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谷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這麼多“谷”,糧食為什麼又獨留下“五谷”的統稱?顯然是受到古代《易經》中“五行” 思想的影響(“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天地合一的大自然,而糧食就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聖物。這種說法隻是一種推斷,但“五谷”一詞的延續存在卻是一個明證。

(請行家批評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