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記者 徐兵 文 李博 攝影 李博 攝像】百舸争流,奮楫者先。兔年首個工作日,周口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如期舉行,這也正式按下了全市項目建設的“快進鍵”。據介紹,周口第七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共申報項目126個,總投資1256.74億元,其中簽約項目33個,總投資372.8億元,開工一批項目93個,總投資883.94億元。
當天,周口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食品加工、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為本次簽約項目的重點領域。這批重點項目,既有增後勁、促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項目,又有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對于推動周口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具有重要意義。
謀長遠之勢,抓當前之時。1月16日至17日,記者來到周口市,一路聽、一路看,從繁忙施工的建設工地到機器轟鳴的生産車間,處處湧動着幹事創業、決戰“開門紅”的熱潮,一批批關乎未來發展的項目,正在三川大地鋪展開來。
【關鍵詞:項目體量大】
投資超百億元,中原最大的農産品綜合加工項目正在施工
1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益海嘉裡(周口)現代食品産業園項目,放眼望去,廠房林立、吊臂揮舞、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這個項目是年加工100萬噸玉米項目,去年3月開工,計劃今年9月投産運營。”益海嘉裡(周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克讓向記者介紹道,“目前該項目車間基礎、配套設施結構整體完成80%,設備在同步安裝中,項目整體進度完成過半。”
據了解,益海嘉裡(周口)現代食品産業園項目是集糧油食品工業、生物科技、能源供應于一體的中原最大的農産品綜合加工項目,由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
“我們這個産業園吸納了全球領先技術,是一個綜合性、現代化的全産業鍊糧油加工智慧産業基地,計劃總投資超百億元,規劃占地面積2800畝。”李克讓說。
據了解,周口産業園生産産品包括大豆蛋白、油脂精煉、玉米澱粉等,此外,還包括小麥加工和水稻加工以及中央廚房和為港區服務的熱電聯産項目等。去年8月,豐廚中央廚房(周口)園區正式開園,為周口現代食品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李克讓介紹,益海嘉裡(周口)現代食品産業園項目創新的循環經濟和精深加工模式,讓原糧就地轉化和加工增值,帶動了傳統農業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由傳統加工工藝向高技術、由資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的多重轉變,使産業領域更寬、附加值更高、産業鍊條更長、産業融合發展效果更好。
為何将項目選擇落在周口,在李克讓看來主要有兩點:
一是位置和資源優勢,益海嘉裡集團堅定看好周口臨港經濟的發展,周口是農業大市、産糧大市,常年糧食總産在180億斤以上,穩居全省第一位,享有“國家糧倉看河南、河南糧倉看周口”的美譽。“益海嘉裡将依托周口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多式聯運交通優勢,全力推動項目的建設和發展。”
二是營商環境優越,該項目于2020年3月洽談,并于當年6月選址、8月簽訂投資協議,2021年2月實現1520畝土地“拿地即辦證”,周口政府的營商環境及辦事速度踐行了“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真正體現了“周口速度”。
談到下一步計劃,李克讓表示,益海嘉裡(周口)現代食品産業園項目将以糧拓展,借力周口農高區産業政策優勢,開創玉米循環經濟、小麥循環經濟與大豆精深加工新模式,後續也将圍繞周口生物降解新材料産業集群,積極引進聚乳酸技術,早日實現項目落地建設。
【關鍵詞:全産業鍊】
棉花進、成衣出,智能“織造”重建商水紡織服裝全産業鍊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從一朵棉花的綻放,到一件錦繡華美的成衣,需要幾步?1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周口市商水縣,在這裡,不僅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新項目,也看到了該産業園智能“織造”的新優勢。
在盛泰紡織工業園,周口盛泰紡織有限公司行政部馮森向記者介紹說:“盛泰紡織工業園作為盛泰集團在河南布局的一項重要的産業園區,目前園區二期6号和7号針織車間,8号印染車間以及配套的水處理項目已全部建成,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2023年5月将正式投産。”
據其介紹,項目建成投産後,工業園将形成紡織、印染、服裝全産業鍊紡織新高地,為推動周口地區乃至河南紡織高質量發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創造競争新優勢,産生集聚效應。
記者了解到,該工業園預計總投資48.25億元,總征地面積約2000畝,新建各類生産車間、物流中心、紡織博物館、産品展示中心及電商大廈等建築物,新增總建築面積139.6萬平方米,選購國内外先進的紡紗設備、針織大圓機、智能服裝吊挂線、各類染缸等相關輔助設備,建成集紡紗、織造、印染、服裝、電商為一體的全産業鍊紡織服裝工業園區,項目達産後預計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上繳稅收約6億元。
與此同時,在盛泰紡織工業園現代化智能生産車間,記者也看到智能“織造”的一面。
在這裡,裁剪和裁剪之前的流程都是以電腦和機器為主。在工業園制衣車間,工作人員從電腦中調出一個服裝版型,将其發送到智能裁床,兩分鐘後,袖子、前胸、後背等衣片就出來了。智能立庫中的面料卸貨、入庫、出庫、搬運、分揀、配送、清點庫存,以及面料的智能數據化管理,全都自動完成。
“我們基本實現‘一朵棉花進,一套成衣出’,智能化的生産流程讓我們為客戶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的紡織和成衣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馮森說。
離盛泰紡織工業園不遠處的阿爾本制衣工廠,智能“織造”也是随處可見。“掃一掃二維碼,一件服裝制作的全流程信息就都能看到。通過這個标識系統,可以對影響産品質量的生産工藝的信息進行采集、控制,從而實現對産品的追溯管理。”該公司工作人員邝慧慧表示。
新的智能“織造”項目正在拔地而起。
在商水縣天絲萊賽爾新材料項目施工現場,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天絲萊賽爾新材料項目,以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生産為抓手,總投資30億元,規劃建設智能化、網絡化、低能耗生産車間和紡織新材料産品研發中心等。“預計2023年3月份1#、2#車間主體封頂,2023年6月份進行試投産。”
據上述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後對于完善全市現代紡織、服裝制造全産業鍊體系,推動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發展,打造國内先進的綠色生态紡織示範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數智化】
“智慧島”不是一個島,是城市科創新高地
2021年10月26日,在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标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推動智慧島“雙創”載體省轄市全覆蓋。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島建設是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推動我省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按照“打造樣闆、标準推廣”原則,在全省範圍内标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推動各類高端要素資源集聚,提供從原始創新到産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形成一流的創新生态小氣候。
1月17日,記者走進周口數字經濟産業智慧島建設項目施工現場,雖然這裡不是一個島,而是一片區域,但在兩邊寬敞的道路包圍下,仍有“島”的雛形。
據了解,按照功能定位要求,目前周口數字經濟産業智慧島内已建成科研辦公室40萬平方米,主要業态以數字經濟大廈、企業總部大廈、國家級衆創空間、人力資源服務中心、人才社區、高端商業配套等部分組成為主。
“智慧島為全市高新技術産業提供了基地,是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全鍊條、全過程的開放式平台,區域内的商務、金融等人才為科研提供精準化服務,較為完善的保障性業态布局能幫助科研人員‘減負’,有助于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新,為我市科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在接受采訪時,周口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大河财立方記者。
同時據其介紹,周口市大數據産業園項目是周口市投資集團開發的省市雙重點項目,也是周口數字經濟産業智慧島建設的先行區。
來到規劃圖前,周口市大數據産業園營銷總監翟浩宇向大河财立方記者作了介紹:這個項目聚焦大數據,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為目标,分為科技金融創新區、科技創新服務區、高科技研發創新區、高端人才服務區四大産業功能區。
周口市大數據産業園主要緻力于打造國家級數字經濟産業孵化基地,設立專項産業引導基金,加速創新資源彙聚、拓展創新創業空間,吸引優質企業、科研機構、院士工作站、人才、金融等産業要素,形成生态完善的産業鍊條,搭建數字經濟企業發展平台,是周口智慧島建設核心概念匹配度最高的項目。
截至目前,2座約130米地标寫字樓全玻璃幕牆正在加緊安裝中,北側全彩動畫效果已呈現,8座獨棟均已竣工;周口市市委組織部“周口市人才之家”、周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維權保護中心”“伏羲院士工作站”已入駐;周口市農科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即将裝修完畢、運營辦公。“我們未來的願景是,成為城市對外開放的經濟新高地、城市經濟提質發展的新動能、城市對外展示的新窗口,為周口城市發展創造社會價值。”翟浩宇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