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是七級累進稅率,在工資薪金所得扣除減除費用(5000元/月)、專項扣除-個人承擔社保和公積金等,其他扣除-年金、商業保險等事項後的計稅金額按照不同等級計算所得。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這7個級别是怎樣來的,以及怎樣計算,今天免費科普一下。
這裡要弄懂三個概念:
1. 實付工資(就是打到工資卡裡的錢)=應付工資—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個人所得稅—其他款項
2.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額(每月應付工資的累計數)—累計減除費用(起征點5000元/月*累計月數)—累計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 累計應補(退)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繳稅額
比如張三每月工資20000元,個人承擔社保500元,個人承擔公積金500元,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此處社保、公積金隻是舉例,方便計算,不代表任何标準),那麼他每月個稅計算如下表:
A、3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為39000元,超過36000元,符合上面稅率表的2級标準——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20元。
B、12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為156000元,超過了144000元,符合稅率表的3級标準,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16920元。
以此類推……每一個級别的就是這樣計算的,懂了嗎?
總結一下,首先根據計算出的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找到相應稅率,再按照公式:累計應補(退)稅額=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繳稅額,計算累計應補(退)稅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