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NH3、Cl2、O2、CH4、CO2、CO、H2、HCl 、H2S、C2H4、 C2H2、 NO、 NO2、SO2等14種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其中包括藥品選擇、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淨化幹燥、收集、檢驗、尾氣處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
固 固加熱型
1. 氨氣 NH3原理:
Ca(OH)2 2NH4Cl=CaCl2 NH3↑ 2H2O
裝置:
幹燥:
用堿石灰(NaOH、CaO)幹燥。
(溫馨提示:不能用無水CaCl2、濃硫酸幹燥NH3。
無水CaCl2與NH3反應:
8NH3 CaCl2= CaCl28NH3
濃硫酸為酸性幹燥劑,用來幹燥酸性氣體,與堿性氣體NH3反應。)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溫馨提示:氨氣極易溶于水(1:700),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1)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産生白煙)。
2. 甲烷 CH4
原理:
CH₃COONa NaOH = CH4↑ Na₂CO₃
幹燥:
用堿石灰(NaOH、CaO)幹燥。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3. 氧氣 O2
原理:
2KMnO4 =(△)K2MnO4 MnO2 O2↑
2KClO3 =(MnO2)2KCl 3O2↑
2H2O2=(MnO2、△)2H2O O2↑
2Na2O2 2H2O=4NaOH O2↑
幹燥:
用濃硫酸幹燥。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用帶火星木條(複燃)。
固 液加熱型
4. 氯氣 Cl2
原理:
MnO2 4HCl(濃)=(△)MnCl2 Cl2↑ 2H2O
2KMnO4 16HCl(濃)= 2KCl 2MnCl2 5Cl2↑ 8H2O
KClO3 6HCl(濃)= KCl 3Cl2↑ 3H2O
淨化:
雜質為HCl、H2O,用飽和食鹽水或水洗氣法除去HCl,再用濃硫酸幹燥。(溫馨提示:不能用堿石灰、CaO、固體NaOH等堿性幹燥劑來幹燥酸性氣體Cl2)
【小竅門:要除去弱酸性氣體中混有的強酸性氣體雜質,常選用弱酸性氣體溶于水後形成的飽和鹽溶液。若弱酸性氣體溶于水後為一元酸,則用該酸形成的飽和正鹽溶液。若為二元弱酸,則用該酸形成的飽和酸式鹽,如Cl2混有HCl氣體,用飽和食鹽水淨化吸收;如CO2中混有HCl、SO2用飽和NaHCO3溶液淨化吸收。】
收集:
用排飽和食鹽水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尾氣吸收:
Cl2+2NaOH=NaCl+NaClO+H2O
檢驗:
用濕潤的澱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5. 氯化氫 HCl
原理:
食鹽與濃H2SO4(不揮發性酸與揮發性酸的鹽)進行複分解反應
NaCl(固) H2SO4(濃)=(△)HCl↑ NaHSO4
NaCl(固) NaHSO4=(△)Na2SO4 HCl↑
幹燥:
用濃硫酸幹燥。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檢驗:
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白色沉澱)。
6. 一氧化碳 CO
原理:
濃硫酸對有機物的脫水作用:向蒸餾燒瓶中加入濃硫酸,在分液漏鬥裡盛放甲酸。
淨化:
雜質為CO2、SO2、H2O,用NaOH溶液除去。
【小竅門:要除去中性氣體中的酸性氣體,用強堿溶液或堿石灰吸收。如:CO中的混有的CO2用NaOH溶液吸收除去。】
幹燥:
用濃硫酸幹燥。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灼熱CuO,産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液 液加熱型
7. 乙烯 C2H4
原理:
淨化:
雜質為CO2、SO2、H2O,可用NaOH溶液除去CO2、SO2,再用濃硫酸幹燥。
【小竅門:要除去中性氣體中的酸性氣體,用強堿溶液或堿石灰吸收。如:C2H4中的混有的CO2、SO2用NaOH溶液吸收除去。還可用CuSO4或Pb(NO3)2等溶液除去。】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固 液不加熱型
8. 一氧化氮 NO原理:
3Cu 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淨化:
雜質為NO2、H2O,用水除去NO2,再用濃硫酸幹燥。
幹燥:
用堿石灰(NaOH、CaO)幹燥。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空氣接觸(迅速變成紅棕色)。
9. 二氧化氮 NO2原理:
Cu 4HNO3(濃)=Cu(NO3)2 2NO2↑ 2H2O
幹燥:
用濃硫酸幹燥。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尾氣吸收:
3NO₂ H₂O=2HNO₃ NO
或NO NO₂ 2NaOH=2NaNO₂ H₂O
檢驗:
觀察顔色,溶于水(紅棕色,褪色)。
10. 二氧化硫 SO2原理:
無水Na2SO3與中等濃度H2SO4進行複分解反應
Na2SO3 H2SO4=Na2SO4 H2O SO2↑
Cu H2SO4(濃)=(△)CuSO4 SO2↑ H2O
幹燥:
用濃硫酸幹燥。(溫馨提示:不能用堿石灰、CaO、固體NaOH等堿性幹燥劑來幹燥酸性氣體SO2)
尾氣吸收:
SO₂ 2NaOH=Na2SO₃ H₂O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檢驗:
品紅溶液(品紅褪色)。
11. 乙炔 C2H2
原理:
電石與水進行反應
CaC2 2H2O=Ca(OH)2 C2H2↑
淨化:
因電石中含有的CaS與水反應生成H2S,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
H2S CuSO4=CuS↓ H2SO4
11PH3 24CuSO4 12H2O=8Cu3P↓ 3H3PO4 24H2SO4
H2S NaOH=Na2S H2O或H₂S NaOH= NaHS H₂O
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
檢驗:
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2. 硫化氫 H2S原理:
制H2S不能用硝酸或濃H2SO4(防氧化)
FeS H2SO4=FeSO4 H2S↑
FeS 2HCl=FeCl2 H2S↑
淨化:
雜質為HCl、H2O,用飽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體CaCl2 (或P2O5)(除水蒸氣) 。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尾氣回收:
H₂S 2NaOH= Na₂S H₂O
或H₂S NaOH=NaHS H₂O
檢驗:
(1)CuSO4溶液(産生黑色沉澱)
Cu2 S2-=CuS↓
(2)濕潤的醋酸鉛或硝酸鉛試紙(變黑)。
Pb(CH3COO)2 H2O=PbS↓ 2CH3COOH
13. 氫氣 H2原理:
Zn H2SO4=ZnSO4 H2↑
收集:
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檢驗:
爆鳴實驗
14. 二氧化碳 CO2原理: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淨化:
雜質為HCl、H2O,用飽和NaHCO₃溶液除去HCl,再用濃硫酸除水蒸氣。(溫馨提示:不能用堿石灰、CaO、固體NaOH等堿性幹燥劑來幹燥酸性氣體CO2)
收集: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檢驗: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編輯by中學化學園,如需轉載,請注明完整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