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種認知?1、你真的快樂麼?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佛教的三種認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你真的快樂麼?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
因此來說,漫漫人生路上,快樂之事不過一分二分。
快樂,總是那麼短暫;
幸福,又總是那麼遙遠。
煩惱和痛苦,似乎成了普通人的人生常态。
其實,獲得幸福的本質就是舍棄,
舍棄 那些折磨自己的 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欲望,
追求并實現自己真正能夠達到的目标。
從哲學的立場解讀人生,翻閱典故 指明“舍”與幸福的關系。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老子說過:“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這句話是老子的核心,“損”就是“舍”。
2、人有八苦
佛祖釋迦摩尼說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五盛陰。
第一,生苦。
人生從胚胎開始降落世上,進入輪回,諸苦紛沓而至,生即是苦,活着就要忍受各種苦痛煎熬。
第二,老苦。
指身體衰變時的苦痛。白發生,容貌衰,形色枯,是每個生命都要經曆的過程。
從青絲到白色,曾經的青春年華被是歲月的刻刀在臉上、在心間雕琢出了深深淺淺的溝溝壑壑。
在這樣的過程,有幾個人能夠坦然面對、從容接受?
就連李白這樣狂放的大詩人都人忍不住發生“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的感慨;
第三,病苦。
佛教認為病苦是由水火地風四大物質元素的增損而引發的病患苦痛。北本《涅槃經》券十二中認為:“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适。”
1)病分身病和心病。
①身病,是色陰之病,是四大不調所緻。
若地大不調,則舉身沉重;
若水大不調,則舉身浮腫;
若火大不調,則舉真蒸熱;
若風大不調,則舉身倔強。
②心病,是指恐懼、憂愁、愚癡等,包括一切心理上的煩悶苦惱。
第四,死苦。
指五陰壞滅之苦,即舍離所受心理上的煩悶之苦痛。
死分為吧命盡死、外緣死兩種;
外緣死,是天年未盡而因自身或外在原因導緻的死亡。
第五,愛别離。
指與自己所愛的人迫不得已而别理的痛苦。
第六,怨憎會苦。
指與怨恨者相遇的苦痛,所謂的冤家路窄,心裡最恨、追不相見的人,偏偏又遇上,就是這個意思;
第七,求不得苦。
指不能如願、不得所欲的苦痛。這是願望不能達成、理想不能實現的苦痛。
第八,五盛陰苦,又叫“五取蘊苦”。
“五盛陰”與”五取蘊”是譯法差别。
無陰就是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取、盛、蘊等,都是煩惱的異命。
五蘊生自煩惱,也常生煩惱,故五盛陰苦又稱無陰苦。
明日更新:
3、人生苦痛,即“四谛”
4、五蘊
5、三法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