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陝北人叫洋芋,因為它早期從國外引入到中國,所以一直叫洋芋。洋芋叉叉,由于是用擦子将洋芋擦成粗絲(條),也被稱為洋芋擦擦。
洋芋就是土豆的意思,擦擦也叫擦子,是一種擦菜工具,用來擦土豆絲,先把土豆用擦床子擦成粗絲,然後将面粉均勻灑在上面,反複揉搓,使面粉與土豆絲緊密結合,燒開水後上鍋蒸熟,再用炒鍋加入辣面、香蔥快火炒出,口感筋道,味道俱佳,深受西北的确鄉親們的喜愛。
洋芋叉叉是陝北農家傳統小吃。洋芋是陝北農家的重要食品,當地人喜歡吃洋芋,也吃出不少名堂,洋芋叉叉便是其中的一種,洋芋叉叉類似于陝西關中地區常見的各類麥飯。
麥飯圖片
洋芋叉叉好吃又易做,既可以做主食,也可以當小吃。洋芋叉叉是陝西、陝北、甘肅隴東、山西 一帶的地方特色小吃。主食佐餐都可以,營養豐富,口味地道。
一個故事A STORY
其實,關于洋芋叉叉有着許多小故事,在這裡小編就最通俗易懂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雖然小編并不是陝北人,但是聽一起共事的夥伴說,他們那裡的孩子都和洋芋有着不解的童年美好回憶。忘不了那時“撿土豆”、“燒土豆”……的日子。那是陝北最困難的70年代初,也是小編這個朋友的童年時代,由于陝北黃土地連年遭旱災,受苦人過着饑不飽食的生活。
當時也是大集體化年代,老家種的土豆都是紅顔色的,産量不高。每到秋收時節,生産隊社員就開始上山下溝刨土豆,那時也是他和夥伴們撿土豆的時候。那時都提着筐筐、挎着袋袋,在大人們刨過的地裡撿丢下的土豆。隊裡有個外号叫馬大哈的大爺,由于粗心,他刨過的土豆地裡總是會丢掉許多土豆,因此都喜歡跟着你這個馬大哈大爺刨土豆。
著名詩人賀敬之在《回延安》詩中:“羊羔吃奶眼望着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其實在上世紀那個困難年代,小米是稀缺的,隻要有土豆就不會餓死人的,土豆是陝北人的救命豆。當時那個年代,連年饑荒,饑餓的陝北人民盯住了這片土地上盛産的土豆,于是就産生了洋芋擦擦這道美味。
做洋芋叉叉攻略
北方人喊它洋芋,南方人叫它土豆,搞科研的人稱它馬鈴薯,就像把貓叫咪,其實都是一回事。不過可千萬别小觑了這土頭土腦的東西,它是可以上得了國宴,進得了百姓廚房的菜。
Step1.将洋芋(土豆)擦成絲備用
Step2.将洋芋絲過水洗淨後瀝幹
Step3. 将洋芋絲内摻入面粉攪拌均勻
注意:面粉不要摻的過多、過厚
Step4. 将攪拌好的洋芋絲上鍋蒸
注意:洋芋絲要一層一層的碼放好,不要一下子倒進去
Step5. 用大火蒸2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既可以用鹵子伴着吃,也可以炒着吃。
陝北洋芋好,美譽滿三秦。陝北是著名的“洋芋之鄉”,各縣市都産洋芋,年産約20億公斤。尤以榆林地區南部的佳縣、清澗、綏德、子洲、橫山、靖邊等6縣為多,品質較佳,馳名全國。全地區年産量在10億公斤以上。此外,延安地區的子長等縣也多,年種植9萬多畝,年産1億公斤以上。主要種植紅皮和白皮兩個品種,因其抗病性強,豐産性好,外皮光潔,色澤豔雅,個大肉肥,質地細緻,營養豐富,含澱粉較高,比其它産地高2%,耐貯耐運,品質優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國洋芋品種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産區歡迎的熱門良種。
陝北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屬暖、中溫帶,幹旱草原性氣候,年均氣溫10℃,年降水量450毫米,年日照2600小時,晝夜溫差大,光合生産率高。無霜期150天左右,土壤為黃土,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為洋芋的正常生長和高産優質提供了有利條件。陝北洋芋,個大、肉沙、味美、營養豐富全面。它的塊莖含澱粉約22%~26%,蛋白質3%,脂肪0.1%~1%,每公斤還含有維生素C160毫克,以及鈣、磷、鐵、鉀、維生素B1、B2、B9和胡蘿蔔素等,含熱量660~1130千卡。其礦物質的含量比一般谷類糧食高1~2倍。1個人若每天吃0.5公斤洋芋,便可獲得足夠的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在工業上,洋芋的用途更為廣泛。它可以加工澱粉、酒精、合成橡膠、電影膠片、人造絲、香水、葡萄糖、糊精、糖漿等數十種工業産品,因此有“萬能作物”的稱号。洋芋又是一種藥物。早在古代,人們就用它來治療腸胃不适,熱咳等疾病。食之有和胃、調中、益氣之功效。治療胃潰瘍、習慣性便秘、皮膚濕疹等都有明顯的療效。生洋芋搗泥外敷,治濕疹、腮腺炎、燙火傷;鮮洋芋汁,内服可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疼、慢性胃痛、習慣性便秘、催吐解毒等作用。它又是“減肥食品”,具有保健作用。
備注│本文部分文字或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小編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