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41:49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

四國君主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2

保加利亞王國是一戰中最晚加入同盟國的,而且在這一場戰争中知名度 甚至還不如奧斯曼帝國。但這個面積不大,人口僅四百多萬的國家卻在一戰中動員了120萬軍隊。這恐怖的動員效率如果放在中國那就是3億大軍。而且一戰中保加利亞軍隊戰力不俗,也打了幾場漂亮的戰役,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個國家。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3

保加利亞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家,它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保加利亞人頑強、勤勞、節儉、沉默寡言,以倔強著稱,在當地有句諺語這樣說:“保加利亞人可以坐在牛車上獵到野兔。自擺脫土耳其控制獨立建國以來保加利亞的實力在巴爾幹地區都是不容小觑。同時擁有着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陸軍,因此成為了同盟國、協約國兩大集團的争取對象。一戰爆發之後,協約國和同盟國在巴爾幹諸國展開了一系列宮廷活動,雙方都對有“東方的普魯士”之稱的保加利亞開出了一系列報價:正企圖強行攻占達達尼爾海峽的協約國開出的價碼是讓它重獲1913年丢給土耳其的東色雷斯(君士坦丁堡除外)。而同盟國的報價更加誘人一一整個馬其頓、西色雷斯、南多布羅加和薩洛尼卡全部歸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本土的尼什以及阿爾巴尼亞的幾小片地區則作為額外的獎賞。随着德國在法國地區和波蘭地區的軍事勝利以及英軍加裡波利半島的失敗,保加利亞開始傾向于同盟國陣營。1915年9月6日,保加利亞與德國簽訂了秘密的友好同盟條約和參加對塞爾維亞作戰的軍事協定,規定在德奧兩國沿多瑙河和薩瓦河發動聯合進攻的一星期之内,保加利亞攻打塞爾維亞前線的東側。9月23日,保加利亞發布動員令,軍隊開始沿保塞邊境和保希邊境集結。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4

保加利亞軍隊

一、一戰巴爾幹戰場

(一)塞爾維亞戰役

保加利亞參戰後形勢對塞爾維亞相當不利,在如此嚴峻的形式下英法兩國努力勸告塞爾維亞将馬其頓割讓給保加利亞以避開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有同樣的執着和勇氣的塞爾維亞人拒絕了這些建議,并準備迎擊他們所痛恨的巴爾幹鄰國的進犯。塞爾維亞集合它的軍隊以抵抗保加利亞從東邊的入侵,但它所面對的威脅不止保加利亞,德、奧兩國也集結部隊準備從北面進行突襲,對塞爾維亞進行緻命打擊。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5

塞爾維亞軍隊

1915年10月1日完成集結的保加利亞軍隊對塞爾維亞宣戰,國王斐迪南一世甚至在他慷慨激昂的宣戰诏書中聲稱:“歐洲戰争很快将勝利結束,我号召保加利亞武裝力量和人民起來保衛國家,向背信棄義的鄰居開戰,解放遭受塞爾維亞奴役的我國兄弟,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神聖的,上帝保我們的軍隊!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6

斐迪南一世

至此三國一共四個集團軍從三面撲向塞爾維亞,一個德國集團軍和一個奧德混成集團軍向多孫河、貝爾格菜德和薩瓦河進軍,保加利亞第一集團則準備向曆史名城尼什攻擊,保加利亞第二集團軍回身向南,切斷起自薩洛尼卡的鐵路,使塞爾維亞與世界隔絕,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援助。

當時保加利亞軍人數占壓倒性優勢,而且剛剛參戰,士氣正旺,毫無疑問地占了上風。從這年秋季起,塞爾維亞受到德國、奧匈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的大舉進攻,由于傷寒流行,在這一年的夏天約有15萬塞爾維亞土兵染病,喪失了戰鬥力,三面受敵的塞軍無力抵抗,隻得向南撤退。塞爾維亞軍隊被迫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向阿爾巴尼亞方向撤退,塞爾維亞政府和塞軍最高指揮部決定将政府、議會和軍隊一起經阿爾巴尼亞撤退到亞得裡亞海海濱地區。從塞爾維亞政府認識到他們的危險程度之時起,首相帕希奇就一直不停地向西方呼籲求救,否則肯定全盤皆輸。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7

形容保加利亞參戰的漫畫

期間雖然有法國将軍薩拉伊指揮的3個師的先頭部隊援助,但由于所在的薩洛尼卡港口的鐵路已經被保加利亞第軍切斷從而導緻薩拉伊的部隊無法與塞爾維亞軍會合。最後孤立的塞爾維亞軍隊被同盟國集團一點一點的蠶食。總數達42萬的軍隊中陣亡9萬餘人。逃到阿爾巴尼亞的塞族軍民被撤離到希臘的26萬人中又有15萬5000軍人因為過度虛弱和傳染病、傷寒等。隻有一些零星的小部隊得以越過阿爾巴尼亞的群山,逃到亞得裡亞海東岸免于被俘,另有16萬軍隊和900門大炮則成了保加利亞人的“戰利品”。

(二)多伊蘭戰役

多伊蘭戰役是1917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和保加利亞之間的一場戰役,最終保加利亞以少勝多,給英軍造成了慘重損失。

1917年的巴爾幹戰場,協約國部隊計劃在較短時間内在馬其頓戰線取得突破,擊敗保加利亞軍隊。而多伊蘭作為戰略要地,成為英軍的目标。預計到敵軍會進攻的保加利亞任命弗拉基米爾·瓦佐夫上校指揮色雷斯第二步兵師,保衛多伊蘭。2月9日和10日,協約國軍隊開始攻擊保加利亞軍隊,但被反擊擊退,随後經過了兩天的戰鬥,英軍的推進被保加利亞炮兵擊退。

英軍為了取得突破,集中了三個師;共4.3萬人,160門大炮,110門迫擊炮和440挺機槍。目标是打擊卡拉特珀方向5到6公裡的區域。

而保加利亞方面也集結了3萬軍隊,147門大炮、35門迫擊炮、130挺機槍來對付英軍。并在陣地建立壕溝、鐵絲網、觀察點、掩體、機槍巢和炮台等一系列防禦工事。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8

針對保加利亞陣地的戰鬥從4月22日開始斷斷續續地持續到了5月9日。戰鬥中一些木質建築被摧毀。雙方此戰消耗炮彈共達十萬以上!期間雖然英軍一度突破保軍防線占領了幾個陣地,但很快又被擊退。

雙方經過血腥的戰鬥後,英軍于4月27日因傷亡撤回到了他們的初始位置,保軍也立即開始重建被毀的防禦工事。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9

此後英軍雖然又進行了幾次襲擊,但均被保加利亞軍隊擊退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根據一位《時代》雜志記者寫到,英國士兵稱此地為“死亡谷”。此戰的慘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大戰一直持續到5月9日,但由于傷亡慘重,英國人不得不放棄所有攻擊。此戰英軍損失了1.2萬人,其中有2250多人被保加利亞守軍埋葬。而保軍隻損失了大約2000人,但另有9000人死于疾病和傷口,戰後弗拉基米爾·瓦佐夫被任命為少将。

(三)圖特拉肯戰役

圖特拉肯戰役是羅馬尼亞戰役的一部分,此戰保加利亞軍隊突襲康斯坦察 ,占領圖特拉肯要塞(這個當時号稱東方凡爾登),攻入布加勒斯特。

1916年10月20日 保加利亞将領伊萬·科列夫率領騎一師,一路沖鋒陷陣,一馬當先攻入康斯坦察,康斯坦察位于羅馬尼亞東南沿海,瀕臨黑海西側,是羅馬尼亞最大港口,又是黑海西岸的最大海港,是羅馬尼亞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是羅馬尼亞造船工業中心,也是羅馬尼亞最大的漁業基地及海濱療養和旅遊中心。因此對于羅馬尼亞來說至關重要。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0

藍色線路最末尾那裡

雖然在攻擊要塞的時候,羅馬尼亞軍和俄國多瑙河集團軍前來救援,但保軍的傳奇将領伊萬·科列夫指揮騎一師沖破了俄軍陣線,他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如庖丁解牛般精确地打擊敵軍的薄弱環節,遊刃有餘地輾轉于敵陣之中,逐次引發一個又一個師的崩潰,象雪崩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完成了奇迹般以少勝多的大逆轉,史稱“多布利奇大捷”。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1

保加利亞騎兵

此次戰役中的保加利亞,1,517 人陣亡, 7,407人受傷以及 247人失蹤,共計傷亡超過9000人。至于羅馬尼亞人的傷亡則沒有準确數據,前後投入3萬9千人,最後逃出去大約3千多。戰死的人數也沒有統計,比較靠譜的是圖特拉坎軍人墓地一共收容了8千多人,除了1764保加利亞人,剩下的就是羅馬尼亞人了。

此戰的勝利使得同盟國奪取了整個多布羅加,馬肯森元帥可以抽調兵力用于跨越多瑙河攻占布加勒斯特,最終大敗羅馬尼亞,使之退出戰争奠定基礎。

二、保加利亞著名将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2

喬治·托多羅夫在1858年8月10日出生于博爾赫拉德。一戰期間,他指揮第二軍并參與了在馬其頓的軍事行動,最終在奧維什角戰役中擊敗了塞爾維亞人軍隊。由于這一戰役的勝利,保加利亞人阻止了塞爾維亞軍隊和在索倫登陸的英法聯軍會合。 1917年2月,他指揮保加利亞第三軍并擊敗了多布羅加的羅馬尼亞人。

從1918年9月8日起,在尼古拉·哲科夫将軍病倒後,他成為保加利亞軍隊的總司令。他參加了多波羅角戰役,可惜,這次保加利亞失敗了,這是塞爾維亞在1918年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保加利亞的慘重失敗。因此他于1919年被撤職。

喬治·托多羅夫将軍于1934年11月16日在索菲亞去世。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3

斯特凡·托舍夫

斯特凡·托舍夫(1859年12月18日 —— 1924年11月27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保加利亞将軍。

在保加利亞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5-1918),托舍夫将軍負責第三軍在多布羅加戰役中擊敗俄羅斯軍隊,在随後的圖特拉坎、多布裡奇、科巴丁的戰鬥中亦是如此,但他被德國将軍奧斯特·馮·馬肯森選定的斯特凡·内雷佐夫将軍取代。托舍夫則被任命為馬其頓總督。1917年3月25日,他被提拔為步兵将軍 ——保加利亞最高軍銜。

普魯士領導三次王朝戰争(東方普魯士一戰)14

伊萬·科列夫

伊萬·科列夫( 1863年9月15——1917年7月2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加利亞中将和傑出的騎兵指揮官。

曾在圖特拉肯戰役中以騎兵沖擊大勝羅馬尼亞——俄羅斯聯軍,為同盟國攻克圖特拉肯要塞立下功勞,1917年7月28日,伊萬·科列夫被提升為中将;當時,他正在奧地利接受治療。然而,他所感染的疾病被證明是緻命的,伊萬·科列夫于7月29日在維也納去世。他的遺體被送回保加利亞并在索菲亞安息。因其傑出貢獻而被冠以保加利亞騎兵之父的名字揚名後世,南多布羅加的兩個村莊以及幾個保加利亞城市的衆多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