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2名小學生喝茶抗癌獲獎

2名小學生喝茶抗癌獲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4 07:02:10

日前,雲南省昆明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并獲獎,引發社會關注。(此前報道→“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父緻歉:承認過度參與)

最近,湖北武漢一個獲得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項目也遭到質疑,項目名稱是《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兩名參與者都是小學生,分别讀三年級和五年級。

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賽三等獎

公開資料顯示,這個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兩名小學生完成,他們分别來自三年級和五年級,輔導教師為王茜和熊曳。

項目内容為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髒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内藥效。

2名小學生喝茶抗癌獲獎(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1

2名小學生喝茶抗癌獲獎(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2

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提取裸鼠肝髒腫瘤,而且實驗要求邏輯性強,數據處理還需要很強的醫學基礎支撐,小學生難以完成。

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16日上午,負責前述項目的武漢市科學技術館培訓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同日,記者緻電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校務辦,工作人員回應稱,不了解相關情況,學校已經放假。

“比賽已經變味兒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屬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員黃某告訴新華社記者,之前有朋友請他幫助孩子參加這項大賽,他幫孩子設計了一個符合其知識能力水平的項目,沒想到班主任看過後卻連說“太low了”。

有的學校老師會和評委商量獎項如何分配

根據官網信息顯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環境部、體育總局、知識産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該大賽具有廣泛的活動基礎,從基層學校到全國大賽,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

一位熟悉科創比賽的指導老師透露,一些強勢競賽中學,會做 “預答辯”:請來“一屋子”科創類比賽的評委,讓所有要參加比賽的學生像正式比賽一樣,在評委面前走一遍流程,介紹一遍自己的項目。

“美其名曰是請專家來指導大家。其實在過程中,中學老師也會和評委商量,看獎項如何分配。”這位老師介紹,“看誰今年需要成績,就适當保障和平衡一下。”

有的項目完全或部分由人代工

據報道,有的參賽項目甚至完全或者大部分由人代工。

大學畢業後,學習機械的賈昊(化名)曾在黑龍江某機器人培訓類公司工作,并帶過兩組學生參加青創大賽。至于怎麼培訓,他直言:“基本都是我們老師幹。”

大賽周期較長,通常從頭一年11月末持續到第二年暑期。11月的時候,賈昊會和學生一起琢磨創意,但最後篩選出的用來參賽的創意,很多不是學生的。“說實話,他們想出來的,确實不行。”

“整個項目大都是老師做的。”賈昊說,學生也來公司,擰擰螺絲,用下設備,最重要的是,留下影像,錄視頻或者拍照片——這些在申報時都可以作為參與項目的證據。

決賽時的答辯怎麼辦?解決方案是背誦。老師寫好答辯稿,從創意怎麼來,到參賽作品的原理、實現方法和不足之處,全部準備好。

賈昊帶的一組小學生後來獲得了全國青創大賽二等獎,但他并沒有很開心。“這東西注水後,就算孩子得了獎,我也沒什麼成就感。”兩年後,賈昊離開了那家公司。

有人用碩士論文的部分内容參加比賽

除了指導老師、培訓機構、家長代勞,還有一種是高校課題組的老師指派自己的碩士博士生代勞。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生告訴記者,他接觸過一些參賽的孩子,又因為機緣巧合,後來接觸到高校幫他們做課題的研究生。

用碩士生畢業論文内容的一部分去參賽,也是操作方法之一,因為它很難露餡。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往往要在學生畢業一段時間後才能在數據庫内公開,而科創類大賽的項目參賽時間往往都在研究生畢業前,可以完美錯開。

7月14日,據澎湃新聞報道,《二氫楊梅素調節肝髒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獲得2018年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這個項目公示的唯一研究成員是重慶市第一中學校(簡稱“重慶一中”)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彭某珊,來自重慶代表隊。

2名小學生喝茶抗癌獲獎(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3

這個項目被指與陸軍軍醫大學2018年的一篇碩士論文内容部分重合。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這個項目的研究角度跟相關碩士論文的角度不同。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賽方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賽方正在關注并積極調查,如有調查結果,會及時反饋。

“真正愛科創的人,都對造假嗤之以鼻”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前身是1979年的全國青少年科學作品展。中國科協原青少年工作部部長、曾擔任過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主委會主任的牛靈江說,這一有着 30多年曆史的全國性競賽,一直在借鑒國外同類賽事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規則,力求公平公正。

“希望公衆能理性看待,不能因為極少數案例否定整個大賽。”牛靈江不否認有極少數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前些年比賽結果跟升學挂鈎時,這類現象可能就變多了,有些孩子拿着家長或老師的成果來參賽。但總體看,參賽的孩子大部分是對某個領域感興趣、學有餘力的,大賽給他們提供了平台。”

黃權浩曾多次以選手或領隊的身份參賽,近年他擔任了廣東省河源市青創大賽評委。“我最讨厭的就是社會培訓機構幫學生代做這些課題,或者賣課題,然後讓學生背稿來參加這個比賽,影響比賽公平性,敗壞比賽風氣。”

在他心中,青創大賽有特殊分量。該賽事的賽制,是地市級到省級再到全國級,層層選拔。最基層的學校,也有參加對應級别青創大賽的機會。“那些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需要平台展示自己。它也給我們提供了接觸那些科學大家的渠道,對有些人來說,這或許是唯一渠道。”

黃權浩至今還記得高中時到省城參加青創大賽時的興奮。平時在學校裡難得遇上科創愛好者,但在省賽現場,大家都是同路人。“我們很容易聊到一起,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當年賽場上認識的小夥伴,有些直到現在,還是黃權浩的好朋友,“當年我認識的小夥伴們,有很多現在已成為優秀的科研人員。”

看到比賽和科創被污名化,黃權浩無奈,甚至憤怒:“真正愛科創的人,都對造假嗤之以鼻。”

讓優秀的孩子自己冒出來,而不是拔苗助長

老師“代勞”、家長“過度參與”、機構包裝“高大上”的項目……這些青少年科創比賽中的怪現象,逃不開“利益”二字。

其實,近年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經逐漸和升學“脫鈎”。前幾年,在該比賽獲得全國性一等獎能夠在高考中加分,獎項也能成為高校自主招生入圍的敲門磚。但現在,它在高招中的作用已經弱化,自主招生在2020年也成了“強基計劃”。從36所高校的招生簡章可以看出,全國青創大賽獎項并不在破格入圍條件之列。但在很多省市,青創大賽成績仍是中考錄取和小升初的加分項。

曾經多次參加科創類大賽的張及晨說:“如果加分會讓比賽變得污濁,那我甯可不要這個加分。而且現在也确實沒有加分了。我們希望參賽的人是出于興趣,而不是功利。”

相比于關注事件本身,長期關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朱邦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更好推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朱邦芬告訴記者:“對青少年課外科技活動,我是非常贊成的。尤其是在目前中學數理化課堂教學有所弱化的情況下,這類活動對于一部分學生是很好的補充。不能因為一些個别現象,就全盤否定。”

“在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盛行的情況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難免也會受影響,尤其是當結果與升學有關系的時候,部分家長、老師就會想辦法‘走捷徑’。所以我很贊成這類活動徹底與升學脫鈎,堅持‘去功利化’,這樣才符合青少年科技活動的初心,才有利于促進青少年科學精神的養成。”朱邦芬說。

朱邦芬認為,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關鍵是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讓優秀的孩子自己‘冒’出來,而不是‘拔苗助長’。一定要培養孩子主動學習和主動研究的勁頭。”

同時,他強調,雖然問題出在個别學生身上,但不能忽視的是,要教育家長和老師們轉變觀念。“不是搞幾個看起來高大上的項目,或是在什麼比賽中獲獎,孩子就能成才;科技活動中的成績不是好學校的敲門磚。參加這類活動除了培養興趣和專業上的能力,更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為人,比如誠信、踏實、韌性等,這些品質不光對每個孩子很重要,對國家的未來更重要。”

最新消息

7月16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布消息,根據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競賽組委會核查結果,《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違反了競賽規則中“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規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組織專家組對雲南省競賽組委會提供的材料進行了複核,根據大賽規則,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收回獎牌和證書。

對于公衆關注的相關問題,正深入核查并将及時通報相關進展。感謝公衆的監督。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