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二則文言文分别是《學弈》、《兩小兒辯日》,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闡明某個道理,深入淺出,引人深思。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大意是: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指導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緻志,一心隻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卻一心以為有鳥要飛來,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與第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是棋藝比不上人家。這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全文共五句話,雖不足百字,卻把兩個人學弈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道理說得深刻透徹。第一句指出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由此引出下文。第二句由兩個分句組成,分别寫了兩個學棋的人的學習過程:一個人專心緻志地聽講,另一個人表面雖然在聽,實際上卻神遊八荒之外了。第三句說明了學習的結果,雖然兩個人一起學下棋,但學習效果差異巨大,對比鮮明,令人忍不住探究背後的原因。第四、五兩句以設問的方式,自問自答,總結了全文,讓我們意識到是因為不專心緻志,所以才會落後。全文短小精悍,通過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告訴我們隻有專心緻志才能有所成就。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大意是:孔子遊曆東方,看見兩個小孩在争辯于是詢問他們争辯的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到了正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到了正午時離人近。”前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樣大,到了正午卻像盤盂一樣小,這不是因為遠的東西看起來小,近的東西看起來大嗎?”後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很寒涼,到了正午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一樣,這不是因為離得近讓人感覺熱,離得遠讓人感覺涼嗎?”孔子無法判斷孰是孰非。兩個小孩笑着說:“誰說你很聰明呢?”
全文共分七個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簡單,構思卻頗具匠心。以人物對話的方式,緊扣“辯”字,講述了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依據,。文中出現了八個“日”字,反複強調所辯的對象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物和現象。随着兩小兒對話的結束,孔子“不能決”,将開頭處的懸念一筆擊破,結尾留有無盡餘味。《兩小兒辯日》所表達的道理可以這樣理解:隻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獨特的發現和獨到的思考。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弈秋在教兩個人下棋,兩個學習下棋的人神情截然不同:右邊的人托着腮,看着棋盤認真思考;左邊的人手裡拿着棋子,頭卻擡起來看着天空,等待鳥來。這幅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學弈》的故事内容,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學法指導一、學習目标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善、之、決”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說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并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
二、寫字指導
本課要寫的字都容易寫錯。“援”右邊是“愛”,不要寫成“愛”;“爰”字的第六筆橫要比第五筆橫略寬。“俱”字右邊的“具”内部為三橫,不要少寫一橫。“弗”是獨體字,要注意觀察字形結構,書寫時注意第三筆為豎折折鈎,第四筆為撇,不要寫成豎,第五筆豎要比第四筆撇略長。“辯”字是左中右結構,書寫時注意中間部分窄一些,三個部分要寫緊湊,“辛”第七筆豎要變成撇。
三、朗讀、背誦指導
可以先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通過細讀重點句,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内容,并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最後在理清大意的基礎上,反複朗讀,并熟讀成誦。
讀不準的字音,可以聯系注釋和上下文,理解字義,從而确定讀音。如,“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為是其智弗若與”兩句中都含有“為”字,讀時容易混淆,可以聯系下文發現第一句中的“為”是“認為”,所以讀第二聲,而通過注釋可以知道第二句中的“為”是“因為”,所以讀第四聲。
其次,要把握節奏和停頓,把課文讀得準确、流利。如: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
為是/其智弗若與?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遇到語氣詞“矣、也、與,乎”時,要讀出恰當的語氣,如,“弗若之矣”中的“矣”,“非然也”中的“也”,可用重讀的方法讀出陳述、判斷語氣;“為是其智弗若與”中的“與”,“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乎”,可用提高聲調或重讀的方法讀出反問語氣。
在熟讀的基礎上,可根據文章的層次結構進行背誦。《學弈》可按照“專心學習的人一無心學習的人一學習結果一原因判斷”的順序背誦;《兩小兒辯日》可根據“孔子見小兒一小兒辯日一孔子不能決一小兒笑”的順序背誦。
四、閱讀理解指導
1、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文意,說出故事的大緻内容
可以運用以前學過的多種方法來理解大意。如,“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的“善”字,“孔子不能決也”的“決”字,可以借助現代漢語的字義來推測。又如,“孰為汝多知乎”中的“為”,結合注釋可以知道在這裡“為”同“謂”,表示“說”。再如“思援弓繳而射之”的“之”字,可以聯系上一句“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判斷出“之”指代的是鴻鹄。還要注意通假字,如,“孰為汝多知乎”的“知”字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對于句子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經驗來理解,如,“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兩個句子,可以聯系生活經驗,聯想早晨和正午時太陽的大小差别和冷熱對比,從而理解兩小兒各自的論據。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兩則故事的内容。可以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講故事,注意人物的語言和神态;還可以結合生活經驗,根據課文内容展開适當想象,體會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學習《兩小兒辯日》,明确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理由
可以先讀讀兩小兒的對話,說說對話的内容,再找出各自的觀點和相應理由。如,“日始出時去人近”“日中時遠也”,這是其中一個小兒的觀點;在說明觀點時,他的依據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這是他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遠者小而近者大”則是他根據現象得出結論的依據。
在理清兩小兒的觀點和理由之後,進一步展開思考。如,說說兩小兒分别是從哪個角度來表達自己觀點的,去發現一個以視覺效果為依據,另一個則以對溫度的感知為依據。由此可以提出問題:兩小兒能夠駁倒對方的觀點嗎?為什麼?結合課文内容,試着說說自己的理解。最後可以發現:兩小兒是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他們的觀點都有事實和常理作為支撐,所以他們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說服對方,孔子也無法判斷孰是孰非。
歡迎關注“燭光照耀星空”。假如你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私信探讨;假如你對文本有更深更廣更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