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裡的《論語》。
01.立大志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述而第七》
孔子說,君子坦然自在,小人憂心忡忡。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有的人踏浪而行,春風得意,有的為内卷所困,進退兩難。
為此,孔子說出了他的看法。
春風得意的是「君子」,因其志存高遠,行有所止,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才能夠不被外物所影響,安安心心做手裡的事情,結果量變到質變,成功随之而來;
進退兩難的則是「小人」,因其心無定向,往往為功名利祿所累,什麼熱門做什麼,生怕錯過了機會,所以才不斷地「換跑道」,結果既耽誤了時間,又沒有做出什麼名堂來。
02.不自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論語·述而第七》
孔子都教弟子什麼呢?這裡寫得很清楚了,文、行、忠、信。
文,即「典籍」,學的是知識,是技能。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則能見聞廣博,觸類旁通,有聰明之資。
行,即「言傳身教」裡的「身教」。
儒家講的是「修身」的學問,是日用常行,待人接物;因而,重要的不是你都知道了些什麼,而是你做到了些什麼。
朱熹說,「聖人作、止、語、默無非教也」。
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舉不動,不言不行,都是教誨;做學生的除了要聽老師講,還要仔細地觀察、模仿、反思老師,一言一行中多問為什麼,這樣才能夠體會與吸收老師的思想。
忠,上面一個「中」,下面一個「心」,朱熹的注解是「盡己之心」,就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換言之,你隻要不自欺,就做到忠了。
然而,遺憾的是,人有很多時候是被利益所驅動,明明知道有違良心,但還是會當做沒看到,先欺騙自己,然後再去欺騙别人。
那自然就不忠了。
最後一個是信。
人無信則不立,對人對事要講信用,不要有一絲欺詐。信是「忠」的外在表現,你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就不會願意去欺騙别人了。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裡,我們繼續來讀《論語》裡「述而·第七」的内容。
敬請期待吧~
注: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着「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衆号:書語人間(syrjjy)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