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歸納?文言虛詞和實詞相比,虛詞詞數要少很多,但它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用法比實詞靈活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好幾種解釋,乃至分屬好幾類詞第二,使用頻率比實詞高,有些常用虛詞,在一篇中會出現多次第三,語法功能比實詞強,實詞通常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不同的意思,抒發不同的感情,表達不同的語氣第四,在漢語的發展曆史中,變化比實詞大迄今隻有少數虛詞在白話的某些特定語句裡繼續使用,其餘大多數已經不用,或者被另一說法代替,或者雖仍在使用,但是意義變了因此,了解并掌握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對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很有好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文言虛詞歸納?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言虛詞和實詞相比,虛詞詞數要少很多,但它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用法比實詞靈活。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好幾種解釋,乃至分屬好幾類詞。第二,使用頻率比實詞高,有些常用虛詞,在一篇中會出現多次。第三,語法功能比實詞強,實詞通常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不同的意思,抒發不同的感情,表達不同的語氣。第四,在漢語的發展曆史中,變化比實詞大。迄今隻有少數虛詞在白話的某些特定語句裡繼續使用,其餘大多數已經不用,或者被另一說法代替,或者雖仍在使用,但是意義變了。因此,了解并掌握文言虛詞的意思和用法,對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很有好處。
一、推斷詞義的方法
1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根據上下文來推斷确定其意思。
2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斷定該詞在文中所起的語法作用,從而推斷出該詞的詞性和詞義。
3以古證古,用課本學過的文言文中的例句來推測課外閱讀中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4以今求古,在現代漢語中還有一些文言詞彙在使用, 我們可以用它們來幫助理解文言文多義詞的詞義。
二、代詞
代詞是代替詞、詞組和句子的詞,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的詞語重複,使文章簡潔。
1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吾、我、餘、予,相當于現代漢語“我”“我們”。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屬予作文以記之。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④餘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2)第二人稱:汝、爾、若、乃、而,相當于現代漢語“你”“你們”。例如:①爾安敢輕吾射?②吾與汝畢力平險。③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3)第三人稱:之、其、彼、伊、焉,相當于現代漢語“他”“他們”。例如:①願陛下親之信之。②彼竭我盈,故克之。③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謙詞:稱自己的名字,有時用“臣”“仆”“愚”“不才”等。婦女用“妾”“奴”,國君用“孤”“寡人”,可譯為“我”。
(5)敬稱:大王、将軍、君、公、公子、陛下、閣下、足下、子、先生、大人、卿等,可譯為“您”。
(6)人稱複數:古文中用“輩”“屬”“徒”“族”等,放在人稱代詞後面表多數,可譯成“們”,或在人稱代詞後面加“ 一類”“一班”“這些”等詞對譯。
2指示代詞
用來指示和區别人或事的代詞,可代人、代物、代事。
(1)近指代詞:是、此、斯、之。可譯成“這個”“這裡”“這樣”等。例如: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吾嘗疑乎是。
(2)遠指代詞:其、夫。可譯為“那”“那個”“那裡”“那樣”等。例如:①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②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3)旁指代詞:它,他。相當于“别的”“其他的”。例如:①久行懷思,無它異也。②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4)虛指代詞:或。相當于“有的人”。例如: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5)無定指代詞:莫、無。譯為“沒有”“沒有誰”“沒有哪一樣東西”。例如: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疑問代詞
(1)代人:誰、孰,譯為“誰,哪個”。例如:①孰為汝多知乎?②微斯人,吾誰與歸?
(2)代事:何、曷,譯為“什麼”。例如:①何陋之有?②縛者曷為者也?
(3)代處所:安。譯為“哪裡”。例如:沛公安在?
三、副詞
副詞的基本功能是修飾動詞、形容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
1程度副詞
是表示性質、狀态或行為所達到的程度的副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
(1)表程度:稍、微、少,譯成“稍微”“略微”。例如:①賓客意少舒。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③廿二日,天稍和。
(2)表深度:愈、益、彌、尤,譯成“更加”“尤其”。例如:①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将益深。②林壑尤美。
(3)表非常、極度:絕、極、至、大、甚。例如:①佛印絕類彌勒。②多助之至,天下順之。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2範圍副詞
(1)表總括:悉、皆、鹹、畢、俱、舉、凡、盡。例如: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③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④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2)表僅限:惟、但、止、才、獨。相當于“隻”。例如:①初極狹,才通人。②惟不喜人唾。
(3)表共同:共、并、俱、偕。例如:①蘇黃共閱一手卷。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3時間副詞
(1)過去時:已、曾、嘗、既、業、向、初、始、昔、本、常、素等。例如:①表示“已經”“曾經”意思的有:既、嘗、已、業。例如:a既出,得其船。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②表示“以前”“當初”“過去”意思的有:向、本、昔、曩。例如: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c昔者吾舅死于虎。③表示“常常”“經常”“向來”意思的有:素、恒。例如:a吳廣素愛人。b人恒過,然後能改。
(2)現在時:方、正、會。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例如:a方欲行,轉視積薪後。b可憐身上衣正單。c會天大雨,道不通。
(3)将來時:且、将、欲。例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将戰。
(4)表示短暫:旋、尋、未幾、既而。例如:①未果,尋病終。②未幾,夫聲起。
(5)表示時間緊迫的有:急。相當于“立刻”“馬上”“急忙”等。例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
4頻率副詞
(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的有:屢、數、每。例如:①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②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辄返。
(2)表示“再”“也”“還”“第二次”等重複的副詞有:又、複、尚、更、再等。例如:①扁鵲出,桓侯又不悅。②複前行,欲窮其林。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④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浃背。
5情态副詞
(1)表示“突然”“忽然”意思的有:暴、忽等。例如: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②忽逢桃花林。
(2)表示漸進、逐步發展的有:稍、漸等。相當于“漸漸”“逐漸”。例如:①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②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3)表示終于、終了等最終結果的有:竟、遂。例如: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②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6語氣副詞
(1)表示肯定、确認:必、誠。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一定”“實在”“果真”等。例如: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表示否定、禁止。相當于“不”“沒有”。表示否定語氣的副詞有:不、弗、未、非、勿、無、莫、微等。例如:①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②小惠未徧,民弗從也。③苟富貴,無相忘。④微斯人,吾誰與歸?
(3)表推測、估量的有:或、得無、可等。相當于“恐怕”“或許”“幾乎”“可能”。例如: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4)表反問:甯、其。相當于“難道”。例如:①王侯将相甯有種乎?②其真無馬邪?
7謙敬副詞
表示對自己謙卑和對對方恭敬的副詞。
(1)表謙卑:愚。例如: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2)表恭敬:枉、猥、敬。例如:①徒屬皆曰:“敬受命。”②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四、介詞
是把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介紹給動詞、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時間、方式、原因、對象等的詞。介詞可根據功用分為表處所的,表時間的,表原因目的的,表對象的,表憑借的,表被動的等六種,使用頻率高。用法比較複雜的介詞有:于、以、為。
1于
(1)表時間:相當于“在”“到”。例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介紹行為發生的處所、環境,可譯為“在……”“從……”“到……”。例如:①公與之乘,戰于長勺。②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3)介紹行為所及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給”。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的主動者,可譯作“被”。例如: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于人。
(5)用于形容詞之後,介紹比較對象,可譯作“比”。例如:苛政猛于虎也。
(6)引進範圍,表示“在……中”“在……方面”。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2以
“以”和它的賓語組成介賓短語,作動詞的狀語或補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憑”“靠”“根據”“用”“把”“由于”。
(1)引進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或條件,相當于“用”“拿”“憑着”“憑”“按着”。例如: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表示動作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例如:屠懼,投以骨。
(3)表原因,可譯為“由于”。例如: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
3為
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替”“給”“為了”“由于”。
(1)讀wèi,表示動作所及的對象,可譯為“跟”“同”和“向”“替”“給”。例如:①不足為外人道也。②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2)讀wéi,在被動句中表被動,譯為“被”。例如:①山巒為晴雪所洗。②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五、連詞
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組成句子,表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系的詞。
1并列關系:及。例如: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2遞進關系:且、況、非獨……。例如:①且焉置土石?②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③非獨書為然,天下事皆然。
3選擇關系:“非……則……”“甯可(甯)……不(無)……”等。例如:①甯信度,無自信也。②非死則徙耳。
4承接關系:而、乃、遂、即、便、然後、以。例如:①廣起奪而殺尉。②吳廣以為然,乃行蔔。③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後也。
5轉折關系:然、而、則等。例如:①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②學而不思則罔。
6因果關系:以、故、是以等。例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假設關系:苟、若、雖、則等。例如:①苟富貴,無相忘。②入則無法家拂士。
8修飾關系:“而”常用于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表示二者的修飾關系,譯成“地”或不譯。例如:則馳然而卧。
六、助詞
助詞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隻在句中起輔助作用。
1結構助詞
(1)之 ①定語标志。譯為“的”或不譯。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②賓語前置的标志。例如:何陋之有?③定語後置的标志。例如: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④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例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徹。⑤用在時間詞後,起湊足音節的作用。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者 “者”字作結構助詞,常附在别的詞或詞組後構成“者”字詞組用來指代人、事、物。可譯成“……的人”“……的事物”“……的原因”。例如:①為之,則難者亦易矣。②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③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3)所 “所”常與後面動詞構成名詞性“所”字結構,表示人、事處所等,作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①如果“所”字結構裡動詞所涉及的對象沒有出現,那麼“所”具有指代作用。例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②如果“所”字結構所表示的人、事物等在動詞後面出現了,這個“所”字結構便作定語,修飾後面的人或事物。例如:置人所罾魚腹中。
2語氣助詞
(1)陳述語氣:也、矣、焉、耳。例如:①小惠未徧,民弗從也。②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③非死則徙耳。
(2)疑問語氣:乎、邪(耶)、哉、也。①“乎”用于各種疑問句末,表詢問、反問、測度等語氣,可譯為“嗎”“呢”等。例如:a王侯将相甯有種乎?b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②“邪(耶)”表示疑問、反問語氣,可譯為“呢”“嗎”。例如:a其真無馬邪?b然則何時而樂耶?③哉。 例如: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④也。例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3)感歎語氣:哉、矣。例如:①技亦靈怪矣哉!②甚矣,汝之不惠。
(4)句首語氣詞:夫。“夫”在句首,表引起議論,不譯。例如:夫戰,勇氣也。
七、歎詞
是表達強烈感情的詞。例如:①噫!微斯人,吾誰與歸?②嘻!技亦靈怪矣哉!③嗟呼!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
八、兼詞
是兼有兩個詞的意義的特殊的單音節詞。兼詞的讀音往往也是兩個詞的拼合。常用的有:諸、焉、叵。
1諸 “諸”是“之”和“于”的合音。“之”代詞,“于”介詞。代詞兼介詞。例如:①投諸渤海之尾。②歸而形諸夢。
2焉 “焉”用在動詞後,相當“于之”。“于”介詞,“之”代詞。譯時相當于“于之”“于是”。例如:①且焉置土石?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
3叵 相當于“不可”。例如:居心叵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