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北華東遭遇明顯霧霾天,能見度明顯下降,許多地方還伴随大霧且大霧久久不消散,這也就是霧和霾最顯著的區别,霧在白天升溫後會迅速散去,而霾不會。
霧霾對于生活在穹頂之下的每個人無疑都是難言的痛和巨大的壓力,因為這意味着健康受損。
經過這幾年的空氣治理,事實上相比 14、15年那個時候,秋冬季空氣質量已經有了很大好轉,但我們隻是減少了霧霾發生的概率,而并未徹底消除霧霾現象。
在霧霾天,無處不在的我們隻能盡可能減少霧霾對我們傷害。
一、霧霾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的
霧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組成,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
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PM2.5也就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這種顆粒本身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多種有毒物質的載體。
由于我們在不做主動防護的情況下,幾乎難以防範細小的它。因此,霾會輕而易舉地侵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引發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炎症,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心肌缺血及損傷。
二、當真不在乎?霧霾下運動對于健康的影響
當這些顆粒雖空氣進入肺部時,可能導緻呼吸系統炎症。有時也會進入血液,對身體更多器官造成傷害。
運動時由于更深更頻繁的呼吸,人體會吸入更多的空氣,如果一個人以70%的最大攝氧量跑步(相對輕松的跑步)三小時,所吸入的空氣量相當于他靜坐兩天吸入的空氣量。
如果在污染的空氣中,吸入更多的空氣則意味着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在2004年由澳大利亞學者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運動時,即使極小程度的空氣污染物也會對肺造成損害,損害程度可等同于不運動時暴露在重程度污染環境中。
所以研究者建議:在空氣污染條件下的室外運動者需要關注其健康問題。
另一份由愛丁堡大學在2005年進行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實驗中,實驗室裡被注入了高峰時期繁忙路段同等水平的廢氣,一群健康的人在實驗室裡的腳踏車上進行了半小時的運動。
研究表明實驗對象的血管傳輸血液和氧氣的能力被削弱,用于溶解血液中的凝結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也有減少。
依據這些觀察,研究人員認為在被污染的道路旁運動可能導緻心髒病和中風。
三、空氣質量下降到多少就不要進行室外跑步了?
一般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AQI)在0-50代表空氣質量優,50-100代表良,100-150代表輕度污染,150-200屬于中度污染。數字越大,空氣污染程度越嚴重。
當然,當空氣質量指數在100以下,室外運動基本沒有任何問題。空氣質量指數處于輕度污染(100-150)不建議長時間在室外運動,但也不是說就不能在室外短時運動。
當然,從健康安全角度來說,空氣質量為優或者良,運動最為理想。
四、秋冬季室外跑步要當心霧霾
那為什麼秋冬季霧霾現象嚴重,春夏季則明顯減輕?顯然這不是由于春夏季霧霾産生少、秋冬季霧霾産生多的原因。
而是由于春夏季溫度較高,加之經過陽光照射,地面空氣經過加熱,熱脹冷縮,産生空氣對流,熱空氣向高空流動,高空冷空氣向地表流動,這樣霧霾自然就被帶到高空。
但冬季地表溫度低,不容易讓地表空氣向高空擴散,這就導緻污染物聚集在地表經久不散,加之冬季夜間溫度更低,産生“逆溫”現象,霧霾在清晨更容易聚集在地表,而白天經過太陽照射,地表升溫,霧霾被帶到高空,所以冬季往往早晨霧霾較重,而下午霧霾會有所減輕。
因此,冬季建議減少晨跑,至少出門前查查空氣質量指數。當然不是說冬季下午跑步就沒有霧霾,隻不過下午空氣質量相比早晨略好一點。
五、用室内訓練代替跑步,交叉訓練很有用
我們強烈不推薦跑者霧霾天到室外跑步,但對于跑友來說:“沒法跑步無疑是痛苦的。
那麼隻有用室内運動替代跑步,比如到健身房健身、練練瑜伽、普拉提、遊泳、羽毛球等運動,當然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在家做力量訓練,跑友的問題來了,用室内訓練代替跑步,會導緻耐力下降嗎?
一般來說,隻要你堅持運動,短時間内耐力不會下降,這不就是我們所提倡的交叉訓練嗎(所謂交叉訓練就是指:把各種不同類型運動組合進行,而不是隻參加單打一的運動)并且霧霾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霧霾過了接着跑步就是了。
并且對于很多跑者而言,利用霧霾天,把自己欠缺的力量素質補一補,或則針對傷痛做一些康複訓練,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不僅不會使得耐力下降,恰恰還可以幫助跑者提升跑力。
六、轉戰室内——10個針對跑者的力量訓練
嚴重霧霾下不做任何防護室外跑步,無異于拿生命開玩笑。帶上口罩跑?大活人别被自己憋死!
轉戰室内,做以下10個結合跑步特點的專項力量訓練,讓你在霧霾天也能堅持運動,也讓你的上肢、軀幹、下肢得到更全面、更貼近跑步的訓練。
1、跪姿夾肘俯卧撐
2、弓箭步
3、弓箭步下蹲接上擺腿
4、單腿硬拉
5、俯橋屈腿
6、徒手下蹲
7、側橋單側模拟跑步
8、仰卧挺髋接屈腿
9、蹲跳
10、雙腳小跳
七、霧霾天緊閉門窗對嗎?
有科學家考察了室外與室内空氣質量的關系,結果是令人悲催的:在重霧霾天氣裡,室内PM2.5的水平穩定在室外水平的90%;霧霾顆粒的尺寸非常小,門窗縫隙一般很難對其有阻擋和過濾作用。
根據統計,60%以上的PM2.5可以穿透門窗縫隙;室外的PM2.5來到室内後,會有50%依然保持懸浮狀态。
此外,霧霾天不開窗,固然可以減少PM2.5的入侵,然而,室内長期不通風也會導緻二氧化碳等廢氣濃度慢慢超标,微生物和細菌含量增加,甚至多于室外空氣。所以,霧霾天緊閉門窗也會帶來别的問題。
一般建議,在室外空氣污染不是十分嚴重時,靜風條件下可每天兩次、每次20-40分鐘開窗換氣,霧霾天将窗戶漏一條小縫的辦法也是可取的。
當然,有條件的情況下,配置空氣淨化器是減少室内受到霧霾影響的重要措施,空氣淨化裝置從原理上來說,目前空氣淨化器/淨化系統常見的過濾、靜電除塵及活氧技術(Bio-Oxygen Process) ,這幾種技術目前各有優缺點。
八、霧霾天多吃清肺食物有用嗎?
霧霾天減少室外活動、出門戴防PM2.5專用口罩自然是必不可少,除了想方設法減少吸入霧霾外,有木有辦法加快有毒顆粒排出呢?
許多人想到了“清肺食物”。一度流傳這樣的食補或者清肺食物:
白蘿蔔治痰多咳嗽;
雪梨炖百合、銀耳蓮子羹潤肺抗病毒;
羅漢果茶清肺降火;
木耳、葡萄、紫甘藍滋陰潤肺;
特别推薦鴨血和豬血,清肺效果最棒!
先來看看那些鼎鼎大名的清肺食物
梨子
百合
銀耳
無花果
羅漢果
白蘿蔔
紫甘藍
柿子
動物血制品
PM2.5沉積在肺部,主要通過物理作用影響到呼吸,想要借助食物清除它們,就得讓食物與它們見面。
而食物是從消化道進入體内,而不是呼吸系統,食物經過胃腸道,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然後進入血液,被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細胞中。
所以,姑且不論食物能不能清除PM2.5,食物壓根沒有機會與PM2.5見面,談何清除呢?所以,清肺這樣似是而非的說法經不起推敲。
除了動物血制品之外,養生學中還有許多“清肺”的食物,比如梨、冰糖、銀耳、蘿蔔等等。現代醫學并沒有“清肺”這個概念。
所謂的“清肺”清的也是“傳統醫學上的肺”,而非解剖學上的“肺”,養生裡的“清肺”,一般是指減緩跟呼吸道有關的症狀,比如咳嗽、痰多等等。一些藥物和食物對減緩這些症狀有幫助,所以也就被人們稱為“清肺食物”。
當然,污染天會加劇敏感人群比如原來就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兒童等呼吸道症狀,出現這種情況時,隻有通過專用防PM2.5口罩、減少室外活動、按照醫囑服用藥物的方式緩解症狀,食療的方式也許有一定用處,但一定是排在最後的輔助方式。
九、總結
霧霾天大家一定要加強防護,減少室外活動,以室内運動為主,出門記得戴PM2.5專用口罩,帶普通口罩是沒有意義的,隻能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熬過這幾天再出門跑步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