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ata是一個古希臘詞語,中文可直譯為“機關人偶裝置”,指一種基于傳動原理,具有表演性質的機械藝術裝置。即便放在全世界的範圍看,這也是一種小衆得不能更小衆的藝術形式。
90後四川男孩俞宸睿,就是一位全職Automata創作人。
Automata創作人俞宸睿
俞宸睿Automata作品《武松打虎》
2年前,俞宸睿辭去北京的工作,回到成都創立了自己的Automata工作室,這在他看來大概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自2015年初次接觸到Automata後,俞宸睿便對這種具有創造性和獨特美感的機械着迷不已,在能夠保證生存的前提下,從事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應當是每個人的夢想吧。
“Automata創作人是一種間于匠人和藝術家之間的職業,每一件作品都在表達‘當下的感受’。”
01
脫去功能的外衣後
把結構變為語言
“Automata”由“auto”和“maton”兩個詞源構成,字面意思為“能自己動的機械”,真要追根溯源起來,大約是源于古希臘。
公元1世紀左右,希臘數學家希羅曾發明過一台類似自動售貨機的宗教裝置,用于向信徒施放聖水。當然,出于保持宗教神秘感的考量,裝置的原理是不公開的。
《古希臘課堂》還原了古希臘學者用Automata演示天體運動的場景
中國則是Automata收藏大國,清代的達官貴人們對許多西方制品興趣缺缺,卻唯獨對西洋時鐘情有獨鐘,具有表演性質的發條時鐘,就是Automata裝置在那個時期的呈現形态。
Automata的發展伴随了人類機械文明的探索史,在中國古代也有一些類似原理,帶有機械結構的實用裝置出現,如春秋戰國時期的辘轳、桔槔取水裝置、機械弩等,都是蘊含智慧和實用性的設計。
工作中的俞宸睿
俞宸睿的Automata工具
工業革命後,機械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從Automata中剝離出去。現代Automata呈現出更加純粹的藝術創作價值。
俞宸睿初次接觸的Automata是日本藝術家原田和明的作品,一直對手工藝、木工感興趣的俞宸睿這才發現,“Automata原來是一個專門的藝術門類啊”,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俞宸睿在工作室
由于過于小衆,俞宸睿無法找到老師,隻能通過網絡自學。他将網上所有相關視頻都看了一遍,還順藤摸瓜找了一些專門介紹Automata的國外網站。參考書則是通過海淘買,或是拜托朋友在國外美術館購買後,“人肉”帶回來。
越是學習,俞宸睿越覺得Automata是适合自己的藝術形式,“我又可以做木工,又可以雕刻和繪畫,能把我擅長的東西都融入到一起,這種感覺真是太好了”。
俞宸睿的畢業設計作品之一《青蛙的魔法》
Automata分為機構部分與“舞台”部分,“機構的運轉帶動舞台元素的運轉,最終實現表演的功能,内部結構的外露是為了增加作品的觀賞性”。
剛開始制作時,俞宸睿主要學習各種結構、元件的工作原理,待逐漸熟悉掌握後,就有了自我表達的能力。
俞宸睿的畢業設計作品之一,Automata定格動畫
“有了一個想法後,我能夠去構建結構和‘舞台’,配合不一樣的時間點,實現我想要的動作。 ”
02
當心中有想做的事
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大學剛畢業時,俞宸睿還是很現實地進入了職場,将Automata當作工作之餘的愛好,因為“并沒有十足的信心靠創作養活自己”。
但随着時間的流逝,想要創作的欲望卻越發強烈,那段時間,他創作了一個叫《找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糾結的情緒。
《找自己》
《找自己》的靈感來源于北京什刹海的小鴨子,每天俞宸睿上班都會路過什刹海,有時甯願遲到也想多看一會兒小鴨子,“看到它們每天在那兒自由地劃水、覓食、潛水,我是非常羨慕的”。
《找自己》
由自在的小鴨子,俞宸睿想到了自己,雖然有了收入穩定的工作,但這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這樣的生活真的能帶來快樂嗎?
答案是“每天其實也有快樂的事情吧,但我覺得在你心中有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不能全力以赴,以後肯定是會有遺憾的。”
《找自己》
這件想要做的事,當然是指Automata,“一直都想着這個,卻沒有時間去完成”,就如同《找自己》裡的鴨子,伸出了手去摸索,卻什麼也沒有抓到。
随着這樣的感覺愈發強烈,俞宸睿也逐漸堅定了辭職的決心,他擔心如果不“趁熱打鐵”,有一天熱情會被時間消磨掉。
《喂食》
對于俞宸睿的決定,父母尚有些不能理解,但幸運的是,有一位一直支持他的老師,《喂食》就是俞宸睿送給老師的作品,這也是他初次嘗試會發出聲音的作品,因為老師學術研究的課題是“聲音藝術”。
《喂食》中大鳥喂食小鳥,就好像老師傳授知識,有趣的是,并不是每次喂食都能成功,“也像極了老師的點撥,很多時候我都不是即刻理解,而是信息接收失敗,後知後覺領悟”。
《喂食》
觀察一下俞宸睿的作品就會發現,他的許多創作靈感都來源于一些生活中觀察或思考,他不太追求機械的複雜程度,而是更看重作品能否準确表達心中所想。
“我的Automata都不刻意追求視覺、結構上的複雜,關鍵在于如何把結構變成語言,表達也是需要練習的。”
03
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都是創作的靈感源泉
和很多創作者一樣,俞宸睿有随手記錄靈感的習慣,每當有什麼想法他就馬上寫下來,但不會立刻執行,而是等過一段時間再看,如果還覺得不錯,就嘗試創作作品。
Automata的創作周期其實不太穩定,有的可能僅幾天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半個月或者更多時間。目前,俞宸睿完成的作品約30餘款,每款都是限量的,最初的版本通常他會自己保留。
用自然開裂的木頭做的《破與立》,寓意“不破不立”
俞宸睿一直有對壁爐的執念,在北京時他就很想擁有自己的壁爐,甚至會用電腦播放火焰燃燒的視頻,“聽着柴火的聲音,會讓我有一種很安全的感覺”。
回到成都後,他的壁爐夢想終于實現了,做木工遺棄的廢料也正好成了壁爐的燃料,由這件事而誕生的作品就是《壁爐假想》。
《壁爐假想》
“作品最上方是一個豎起大拇指形狀的房子,大拇指就是煙囪,這樣的外形其實是在說壁爐真的很贊。
底下會有一些我想象中的美好或者擔憂,我會想象壁爐還可以做一些有幸福感的事,比如烤紅薯和土豆。也會去想象我在安裝壁爐的時候,會不會有鄰居投訴,所以我做了一個人緊盯着一個壁爐的煙囪,很關注這個煙囪是什麼。”
《壁爐假想》
《豆腐計數器》也來源于生活經驗,俞宸睿工作室附近有一家手工豆腐店,他經常去光顧。手工豆腐比較貴,10塊錢一塊,所以俞宸睿辦了一張會員卡,每充值一次可以吃12塊豆腐,這個計數器剛好能幫他記錄下會員卡的使用情況。
《豆腐計數器》
最下面的小人在等待小馬拉磨,喝到最新鮮的豆漿。俞宸睿還在底部設置了一個抽屜,是為了在展覽的時候,讓大家把自己不錯的豆腐料理配方分享給他。
《豆腐計數器》
類似這樣的有趣作品實在太多,《樵夫與蟲》是一個樵夫在劈柴,發現柴裡有一隻小蟲,這是俞宸睿自己的親身經曆。
《樵夫與蟲》
最有成都特色的《熊貓》,複原了熊貓抱住飼養員的腿不下來的有趣場景。
《熊貓》
《擱淺的魚》是一隻無奈擱淺,失去夢想的魚擺擺。
《擱淺的魚》
還有今年情人節不少人轉發的《對牛談情》,有一點小污呢。
《對牛談情》
現在,除了自己創作,俞宸睿偶爾也會在工作室開設Automata教學課程。他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喜歡上Automata,而不是單純認為這隻是個玩具。
俞宸睿公衆号 @yuchenrui
Weibo @chenrui_yu
Instagram @yuchenrui_automata
bilibili@老魚的别野
*圖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ZSHOP禮物研究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