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7:16:36

前面寫了幾篇武藝話題,因聊到了董卓與三國名将關羽、張飛的武藝。

在筆者看來,史書記載中的董卓,武藝實際是很強的,甚至是不遜色于有“萬人敵”之稱的關羽和張飛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個人武藝而言,冷兵器時代的武藝代表,就是騎射。

而《三國志》對董卓的騎射描述,遠超出了其他人。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1

下面先來分析史書記載中董卓的武藝。

曆代為官方所承認的武藝,唯有力量與騎射二者。

  • 門派與刀法槍術,隻存在于評書與武俠小說中。從來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有哪朝哪代會用刀法槍術拳術選拔武舉。

而史官們寫曆代猛将的武藝時,一般也隻七個字,就是:“膂力過人,善騎射。”

  • 膂力,不是臂力,指的是腰背全身之力。

而惜字如金的史書,對董卓武藝卻用十六字作了這樣一段評價。

卓有才武,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三國志·董卓傳》

膂力,不是臂力,指的是腰背全身之力。

不妨解析一下這十六字。

(1)才武。

顧名思義,就是才幹與武藝。不要以董卓沒文化,董卓早期的經曆,是由良家子憑軍功積累與名望入選為羽林郎的。

漢代羽林郎,并不僅僅是衛士,實際他相當于是漢帝國的中央預備幹部。而東漢能做羽林郎,沒有一個是沒文化的!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2

(2)膂力少比。

這就是說,董卓的腰背之力,不僅僅是遠勝于普通人,更是罕有人能與之相比。

這明顯就比“膂力過人”之稱,又高一檔次。

(3)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這就更了不得。能帶兩壺箭矢,在飛馳的戰馬上左右開弓,皆能射無虛發。

  • 就是飛将呂布,也沒有得到這樣的評價。
  • 如果左右開弓射不中,史書是不會給出“左右馳射”四字的。

有人若以為“左右馳射”不稀罕,那就隻有哈哈二字了。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3

冷兵器時真正的頂級武藝,就是左右馳射。信不信,就由你們了!

所以,力量罕有人能與之相比,又能帶兩壺箭矢、在疾馳的戰馬上左右開弓的董卓,以武藝而論,是決不會輸于三國時代那些名将的。

這樣一說,仍有很多朋友還要拿磚拍我。

為什麼呢?

就因為關張二将有萬人敵之稱,而有人堅持認為,萬人敵就是武藝。

那麼,“萬人敵”究竟是什麼,萬人敵與武藝有關系嗎?

可以肯定的是,古人所謂“萬人敵”指的是兵法,與武藝是無關的。

萬人敵之稱,決不是指武藝。

古人用“萬人敵”形容某位古代名将,那絕不是指這名将的武藝能以一人之力打敗一萬人,這是絕不可能的!

萬夫不當之勇,隻是個形容詞,而決不會發生在古今任何現實之中的。

如何選兵,如何編部伍、訓練士卒,再臨陣排兵布陣決勝等等,這東西學會了,一人可扺萬人,這才叫萬人敵。

《史記.項羽本紀》對“萬人敵”的描述: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由此段文字,明确可知,古人所謂萬人敵,就是指兵法。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4

也可知項羽少年時,讀書不用心,半途而廢。然後學劍術,也不用心,擊劍也沒練好。

他叔父項梁怒而訓斥他,于是項羽說:

讀書隻能記記名姓而已,劍術再精也隻能殺一人,我想學萬人敵的本事。

于是,項梁教他行軍打仗,部伍行陣等等兵法。項羽大喜,每日專心學習。

據此記載,這萬人敵之術,項羽學得比學擊劍認真的多,但也是沒下苦工夫去完全學好。

因為“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這句話,又很有意思。

以楚漢相争中的事看,項羽學兵法,估計就是重戰術而忽視戰略了。

項羽的主力兵團專注與劉邦對峙,而坐視韓信掃平了北方,等回過神來,天下大勢已去了。

百戰全勝,一役之敗軍覆身滅,令後人嗟歎。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5

這是題外話,言歸正傳,本文隻講個人武藝與萬人敵。

先聊聊武藝。

《史記》說項羽學擊劍不認真,“又不成”三字,就是指劍術也沒學好。

那麼,肯定有人又不信了,會說:

這怎麼可能呢,楚霸王項羽,能一人力殺百人,豈有劍術沒學好的道理!

  • 書上就是這樣寫的,你不信也不行,不服,問太史公去。

但是,有一點要科普一下。

(1)劍術不成,并不代擊劍術不行。

就比如職業格鬥類運動員,好多人就是拿不到冠軍,隻能退役。但這不代表他們不能打,打平常人,輕松的就像玩兒一樣。

(2)冷兵器厮殺,關鍵在于力量大、铠甲堅厚、兵器質量好,這三點是最重要的,然後才是武藝。

武藝也當然重要,卻隻能屈居前三者之後,排第四。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6

技巧在成倍數優勢的絕對力量面前,技巧作用微乎其微。

就如一個十三歲的少年,哪怕他格鬥技術練的出神入化,隻因為力量尚未生成,仍難擋一個沒練過武藝的三十歲壯漢一擊。

例如項羽。身負有扛鼎之神力,就算他劍術或普通,但力量與勇猛罕有敵手。

又是項氏世家子,初入軍伍就是将軍,他當然有最堅固的铠甲,質量最好的矛戟,又有一衆骁勇的衛士随身護衛,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成了沖鋒陷陣時的擋者披靡的無敵上将軍。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7

《三國志》把關羽、張飛稱為萬人敵,并非是指他二人的武藝能敵萬人,如果關張武藝能敵萬人,劉備也不會讓呂布逐出徐州了!

萬人敵,是說關張這二人皆有大将之才。

而在劉備集團在得到諸葛亮之前,有大将之才的人,真不多。

所以,關張二人肯在劉備身邊,随其轉戰幾千裡,屢經挫折而不喪志氣,就尤為顯著而奪目,才被冠以“萬人敵”之稱。

有了“萬人敵”之稱,并不等于天下第一。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8

關張之勇,當然毫無争議。

但是萬人敵之稱,絕不是指二人無敵,更不是說三國就隻有他二人才是萬人敵。

從董卓呂布集團,再如曹操與江東等集團中,有萬人敵之才的将臣,真不要太多了!

但是,也隻有跟着人才匮乏的劉備,才能引來萬衆矚目。

如果有人認為,三國唯有關張二位萬人敵。那麼讀一讀《三國志·呂布傳》一段記載。

“建安三年,布複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這就是說:劉關張三人駐軍在徐州小沛,結果高順率一支偏師來攻,好家夥,關張二位萬人敵再加上劉備,竟讓高順打的棄城而走。

然後,夏侯惇奉曹操命令,率軍助劉備,合兵再與高順大戰,又被高順擊敗。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9

這就說明了兩件事:

(1)如果有人認為關、張武藝可敵萬人,那麼為何不沖入萬軍之中去直接斬了高順?

由此亦可知,武藝并不是演義中說得那麼回事!

(2)如果三國唯有關、張二将才可當萬人敵,那為何會敗給高順,然後與夏侯惇合兵,又敗給了高順?

所以,若是認定《三國志》冠以關張萬人敵之稱,就認為三國隻有關、張二位萬人敵,那就是片面了!

若如此,那這位高順算什麼,莫非叫“四萬人敵”?

在樊城擊敗了關羽的徐晃又是什麼?

那這樣的話,這萬人敵也不是特别稀罕了,因為上面竟然還有四萬人敵、五萬人敵。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10

正确的說,萬人敵這稱呼,應是為大将的必備能力。

三國時代,一營兵力千人,數營數千人為一路軍;數路軍力聚成萬人或幾萬,由一位大将統一節制指揮,能擔此任的大将就是萬人敵。

  • 樊城之戰,于禁的七軍,就是統轄七路軍,共步騎三萬餘人馬。

而三國時有此能力的大将多的很。唯獨劉備麾下,當時隻有關張二人。

故而,關張的萬人敵之能,尤為顯著。

但是,有了萬人敵之稱,決不是等于天下無敵。

真實曆史上關羽張飛是萬人敵嗎(關羽張飛号稱萬人敵)11

(圖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