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不少地方都有耍社火的風俗習慣,那麼你了解什麼是社火嗎?
追溯社火起源,它與遠古時的圖騰崇拜、原始歌舞有着淵源關系。圖騰崇拜在中國曆史上經曆了極為漫長的時間,原始社會的人們,把本氏族的圖騰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畫在臉上,有的還制成面具,每逢祭祀時節,人們在身上繪有圖騰圖案或戴上圖騰面具,邊擊打着勞動工具,邊跳着模拟圖騰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圖騰能給予他們一種神奇的力量。
在陝西,社火是芯子、踩高跷、跑竹馬、劃旱船、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等的通稱,是一種靠扮演、造型、技巧取勝的藝術。它來源于古老的黃土地,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獨特魅力。
例如踩高跷往往成群結隊而行,表演者兩腿各踏一根三、四尺高的木腿,表演技巧高超者,翻跟頭、劈叉,跑跳自如。演戲時,生、旦、淨、醜事前裝扮好,有樂器伴奏,随時随地就可演出合适的小戲。這種形式,語言通俗,接近生活。
還有一種特别的社火~血社火
血社火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鍘刀、剪刀、鍊刀、錐子等器具刺入西門慶和其他壞人頭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又叫快活。具有懲惡揚善、威懾惡徒的作用,表達了人民群衆懲惡揚善的人生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