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三屆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河北工業設計成果展區内,高陽瑞春紡織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展示抽絲完成後的“解壓毛巾”。 河北日報資料圖片
■閱讀提示
最近一段時間,高陽毛巾成為各媒體關注的焦點。
全國每生産三條毛巾,就有一條産自這裡。盡管今年遭受了突發疫情的嚴重沖擊,但10月份以來,其海外訂單猛增的現象耐人尋味。
在構建新格局語境下,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高陽毛巾到底在經曆什麼?又在發生着怎樣的變化?
□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搶回失去的時間
“馬上5點,快到時間了。”12月3日下午,高陽柏立信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珈岐看了看表,又拿起手機看了看微信消息。
“每天下午5點,各環節負責人都會給我報當天生産進度,一天都不敢耽誤。”劉珈岐說着話,将微信消息列表上下滑動了幾下。
對劉珈岐來說,這樣的工作狀态已成每天的常态。
不久前,該公司剛剛和日本、美國的幾家大客戶簽訂了2021年毛巾生産訂單。這些大宗出口訂單,幾乎可以排滿工廠未來一整年生産計劃,這讓劉珈岐既松了一口氣,又感受到壓力,“明年的出口訂單基本有着落了,預計比今年增長25%左右,但是生産周期很緊,不敢耽擱片刻。”
劉珈岐說,他們必須搶回“今年年初因為疫情停工而失去的時間”。
那是企業“最難熬的一段日子”。
時間回到2020年1月底。臨近春節,包括柏立信在内的高陽紡織企業已經陸續放假、停工。織造車間内,平時幾乎晝夜不停的現代化劍杆織機停止了轟鳴。但劉珈岐無暇享受節日的放松,他每天盤算的,是春節開工後訂單的排産情況。
按照慣例,正月初六以後,高陽各紡織企業會陸續開工。但突然暴發的疫情,讓原定的開工計劃泡了湯。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企業一停工就是1個多月。直到2月底,企業才逐漸複工。在劉珈岐的記憶裡,那是他做企業以來停工最久的一次。
專注做出口的柏立信,出口額常年占公司年銷售額95%以上。突如其來的停工,讓公司許多出口訂單被推遲、取消。“雖然跟國外客戶努力溝通,損失仍難以估量。”劉珈岐說。
2月底,随着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柏立信逐漸複工,開始快馬加鞭,安排生産,追趕進度,目的隻有一個,把丢掉的訂單和時間追回來。
但這時,國外疫情開始暴發。
“晴天霹靂。”劉珈岐這樣形容當時的感受,“剛看到一絲光亮,又掉入深淵之中。”
訂單暫緩、訂單取消、國際航運受阻……随着國外疫情持續暴發,國際市場一個又一個壞消息接踵而至。
但是,生産決不能再停。企業要生存,隻能找别的出路。于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國内市場。
對做慣了中高端毛巾出口的柏立信來說,國内市場是一片需要“慘烈厮殺”的紅海。
“之前主要是做日本、美國幾個固定的大客戶,時間長了,市場成熟,回款也快。相對來說,國内市場對毛巾的性價比更加看重,競争比較激烈。”劉珈岐說。
暫時轉變産品定位,生産更适合國内市場行情的毛巾;依靠銷售團隊,和國内大型商超進行對接和聯系……在那段特殊的日子,柏立信不斷開拓國内市場,複工複産不久,就簽訂了600萬條毛巾的内銷訂單。
600萬條毛巾,幾乎排滿了柏立信2個月的生産,可謂雪中送炭。
今年5月,随着國際物流的恢複,柏立信開始恢複出口。工廠開足馬力生産,追回失去的市場和時間。
随着2021年大宗出口訂單的簽訂,柏立信赢得了這場和時間的賽跑。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柏立信熟悉的市場和節奏中。
但改變已在潛移默化中開始。
上半年那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劉珈岐不敢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他開始更加注重國内市場的開拓。
今年6月,柏立信成功中标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宣傳毛巾的訂單。
“今年北京市全國人口普查期間,北京市民收到的入戶宣傳毛巾都是我們生産的。過去幾年,公司國内市場銷售額隻占銷售總額的5%,而今年,僅這一筆人口普查毛巾訂單就價值2000多萬元。”劉珈岐說。“不論明年市場情況怎麼樣,國内市場銷售額都不會是5%了。畢竟,兩條腿走路才更穩當。”
“魔術枕套”蘊含的理念
“今年的銷售數據還沒統計出來,但不會比去年差。”和高陽其他紡織企業一樣,卡缦紡織品公司也在今年年初遭遇了從未有過的停工。但談到今年的銷售情況,公司首席設計師史樹雷卻并不擔心。
這種自信,來自卡缦最引以為豪的優勢——産品設計。
“這是我們的拳頭産品——‘魔術枕套’,通過枕套上這些紐扣可以輕松調節枕套大小,讓枕套固定在不同尺寸的枕芯上。另外,我們的枕套還采用了柔軟舒适的新型加厚材料,可以保證頭油不會滲到枕芯上。”在卡缦公司展廳,史樹雷拿着一條灰色枕套,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
這個看似簡單的設計,解決了傳統枕套在睡眠過程中經常位移、脫落和容易滲頭油等需求痛點。産品自2018年設計、投産以來,銷量一直很好,去年銷量突破了12萬對。即使在疫情期間,這款‘魔術枕套’銷量仍然逆市上揚。
“可能是疫情期間,人們在家躺着的時間多了,‘魔術枕套’需求就上去了。”史樹雷半開玩笑地說。
在史樹雷看來,隻要産品在功能設計上做到領先一步,就能在市場競争中處于有利地位。
“現在紡織産品更新換代很快,公司設計團隊每個月都要設計新産品,一套設計上市幾個月就可能過時。隻有在産品設計、研發上不斷創新,才能在市場競争中站穩腳跟。這種市場環境,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史樹雷說。
史樹雷口中的“過去”,指的是十幾年前。而對史樹雷本人來說,則可以具體到16年前。
2004年,史樹雷大學畢業。雖然大學所學專業是美術教育,但對美術設計更加感興趣的他,選擇來到高陽,專攻紡織品設計。
在史樹雷的記憶中,那時市場環境和現在大不一樣:大部分紡織企業對設計沒有什麼概念,都是模仿。
史樹雷至今仍清楚記得,那時候的毛巾從業者隻要出門,都會買毛巾樣品回來,然後按照樣品打出版樣,再批量生産。“當時即使是模仿,也隻是停留在模仿花紋、圖案這一較低的層次上。”史樹雷苦笑道。
美術專業出身的史樹雷決心改變這一現狀。從入職公司第一天起,他就緻力于自主創新,在設計、材料、研發等各方面下工夫,目的隻有一個——做出和别人不一樣的毛巾。
“魔術枕套”,正是卡缦在這種理念下設計出的代表産品。
2016年,史樹雷發現,公司一向銷量不錯的枕巾開始出現下滑。通過市場調查,他發現消費者對公司生産的傳統枕巾已經出現審美疲勞,也是在同一時期,南方大量使用新材料、新工藝的高性價比枕巾開始占領市場。
不同于其他企業在材料和圖案設計上創新,史樹雷選擇在枕巾的使用功能上想辦法。“魔術枕套”一出,果然一炮打響。
通過在特色功能設計上下工夫,卡缦的專利産品不斷增多:多功能褶皺毯,當毯子蓋在身上柔軟舒适,當床蓋鋪在床上典雅大方,去年一年售出2萬多條;給毛巾增加兩個按扣,不但便于晾曬,還能有效防止掉落,上市不到半年便售出15萬條……
在史樹雷看來,正是這些其他人難以想到的小亮點、小特色,讓産品更便捷、更易用、銷路更好。
如今,卡缦已開發出枕巾、挂巾、浴巾、嬰童被等數十款特色功能産品,并申請了相關專利,産品還成功打入了沃爾瑪高端會員制商店——山姆大叔商店。
用數字化守住優勢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12月2日下午,談到如何“突圍”,高陽圖強紡織公司銷售部經理韓偉着重提到了生産效率。
“80後”的韓偉已在毛巾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在他看來,高陽毛巾多年來占領市場的關鍵,是生産效率和産品性價比。“和南方企業生産的毛巾相比,相同質量的,我們比它便宜。價格一樣的,我們比它質優。”韓偉說,這是高陽毛巾在市場競争中的生存“法寶”和獨特優勢。
過去,實現這種優勢,靠的是更加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龐大的紡織産業集群。“具體來說,就是用工比南方便宜,工人可以輪班工作,機器24小時不停,同樣時間内生産的毛巾更多。此外,高陽紡織産業集群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和物料成本。”韓偉解釋。
但如今,高陽紡織的這一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通過擠壓紡織工人的生産潛力降低成本、提高生産效率的路已經走不通了,要向智能化、數字化要效率。”韓偉說。
幾十米外,圖強縫紉車間内,随着機器的不斷運行,一條條數米長的半成品毛巾,正在流水線上快速裁剪。
短短1分鐘内,一條未經裁剪的大毛巾,被均勻裁剪成十幾條尺寸一緻的成品毛巾。幾乎同時,折邊、加标、縫紉等工序也同步完成。整個過程由機器自動化完成,沒有一名工人參與。
這條流水線,是圖強2018年引進的全自動毛巾橫縫機。毛巾傳統縫紉方法是通過人工進行裁剪、折邊、加标,然後進行縫紉,全自動縫紉設備将這些步驟融合到一起,由機器代替人工完成以上操作。
過去,使用人工縫紉設備每人每天縫紉1000條毛巾,而全自動毛巾橫縫機每台每天可縫紉12000條毛巾。除了效率更高,自動縫紉設備還解決了縫制效率低、縫制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傳統縫紉問題。
這些達到國内一流水準的先進設備,讓圖強在毛巾生産效率方面實現了“飛躍”。但在韓偉眼中,企業的生産效率仍有潛力可挖,挖潛的秘訣就是數字化車間。
韓偉說,數字化車間的核心,并不在于先進生産設備本身,而是一套能把先進生産設備和數字化相結合的軟件管理系統。
“看,這是原料儲備情況,這是生産車間各工位的生産進度情況,這是後整車間的實時進度……”韓偉拿出手機,點開一款名為“新核雲”的手機App。
原料采購儲備、生産任務、設備運轉情況、銷售訂單、待發貨物……App上,公司各個環節的生産、運行狀況一目了然。“這套将公司生産程序通過手機App串聯起來的系統,才是我們數字化車間的核心。”韓偉介紹。
他告訴記者,紡織行業的生産特點是款式多、訂單交貨期緊,因此在毛巾生産中,經常出現“插單”的現象。比如說,生産線上正在生産訂單A,突然又出現了交期更急的訂單B,訂單B能不能接單?能不能按客戶要求交貨?此外,毛巾生産涉及十幾道工序,生産管理環節較長,按照傳統管理方式,難免出現物料流動缺乏指導、工序間連接搭配不暢、生産環節阻塞或者缺料等問題,導緻生産效率降低,不能按時完工等問題。
數字化車間,就是通過自動化生産設備、自動化檢測設備與信息化軟件進行集成,對生産過程進行數據化采集、過程監控、品質管理、生産調度以及統計分析,從而實現生産現場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制造管理。
“通俗地說,就是在織造車間、縫紉車間、後整車間安裝數據采集設備,對整經機、噴氣織機、提花織機、驗布機、全自動縫紉機等設備進行生産數據采集。通過‘新核雲’軟件系統将采集的數據傳到雲端,各工序工人通過實名認證提交申領工作任務,并能實時查看生産任務進度。”韓偉解釋。
此外,該系統還能通過智慧控制系統分析,自動監控各種異常信息,将異常狀态通過系統及時發送到相關人員,幫助企業管理者實現科學規劃排産,合理分配生産資源。
數字不會騙人。數字化車間投産後,圖強毛巾生産效率提高了20%,運營成本降低了15%,産品升級周期縮短12%,産品不良品率降低7%以上,單位産值能耗降低4%。
“高陽毛巾的傳統優勢,我們通過數字化車間守住了。”韓偉說。
■記者觀察
出路在于主動求變
其實,主動求變的不單單是高陽毛巾。梳理相關行業最近的表現,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我國不少制造業行業也出現了訂單大增甚至火爆的情形。
有的得益于及時調整營銷方式。
比如,自行車行業整體表現亮眼。在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兒童車銷售中心,新品展示區變為“直播間”,公司員工每天通過淘寶直播在線推介新款車型。一天下來,引來數萬人“圍觀”,成功銷售上千輛。
集中資源,借力電商,讓該品牌自行車銷量大幅增長,上半年業績逆勢上揚。
中國自行車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新型消費迸發出巨大潛力,線下不再是自行車産品銷售的唯一途徑。随着行業骨幹企業紛紛采用線上新零售模式開拓市場,線上消費将逐步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
有的得益于積極開拓新市場。
廣東汕頭市澄海區的玩具産業則通過出口轉内銷“轉”出了新天地。
汕頭市澄海區,是我國數一數二的玩具生産和出口基地。近30年來,澄海逐步形成規模可觀的玩具産業集群,上下遊企業達2萬多家,多數産品銷往海外。全球疫情蔓延擴散,海外市場需求下降,讓澄海玩具出口面臨不小壓力。
為尋出路,不少企業開始将視線轉向國内市場。
“半年多來,内銷在公司業務中的比重從往年的10%左右上升到30%—40%。”偉力智能科技公司總經理蔡偉東告訴媒體,企業原以生産航模、遙控飛機等海外消費者較喜愛的戶外玩具為主,但考慮到疫情對海外市場的影響,便及時調整了業務方向,加快生産更受國内市場青睐的益智類積木。
疫情發生之後,内銷比例原本隻占1/3的星輝互動娛樂公司也在國内市場投入了更多精力。公司副總經理盧醉蘭認為,目前國内人均玩具消費水平遠低于歐美,市場潛力巨大,“做内銷與做出口并不矛盾,可以彼此學習、相互促進,有利于企業長遠穩健發展。”不少受訪企業均表示,出口轉内銷既是壓力倒逼下的應對之舉,也是事關長遠發展的主動轉型。
有的得益于借助工業互聯網,及早調整升級生産經營模式。
疫情期間主動謀求轉型的,還有山東淄博建陶行業。鼎盛時期,淄博建築陶瓷業擁有300多家企業、500多條生産線,産能超12億平方米,是全國第二大建陶産區。
4月中旬,淄博44家陶企的65條生産線陸續點火複産。不過,疫情防控期間,市場需求不足。而陶瓷行業一旦點火就不能中斷生産,複産越快往往意味着庫存越多。
就在企業為去庫存發愁時,山東統一陶瓷科技公司總經理陳世偉遇到了新的轉機。5月以來,陳世偉陸續從海爾卡奧斯上拿到了2000萬元的訂單,“真是及時雨,幸虧去年加入了平台!”
2019年夏天,陳世偉遇到了正在淄博考察市場的海爾卡奧斯建材行業總經理高保衛。供應鍊金融服務、大規模定制化訂單、智能生産線改造……高保衛口中的每一項服務都直擊企業短闆,徹底改變了統一陶瓷的傳統經營模式。
“企業利潤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陳世偉說,“工業互聯網确實讓産品賣得更多、更快、更好。”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