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文濤 《培訓》雜志融媒體特約作者
來源 | 培訓雜志(ID:trainingmagazine)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企業培訓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方面可以加強員工對企業快速認可與融入,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新員工盡快熟悉環境與氛圍,減少過渡成本!有的企業甚至隻有一類培訓,那就是新員工培訓。
大家如此重視新員工培訓,那麼做的究竟如何?
那些失敗的“套路”
觀察了一些企業的新員工培訓,我發現不成功的新員工培訓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課程拼盤
新員工培訓項目被做成了課程拼盤,課程與課程、目标之間并沒有關聯,更沒有邏輯,甚至有的還會存在沖突和重複。
制度宣貫會
将新員工培訓和制度宣貫會劃等号。找老員工巴拉巴拉念一通制度,然後讓新員工簽字。随後宣布“規章制度已經告知你們了,以後如有違反,按制度處罰!”聽得新員工心裡一驚,也就埋下了離職的念頭。
歡樂嘉年華
有的企業将入職培訓搞得像一場party,大家确實玩得開心,印象也很深刻,甚至多年以後仍然頻頻提起“那是我入職過的企業裡印象最深刻的入職培訓”。但也僅此而已,這對今後的工作毫無幫助。
商業路演
有些企業把自己和工作崗位包裝宣傳得特别高大上,新員工培訓更像是一次商業路演,雖然滿意率高,但員工到崗後反差很大,離職率也就居高不下。
企業進行新員工培訓,是因為這是人才培養關鍵的第一步,是人才與企業開始正式合作的起始點。如果這步沒做好,将直接導緻離職率高、績效低,甚至破壞原有企業文化等影響企業發展的嚴重後果。所以,培訓經理有責任、也有必要将新員工培訓做好。
培養新員工,你的目标搞清楚了嗎?
新員工培訓如此重要,高層對新員工培訓項目也異常矚目,培訓經理們在設計新員工培訓項目時,應該盡可能的使培訓項目達成以下4維12個目标。
組織融入
新員工加入企業伊始,帶着相對多元的文化、價值觀、技能,而企業自身也具着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如果二者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就會為雙方發展埋下隐患。因此,新員工培訓項目的一個重要目标是促進新員工融入組織。
想讓新員工融入組織,以下兩點需要密切關鍵——
同時,組織也需要有開放的心态,認可新員工帶來的外部文化的價值,并作為自身文化與外部優秀文化交融的契機。
自我定位
新員工加入企業伊始,一個正确的自我定位是影響他們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的工作目标、工作态度、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引導新員工形成一個正确的自我定位,需要幫助他們認知自己、認知企業。隻有将自己的優勢與企業的發展需求相結合時,新員工才會有一個符合企業發展的自我定位。
角色轉換
新員工(尤其是校招新員工)進入企業,面臨着關鍵角色的切換——校園人職業人企業專業人。
短期的新員工培訓至少協助新員工完成校園人向職業人,職業人向企業人的轉換。
個體賦能
個體賦能是大部分新員工培訓項目都在做的,但個體賦能至少應使新員工達到有能力、有動力、有效能三個部分,才能算作一個成功的個體賦能。
你的項目橫跨新員工發展的幾個階段?
設計新員工培訓項目需要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你的項目将橫跨新員工發展的幾個階段?新員工發展的不同階段,培訓項目設計關注的重點将不同。
新員工在企業中成長階段的劃分和人的生命發展周期極其相似,也可以看做是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員工各個階段的時長沒有固定的期限,會根據企業人才開發能力的強弱和企業的業務周期有很大的不同。
根據以上員工發展周期的認知,如果新員工培訓項目要覆蓋員工的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三個階段時,需要在每個階段匹配不同的關注重點和不同的培養形式。
MACB模型,讓新員工快速融入
新員工融入應該包含以下4個層次的融入,某一單一層次的融入都不能算作完全的融入。
MACB模型
四個層次的融入,有先後順序,也有遞進關系,做好低層次的融入更有助于實現更高層次的融入,最終目标是實現所有層次的融入。
為新員工選擇正确的“交通工具”
内容确定後,培訓的形式尤為關鍵,錯誤的内容就像南轅北轍,而錯誤的形式就好似選錯了交通工具,可能依然無法到達目的地。常見的教學形式有以下幾種:
獨家定制培養設計
新員工項目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四步。
第一步:目标分解
新員工培訓項目的設計依然要遵循以終為始的原則。首先依據培訓項目最終的目标分解出要開展的活動。
文章開始列出了一個項目目标的框架,大家可以根據這個框架填寫上适應自己企業的内容。
第二步:内容歸類
将拟開展的項目與MACB模型相關聯,将每一項歸類到一個融入維度的子項下。具體如下圖:
第三步:内容匹配
根據新員工培養項目所涵蓋的周期,将所有拟開展的項目内容匹配到相應的周期内,并關注每個周期的融入重點。
新員工培養項目設計表
第四步:教學形式匹配
最後,根據新員工的特點為每個項目匹配相應的教學形式。盡量采用學員自主性強,參與性高的教學形式。
綜上所示,采用一個更加體系化的新員工培訓項目設計模式,才能确保我們的新員工培訓目标的達成,使新員工培訓順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是流于形式。
本文來源于培訓雜志(ID:trainingmagazine)。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志”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