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将欲歙之,必固張之。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要想讓一個人滅亡,首先要讓一個人去膨脹。很多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大部分人說當一個人太過于膨脹,太過于自我的時候,他一定會走下坡路,其實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為什麼很多人說年少輕狂不是一件好事呢?就是說,一個人在年少得志的時候,就特别的自我,特别的膨脹。在這樣的一種狀态之下,他幾乎頭腦子不清醒的。
因為他處在一個極度亢奮的狀态之下,在這樣的一種情緒之下,他所做的決定必須是錯的。所以說他一定會因為他所做的決定,因為他目前的一個狀态去走下坡路,這都是一個規律。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将欲歙之,必固張之,将欲弱之,必固強之,将欲廢之,必固舉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享受和它,必須擴張它,要想削弱它,必須增強他,要想廢除它,必須推舉他,如果想奪取他,必須先給予他。
老子在道德經中論述的事實的兩面性和一個論證效果,大道無言無為,有生有死,有好有壞,矛盾雙方互相轉化,或生或滅。
也就是說,在事物的一個發展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極限,有一句話叫做物極必反。
他到達一定點的時候,就會往相反的方向去變化,今天說的這四句就是對于一個事态發展的具體分析,貫穿了老子所經常用的辯證法的思想,強弱,廢存,這樣一些辯證方法都是互相生存的。
在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個角度來說,他認為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所說的也就是當一個人面對人生的時候,一些處境的思想方面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會把這句話用在和别人為人處事的一些手段上面。
大多數人在電視劇裡面都聽過這樣一句台詞:将欲取之,必固與之。認為這是對付一個人的手段問題,而老子強調的是一個思想問題。
老子認為甯可趨于柔弱的一面,對于人和事作了一個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認識到柔弱的東西裡面蘊含着内斂,往往富于韌性,生命力更加旺盛,發展的餘地也很大。
相反,看起來一些特别剛烈的東西,由于它把一些外界的事情顯露無疑,往往探究它的内在的時候,反而不如表現出來的那麼剛烈。所以不能持久,在柔弱與剛強的對立之中,老子認為柔弱的呈現勝于剛強的外表。
這就是說,為什麼老子在道德經中一再的強調大道就像水一樣,而并沒有強調大道像山和石頭一樣,就是認為水處于一種柔弱的狀态,可塑性強,發展的餘地大。
道之所以偉大,也是因為他的平凡,就是老子所說的大道的根本,無為而治,也就是真正的大為。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能掌握到的根本,也就無需用各種手段來去籠絡人心,費盡心機的控制别人了。大多數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歸到他的身邊。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這句話怎麼看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