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梅花詩及注解?冬天,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許多詩人都寫下詠梅的絕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十首梅花詩及注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冬天,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許多詩人都寫下詠梅的絕唱,
如王安石的《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陸遊的《蔔算子·詠梅》也十分經典:
無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
《早梅》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豔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詩人齊己是晚唐著名詩僧。
齊己雖皈依佛門,卻鐘情吟詠,詩風古雅,格調清和,為唐末著名詩僧,曆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贊譽。
這首《早梅》是他的代表作。
據說某年冬季,大雪過後,齊己清晨出門,隻見大雪封村,前方幾枝報春臘梅的淡雅芳香引來鳥兒繞其歡歌不絕,此情此景,令齊己大為感動,回到寺廟後,寫下這首《早梅》。
這首詩突出一個“早”字。且看齊己是怎麼寫的。
冬日時節,許多樹木都凍得快要折斷了,獨有梅樹汲取地下的暖氣,綻放了生機。皚皚地白雪遍布整個村野,昨天晚上,有一枝梅花開放了。
微風吹來,幽香撲鼻。飛鳥也來欣賞着這一株素淨的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一定要先開到望春台來,豔壓群芳。
這首詩,初看,沒有什麼特别之處,細細讀來,卻能看到作者的用心。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梅花耐寒,詩人以萬木與梅樹作比。
在萬物凋零的環境中,梅花依然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孤”、“獨”二字更襯托了梅在嚴寒風雪中與衆不同的特性。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這一句是數百年來被傳誦的佳句。用字平淡無奇,卻耐人咀嚼回味。
一個“深”字,透出天寒地凍的時節,透出環境的嚴寒與惡劣。“昨夜”則體現了速度。一枝梅花,在一個晚上,就忽然開放了,讓人驚喜。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豔來。
這一句寫梅花的芳香和風韻。“遞”字生動表現了梅花内蘊清幽,發出醉人的香氣。
詩人寫梅花的風韻,用反襯的手法。梅花素樸淡雅,一群鳥兒也被梅花的風姿吸引,圍着梅花嬉笑。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應律”,與歲時節令相符。
詩人暢想着,如果明年,梅花應時節而開,一定要開到望春台來。
這也暗含詩人希望梅花能被更多人看見,比喻希望自己的才華也能被更多人賞識的願望。
這首《早梅》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成為詠梅名作,就在于他所營造的高妙意境和遣詞造句的字斟句酌,使其曆經千百年,沉香依舊。
詩人多用一個字,就表達出豐富的含義,神妙畢備,意蘊隽永,堪稱詩林“詠物台”上的一枝獨秀!
在詩中,“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千古傳誦。關于這一句,《唐才子傳》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詩人鄭谷,詩的原二聯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齊己深為佩服,便将“數枝”改為“一枝”,并稱鄭谷為“一字師”。
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一枝”更能表現标題中的“早”字。
對于這首《早梅》詩,曆代名家,也是贊賞不絕。
《瀛奎律髓》:尋常隻将前四句作絕讀。其實二十字絕妙,五六亦幽緻。
《唐詩箋注》:氣格矯健,絕不似僧家寒儉光景。
在此詩中,許多字都是十分有深意的,相信詩人一定斟酌了很久了,才能出來這樣一首佳作。
寫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寫一首好詩。
我們現在讀一首名作,學一句經典名句,覺得是那麼容易,但是,我們不知道,詩人為此,付出了多少。謝謝那些詩人,謝謝他們為我們留下這些寶貴的精神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