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在民間俗稱“七月半”,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若有農作物成熟,按例要祭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重在敬祖盡孝,和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
那麼,你知道在山西,中元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在山西農村,每年的七月十五,家家都會蒸花馍。有捏成不同的動物形狀的,有捏成人形的,要說最隆重好看的,當屬五顔六色的大花馍。面羊羊送給小輩兒,取義羊羔羔吃奶雙膝下跪;面人人送給老輩,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大花馍則是專門的祭祀貢品。
除了作為貢品,這些面制品還是孩子們争搶的“好玩具”,在村子裡,白天孩子們拿着面人人、面魚魚、面羊羊、面花花玩,晚上摟着睡,因為太好看,怎麼也舍不得吃掉。
在大同,有 “七月十五,城隍爺出府”的說法。城隍爺第一次出府是在“清明節”,第二次就是在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七月十五縣隍爺也出府,隻不過比城隍爺出府的規模小點,廟殿内香火、牲祭亦然,比城隍廟略遜。
除此之外,在過去,每年的七月十五,永和縣讀書人還會在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在中元節屠羊賽神,然後把肉贈送給家裡的親戚們,如果家裡貧困的或者家裡沒有羊的,則可以通過蒸一些面羊來代替,據說這樣可以讓家裡的羊兒們增加生産,多多産崽。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面人”,互相贈送給親戚家的小孩子們。忻縣的農民還會在中元節當天,在田埂上挂上五色紙……
中元凝露夜微涼,幽思寂寞共仿徨。古往今來,月亮寄托着人們的美好心願。中元節之夜,如果天氣晴好,不妨舉頭遙望,寄情那一輪圓月,懷念逝去的親人,傾訴綿綿思念。(黃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