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 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立體地圖。書上記載說: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除此之外,有史可查的還有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1031 ~ 1095年)繪制的一幅名為《使契丹圖》的立體地圖,
使契丹圖
《使契丹圖》是沈括于熙甯八年(1075)出使遼朝,與契丹貴族談判代北有争議地界時所作的沿途考察報告,從書中可知遼的生産生活、氣候、習俗、“捺缽體”的建築等情況,還記有沿途驿道的迂曲、方位和裡程。此書是研究遼曆史地理的第一手資料,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是最早的立體地圖。
沈括和使契丹圖
那麼沈括的《使契丹圖》是怎樣制成的?令西方歎服的中華第一“理科男”沈括在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出使契丹時,沿途仔細勘察了邊境的山川地勢情況之後。回朝以後,便根據他的觀察所得,制成了一幅《使契丹圖》的地圖,為了便于研究,沈括創造性地用面糊和木屑制成有山川、道路、地形的立體模型地圖。當時正值天寒地凍,繪制的木屑被凍壞,遂改用木屑和蠟來制作。把遼的山川道路和風俗人情記錄下來,送給政府參考。
沈括
後來,沈括又制成木刻立體模型地圖進呈宋神宗,神宗皇帝十分贊賞,命邊疆各州仿效。這種立體模型地圖,是我國首創,這個立體模式的地圖比18世紀瑞士出現的立體地圖模型要早上600多年。
“理科男”沈括
不得不說,令西方歎服的中華第一“理科男”沈括,如果生活在現代,完全擁有為中國拿到N個諾貝爾獎的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