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重慶武隆 天坑 地縫
第四天我們幸好去了武隆,這天重慶非常熱,最高溫度已達33度了,我們一不小心就在天坑和地縫成功地避了暑。
重慶和武隆相距約200公裡,開車約3個小時。我們查下來,重慶市區現在沒有旅遊專線到達武隆(以前有過),隻有三個方案:1,去汽車站坐汽車,到武隆後再轉汽車去景點;2,乘火車,再轉汽車去景點;3,報個一日遊的旅行團。
去武隆的交通不算方便,所以我們就自己租車了。租車費用180元/天,車型差不多是大衆拉維達這一檔的;過路費往返180元;油費約140元。
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在武隆住一晚玩個兩天,因為那邊景點還蠻多的。這次我們一天來回,就隻去了我最想去的,也感覺是最經典的天坑和地縫風景區。
每次說起來都是天坑地縫風景區,所以最初還以為這是一個景區,其實是兩個,分别為天生三橋景區和龍水峽地縫景區,需要分别購買門票的。
在買門票的時候,寫的是天生三橋景區,我一度以為這不是天坑,旁邊工作人員說天生三橋景區就是天坑了。門票:125元/人,兒童低于1.2米或是小于7周歲,免票。哥哥6歲多,剛剛趕上了尾巴。
在售票處買好門票,需要乘坐大巴來到景區。
這裡有2條路線,一邊是電梯入口,另一邊是玻璃眺台入口,我們買的票是包含電梯的,所以選擇電梯入口。
天生三橋景區曾拍攝過《滿城盡帶黃金甲》,《變形金剛4》,所以景區入口處有個變形金剛的大模型,兩小隻知道這裡拍過變形金剛後就很興奮了,開始了他們的變形金剛遊戲旅程,一路自導自演,假裝自己是大黃蜂啊擎天柱之類的,和假想出來的對手打鬥。對他們兩個來說,整個遊程非常好玩,全部走下來也沒說累,而是跑跑跳跳精力十足。
乘坐電梯來到坑底,我們的奇幻之旅真正開始了!
天生三橋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特點,是世界規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橋群。景區林森木秀,飛泉流瀑遍布其間,包容了山、水、霧、泉、峽、峰、溪、瀑等衆多景色。天生三橋指的就是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這三座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橋。
我們以為電梯到的坑底就是坑底了,結果發現,還需要繼續下行。
其實這裡就是天生三橋之一——天龍橋的橋底了,隻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裡并看不出橋的樣子。需走到青龍橋回望,就能看出這座天龍橋了!天龍橋頂天立地,橋高200米,跨度300米,猶如飛龍在天,故而得名天龍橋。橋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宮,既壯觀又神奇。
而站在這裡望向前方,便可以看到青龍橋了。
像不像一頭大象呢?
繼續下行,就看到了天福官驿了!
第一次知道天福官驿是從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裡得知的,當時還以為是因為要拍這部電影臨時搭建的,這次才知道,原來這座官驿從唐代就有了!
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驿站,後毀于戰火,2005年複建該古驿站。
在青龍橋回望天龍橋,是不是很像一座橋了呢?
青龍橋是三橋中垂直高差最大的一座天生橋,橋高350米,寬150米,跨度400米,夕陽西下,霞光萬道,忽明忽暗,似一條真龍直上青天,故名青龍橋。
這個角度,青龍橋下方橋孔形如一把大刀,找對角度,可以拍一張手握大刀的照片!
大刀倒影
過了青龍橋回望,像不像一條躍起的鯉魚?小魚嘴嘟起的樣子,栩栩如生!
神鷹天坑,像不像雄鷹展翅的樣子?
過了這棵樹堅強,就是黑龍橋了。
黑龍橋橋高223米,橋厚107米,橋寬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橋洞高而深長,洞内光線昏暗,像一條黑龍盤旋洞頂,故名黑龍橋。
黑龍橋多生泉瀑,以其流态各異的"三叠泉"、"一線泉"、"珍珠泉"、"霧泉"四眼寶泉而獨具特色。像"霧泉",相機根本拍不出來,隻能身臨其境才能體會。
回望黑龍橋,像不像隻大猩猩?
至此,天生三橋經典的部分差不多逛好了。父子三人邊玩遊戲邊走邊跑,兩小隻完全沒有喊累,遊戲力對于小朋友的引導作用還是是很大的~
到了出口後,我們購買了觀光車的票前往地縫。觀光車的票價15元/人,也可步行,看自身體力決定。
觀光車送到地縫售票處,買好門票,需要再乘大巴前往地縫景區。門票價格:105元/人,兒童低于1.2米或是小于7周歲,免票。
龍水峽地縫,距離天生三橋景區8公裡,是燕山期第二幕(距今1.4—0.7億年)造山運動所形成的一條裂縫而得名,在31屆世界遺産大會上被評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
龍水峽地縫景區峽谷全長5公裡,遊程2公裡,谷深200-350米,最窄處僅1米,景區以原始植被,飛瀑,流泉,深潭為特色,棧道貫穿其間。
兄弟倆到了這裡,自發的開始玩起來一個新遊戲——修補地球,于是,又精力充沛地開始了地縫的冒險之旅!
進了景區内,走過一段下行的階梯,來到了岩洞隧道。
隧道繼續下行,真的有點像向地心深處探進的感覺。
這條叫做時空隧道的下行階梯,非常深,在上面幾乎望不到底。
以為就這樣一直在隧道裡走,結果走完時空隧道,立馬柳暗花明!
繼續沿着棧道走着。
地縫式峽谷幽深曲折,壁立千仞,向下看時,我的腿都有點發軟,心裡發慌,可能照片裡感覺不出來,但是實際上真的很高,我都不敢多看,拍點照趕緊縮回來。
這個洞為蛟龍寒窟,寬度和高度在60-100米之間,為億萬年前的早期地下河水,沿着岩層裂縫不斷溶蝕而成。這裡有棧道通向寒窟深處,但是看過去就黑乎乎一片,有些陰森,而且裡面刮出來的風很是寒涼,我們隻在洞口望望,并沒有往裡走。
這個角度看地縫~從這往下走就進入了九灘十八潭了。
一路上無數高高低低沿山開辟出的階梯,有些路段讓人幾乎無法站直,有些路段隻能容一人通過,濕滑的棧道,頭頂上不斷落下的山水,讓我們感覺這裡比天坑走的更艱難。
天坑不像地縫,即使偶爾有些飛瀑,不至于會淋濕我們,地縫的飛瀑流泉很多,大多時候的山水是躲不掉的,或許你想着跑幾步就過去了,不不不,有落水的地方,地面通常也非常濕滑,所以甯願被淋也不敢快步走,所以,帶把晴雨傘應該會派上用場,不過,沒帶傘也沒關系,我就在這處仙鶴沐浴被淋得很多,台階很陡很濕滑,當時完全不敢快走,坦然被淋,其他地方都還好。
兩小隻倒是很喜歡這些飛瀑,他們說是地球尿尿了,天真的孩子們~
仙鶴沐浴
再繼續前行,便看到了這處銀河飛瀑!
這處瀑布非常的壯觀,從上而下形成四層階梯狀跌水,最下一級最大高差為80米,瀑布一般寬2-3米,豐水期可達6-8米,終年流水不斷,飛瀉而下,周圍水氣彌漫。而且有點像黃果樹瀑布,可以走在瀑布的裡面,照片無法體現它的美啊!
一線天光,谷底到谷頂,最大高差260米,峽谷最窄處2-3米,在谷底仰望,隻見一線天光;從谷頂向下俯視,谷内霧霭沉沉,黑暗幽深深不可測,龍水峽地縫由此得名。
一路上很多地方都很濕滑,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地縫内水霧濃郁,光線也不是很好,所以拍的照片不是很好。實際上景色比照片上美得多!
龍潭映月,此潭終年不幹,盈虧相平。
走出了地縫,一片藍天突然切入眼簾,頓時覺得藍得好美!而也是在這陽光下,才又感覺到了炎熱!
買票時聽到有人說去過天坑會覺得地縫沒那麼有意思了,但我們走完這兩個景區後,覺得,雖然都是喀斯特地貌,但是天坑和地縫還是不一樣的,感覺天坑更多是看山,地縫更多是看水。
天坑的天生三橋是造物的神奇,地縫的飛泉流瀑是造物的靈秀。天生三橋的氣勢磅礴,鬼斧神工,它的流泉飛瀑是點綴,是襯托;地縫從蛟龍寒窟下行,一直都會伴随着水,瀑布,溪水,流泉,經常會和你互動一下,零落點滴于我們身上,它的流泉飛瀑是貫穿,是交流。
故,遊天坑和地縫很好诠釋了遊山玩水,樂山樂水。
遊覽時,一方面,感歎大自然的造物之美,鬼斧神工,如此神奇絕妙;另一方面,會覺得人類的力量也很偉大,這樣原本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地方,如今變成了大衆都能前往的旅遊勝地,這一節節的台階,飽含了多少的智慧和汗水。
景區裡面沒什麼商店(商店都在景區的出口和入口處),所以在景區整個遊覽下來,會覺得特别幹淨,不僅僅是說衛生幹淨的幹淨,且還覺得和自然有種和諧不突兀的感覺;天坑還是那個天坑,地縫還是那個地縫,人類修的階梯都是依山而建,順勢而為的,沒有改變太多,而是敬畏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