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懸疑片來說,“精神分裂”可是其中非常讨巧的題材。
不僅能使影片充滿驚悚色彩,更能迸發出非常出色的觀影效果,畢竟“精神世界”是一個很玄妙的話題。
其實說起來,這類影片是起源于希區柯克的《驚魂記》,至此後,逐漸在電影世界中占據地位,不僅類型變的多樣,就連主角的精分也越來越多。
從《黑天鵝》中的兩種人格,到《緻命ID》的11種人格,再到《分裂》中的21種人格。
我們看到了該類型中優秀的、經典的作品,當然其中也有很多華而不實、濫竽充數之作。
今天番叔就給大家帶來一部腦洞大開的精分制作,不僅其中美輪美奂的電影場景讓人側目,裡面對人性黑暗、陰冷的刻畫更是讓人不寒而栗。
《入侵腦細胞》
這算是一部比較老的片子了,畢竟是19年前上映的,但是今天來看,仍舊是折服于導演的神奇腦洞。
本片的導演是塔西姆·辛。
可能有些人對這位大佬并不熟悉,但是知道MTV電視音樂獎項的人對這個名字就一定不陌生了。
除了制作視頻,這位還是廣告界中的翹楚啊,曾獲得戛納傳媒大獎、黃鉛筆廣告獎。
當然,有能力的人跨界來做導演,自然有更多的創新力,比如他導演的奇幻片《墜入》就給無數人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當然,我相信更多的人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女主——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西班牙語系藝人,她身兼演員、歌手、電視制作人、流行設計師與舞者等多職。
她,幾乎可以說是所有女人的夢想。
性感,知性!
一個是知名女星,一個天才導演,碰撞出來的電影火花就不僅僅可以用精彩形容了。
本片是塔西姆·辛的處女作,雖說是初次拍電影,但出來的口碑絕對完爆許多一線名導。
19年過去,豆瓣仍舊評分7.4,好于76%的驚悚片。
電影要從一起少女連環被殺案說起,兇手是一個變态殺人狂。
與懸疑片不同,電影很快就查到了兇手——卡爾·斯塔格。
當然,卡爾的犯罪過程也沒有那麼多的心思缜密,認準了目标就出手——金發美貌的年輕女子,為随後,利用女子對小狗的同情心,在其身後捂暈後,将其綁架。
接下來,他會幫女孩帶到廢棄的倉庫,将其關進密封且有玻璃的密閉空間裡,并放水折磨女孩......
這一過程,宛若一個儀式,時長48小時,直到最後女孩被徹底淹死。
當做完這一切之後,卡爾會帶着女孩的屍體回家,繼續用消毒液浸泡,做成自己的“玩偶”。
這麼看,這是一個十足的變态,手段兇殘、令人發指。
這樣的“變态”儀式,卡爾一共進行了七次,沒有任何證據被警察抓到。
一般一個厲害的兇手都不會看得起警察,盡管知道警察已經注意到自己,還是選擇“頂風作案”。
不過,這一次,他要面對的是FBI的調查。
很快當第六具屍體被發現的時候,FBI的探員彼得來到了案發現場。
不過,詭異的是,這一次的兇殺與以往的不留痕迹有了很多的“漏洞”,比如在高架橋護欄上有很明顯的墨綠色的油漆,還有在屍體的旁邊還發現了一根患有白化病狗的狗毛。
尤其是後者的線索,更是成了本案的關鍵突破點。
對于彼得來說,這次的破案太過簡單,這些線索似乎是兇手故意留下的。
他甚至推測,兇手想要被抓,因為他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留下這些緻命的線索就是想要警察來抓住他,阻止他。
他,已經進入失控狀态。
既然兇手已經确定了,很快,警方開始了抓捕行動,在卡爾的住房中,警察很快就逮捕了他,并且出奇的順利,全程沒有任何的反抗。
開片半小時,兇手就落網了,這還怎麼繼續?
别着急,雖然兇手已經抓獲了,可這樣的操作,卡爾進行了七次,六具屍體,顯然還有一個受害者。
很快就有人報案,一個叫賀莉莉的女孩失蹤至今,種種證據顯示對她下手的就是卡爾。
這麼看,兇手卡爾不是普通的“殺人狂”,他有病,一方面他不斷作案,另一方面他希望警察能抓住他。
可惜的是,在他被抓獲的同時,他的病情已經進入了暴發期!
一個“病重”的兇犯,一場對受害人的營救,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在48小時内從犯人口中找到女孩被關押的地點,那麼最後一個受害者也會如同前面所有人一樣被活活淹死。
彼得沒有太多的時間了,他迫切的想要從卡爾的口中知道女孩的下落。
醫生卻給出答案,他患有罕見的惠倫式症。(母胎中傳染的精神疾病,很罕見就對了!)
簡單來說,現在他已經昏迷了,即便是醒過來,也不可能記得之前發生的事情。
好在電影的女主角是一名兒童臨床醫學的專家,就是專門研究人類大腦内部的一些事,她有個能力就是通過一些外在器械的幫助,可以進到患者的腦海世界。
通過與患者最深處的精神具象來進行交流,從而來治愈病症。
在電影的片頭,我們就看到了女主利用這樣的治療裝置對另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的小男孩進行救治。
當FBI找到了女主凱瑟琳的時候,最開始,她是拒絕的,原因是這是一個變态兇手,進入他的大腦對自己也是有影響的。
并且如果自己一旦進入他的腦海中,相信了所見的東西是真實的,自己也會在精神層面認定自己已經死亡,從而導緻自己“腦死亡”,而且整個入侵腦海的研究正處于研究階段,并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證。
可是這次的FBI行動得到高層的許可,所以凱瑟琳的入侵行動勢在必行。
因此,凱瑟琳的第一次進入兇手的腦海世界正式開始。
相比較之前的小男孩的腦海,卡爾的潛意識裡更加的陰森。
無論是詭異的森立,衆人做着奇怪的儀式,還是小男孩被浸泡在水中,都顯得格外的可怕。
當然,卡爾的腦海中更多的是血腥,比如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噴湧鮮血的浴缸旁,一隻黑狗抖落着身上的血水。
很快,凱瑟琳找到了小男孩。
他正與一匹馬待在一起,正當凱瑟琳要走進的時候,小男孩卻猛然推開她。
緊接着,這匹馬被從天而降的玻璃分成數段。
并且,馬還沒有死去,所有的器官都在跳動。
除此之外,在卡爾的意識中有着各種各樣無不凸顯詭異與邪惡的場景。
當然,在這個虛幻的世界,還有一個絕對的黑暗boss那就是卡爾形态的生物,不僅每一次出現都能讓你感到頭皮發麻,還會被導演的美學造型折服。
如此的黑暗國度裡,想要知道被綁架的女孩的下落幾乎是不可能的,唯有勾起卡爾的善念才能找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其實,縱觀所有的精分電影,主角們的病情幾乎都是來源于童年的陰影。
造成卡爾如此症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親。
在卡爾年少的時候,母親就抛棄了他,他跟着父親生活,但父親不僅沒有彌補他缺失的母愛,海反而對他打罵不斷,即便是摔碎個盤子,也會遭到父親的大聲呵斥。
喜歡玩洋娃娃被父親嘲笑成基佬。
在凱瑟琳第一次進入卡爾的意識世界的時候,我們看到一群人抓住一個小男孩浸泡在水中,那就是父親對他進行的浸禮,這一次幾乎讓卡爾心髒病發作,最後是父親拉他上來,但換來的是父親的毒打與自己的肋骨斷了三根。
父親的殘暴,成了他永恒的夢魇。
在小的時候,他發現受傷的小鳥,都會在父親發現之前将其淹死,在卡爾的理解中,這就是對小鳥最好的救贖。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後來的殺人事件中,會将女孩淹死,因為他認為用這樣的儀式去殺人是對弱小生命的保護與超度。
原生家庭對于人的影響是緻命的。
據英國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罪犯的直系家屬有精神病史,約一半的罪犯父母有過犯罪記錄,另外還有大約70%的罪犯和其家庭成員有酗酒和吸毒的記錄。幾乎所有的罪犯在童年時候都表現出精神上的一些問題,随着他們長大,這些精神問題就發展成了心理醫生所說的各種異常狀況。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對于卡爾來說,他是後者,不過,他沒有選擇治愈之路,而是用父親的方式來自我保護,将滿腔的憤怒與欲望朝無辜的人身上發洩。
故事的結局,小男孩的人格占據了卡爾的意識的主導,與被囚禁女孩的線索也被成功找到,女孩最終得救了。
其實,卡爾算是可憐人吧,這一生最美好的童年時光被自己的父親親手毀滅,所以,他的潛意識中充滿着怨氣與不理解,因此也不想與現實和解,拒絕長大。
從此,他的世界隻有灰暗與殘暴。
有人說,有什麼樣的童年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似乎真的是這樣。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都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良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