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子張求仕的建議?【原文】19.4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孔子對子張求仕的建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原文】19.4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譯文」子夏說:“即使是一些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恐怕它局限于可取,而不能達到遠大目标。所以,君子不去做它(小道)”
【原文】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文」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過去所不知道的東西,每月都不能忘記已經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叫做好學了。”
【原文】19.6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原文】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緻其道。”
「譯文」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住在作坊裡來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過學習來撐握道。”
我的理解(4-7):蔔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子曰:“商也不及”。我們再來看一下子夏,先從第三段的交友談起。“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可的人我與他交友,不可的人我不與他交友。這樣的交友方式好不好?不好!子夏所言,不是交友之道,而是拜師之道!真正的交友之道是什麼?是“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任何事情都要“慎終追遠”,交友也是如此。對于交友,我們慎終,就是想“我們交友留幹什麼?”;我們追遠,就是想“我們根據什麼而交友?”。如果我們因旅遊而交友,就是“驢友”;因賭錢而交友,就是“賭友”;因吃喝而交友,就是“酒友”;因文學而交友,勉強算上是“文友”;網上聊天而交的朋友就是“網友”或“聊友”……有人說“我們是因感情而成為朋友”,那就再想想:我們平常是拿什麼互相接觸、來維系我們的感情?想一想,追遠一下:我們交友,交的是些什麼樣的朋友?我們又應該交些什麼樣的朋友?所以,從追遠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以文會友”!再來慎終,再來想“我們交友留幹什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想一想:從小學到現在,從兒時到成人,有多少的朋友來了又去、去了不再來?我們為朋友的遠離而傷感,卻很少去想:朋友為什麼遠離?“驢友”,會因為某人不再旅遊而遠離;“賭友”,會因為某人不再賭錢而遠離;“酒友”,會因為酒場的中斷而遠離;“文友”,也會因文學愛好的轉移而遠離……但如果我們有共同信仰,我們就很難遠離。——這就是“以友輔仁”。對于交友,子張太濫,子夏太少;子張的朋友泥沙俱下,子夏呢、卻不能給朋友以幫助……“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隻是方法……是我們與朋友相處的方法。而不是交友之道。再說第四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說“道是良性循環、不是永恒存在。”。一個難表述、不存在(?)的過程,怎麼分出大小?又如何去觀?——除非,子夏将道視為一個存在。同時,小道不為;大道一般人難為;要想找中庸之道,又要先把大道小道找齊了(攻乎異端)。一般人跟着子夏,怎麼學道?“商也不及”,我們跟着商,很難找到“道”。在子夏眼中,大道是什麼?是學。天天看書就是好學;學過思考就會有信仰(仁);再通過學習就能得到道……這是5到7段。子夏重學,可“吾生也有涯、而學(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矣”。同時,我們真的隻要學習就會“擁有仁、得到道”嗎?讓我們接着看……
【原文】19.8子夏說:“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會掩飾。”
【原文】19.9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俨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譯文」子夏說:“君子有三變: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接近他又溫和可親,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苟。”
【原文】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谏;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譯文」子夏說:“君子必須取得信任之後才去役使百姓,否則百姓就會以為是在虐待他們。要先取得信任,然後才去規勸;否則,(君主)就會以為你在诽謗他。”
我的理解(8-10):
商之道,還注重信。
身正不怕影子歪!我們做得正,就會對自己有信心,就會讓别人對我有信心----也就是得到别人的信任。
“小人過必文”,他們用信任掩蓋錯誤;我們則勇于認錯,用坦誠換取信任。
俨然是信心的外在表現;溫則是信心的内在底蘊;厲更是信心的言語表現。
信心的功用是正己,信任的功用是正人!
擁有信心,我們就會俨、就會溫、就會厲;擁有信任,我們就可以勞、可以谏!
沒有信,我們勞民、民會以為厲己;沒有信,我們谏君、君會以為謗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信的作用。
信真的是這樣用的嗎?不是!在論語中,信的功用是賒賬,我們影響他人,靠的不是信,而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原文】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譯文」子夏說:“大節上不能超越界限,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原文】19.12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譯文」子遊說:“子夏教門人,隻教些灑水、掃地、對答、迎送的知識。這些東西要教,但不過是些末節小事,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怎麼行呢?”子夏聽了,說:“唉,子遊錯了。君子之道先傳授哪一條,後傳授哪一條,這就像草和木一樣,都是分類區别的。君子之道怎麼可以随意歪曲,欺騙學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終地教授學生們,恐怕隻有聖人吧!”
【原文】19.1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譯文」子夏說:“做官想做好,就要去學習,學習學得好,就可以做官。”
我的理解(11-13):
前面說“我們則勇于認錯,用坦誠換取信任。”這話無疑表明:允許我們犯錯!
當然,有些錯是不能犯的,這就是:“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
學的目的是什麼?是當官:有官學習,可以當好官(當大官);沒官學習,可以當上官。----這就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學習是為了當官,那不能當官的道無疑就是“小道”:比如下棋、比如博物、比如跟我學《論語》……
唐後有科舉,現代有高考,就更簡單了:隻要未列入必考科目,就是小道,就是君子不為……
“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而子夏呢,一切為了仕,肯定會“吾試,故不藝”。
“依于仁、遊于藝”,學而不藝,隻是一個讀死書的書呆子,即使當上官,也很難在世上混,更談不上為人類的發展作出貢獻!
從孔子要求子夏 “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可見:子夏隻為一般人而談、隻為個人前途而談。子夏的儒無疑是“小人儒”!
子遊說子夏也是如此:“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商之一脈,隻注重末節,其最高理想也隻是當官,這種理想格局未免太小。所以我們說“商也不及”。
從7段開始,我們都在談子夏,主要談“學、信”兩字。
子夏的特點是:從小處學起,以應試為目的,不涉及道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