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暴龍 又名羽王龍,是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于白垩紀早期的亞洲。
化石是三個接近完整的标本,一個是成年個體,兩個是亞成年/未成年個體。化石都發現于中國遼甯省的巴圖營子,該挖掘地點屬于熱河群義縣組,地質年代約1億2500萬年前。
華麗羽暴龍 Yutyrannus huali
在2012年4月,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等人公布這些化石的叙述、命名研究。
模式種是華麗羽暴龍(Yutyrannus huali),也是該屬的唯一種。
屬名由中文的“羽”、暴龍超科的縮寫“tyrannos”構成。
種加詞來源于漢語中“華麗”一詞,意指這些化石的羽毛狀态。
正模标本(編号ZCDM V5000)是一個接近完整的頭顱骨與身體骨骼,來自于成年個體,是體型最大的标本。
其他兩個标本被選為副模标本,編号ZCDM V5001标本是一個身體骨骼,體型較小,與正模标本來自于同一石塊。
編号ELDM V1001标本是一個未成年個體,被推測年齡小于正模标本約8歲。這些化石分别由山東省諸城恐龍博物館、内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恐龍博物館所保存,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進行化石處理的工作。
羽暴龍是種中型、二足掠食動物。
長度可達9米、重達約1.4噸,是己知體型最大的證據的有羽毛恐龍,比之前發現體型最大的意外北票龍要大。
羽暴龍的骨架複原圖
羽暴龍的骨架複原模型
口鼻部中央線有高的脊冠,由鼻骨、前上颌骨所形成,脊冠有凹陷處。眶後骨有小型骨突,往眼眶後上側突入。下颌的外下颌窩孔,位于上隅骨。
兩具成年、亞成年标本的口鼻部有獨特的頭冠,可能有視覺辨識的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