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20:38:43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1

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李飛出席論壇并緻辭

11月5日下午,由中國商務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主辦的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深化産業園區和特殊經濟區南南合作,加快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的工業化”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李飛出席論壇并緻辭;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格爾德·穆勒,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視頻緻辭。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和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兼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林毅夫分别發表視頻和在線主旨演講。

李飛在緻辭中表示,中國高度重視産業園區和特殊經濟區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借鑒參考國外經驗,結合自身國情,逐步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園區發展體系,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誕生至今,國家級經開區積極抓住國際産業轉移帶來的重要機遇,始終堅持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主動融入全球産業分工體系,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他指出,2021年,230家國家級經開區發展态勢總體穩中向好,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3.7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超過十分之一。實現進出口總額8.7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和外資企業再投資684億美元,占全國對外貿易和利用外資比重均超過五分之一。

他表示,部分國家級經開區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特别是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共建取得積極成效。比如,天津經開區在埃及建設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中國與馬來西亞政府推動在中國欽州和馬來西亞關丹建設“兩國雙園”,在運營管理、投資貿易、項目合作等方面開展合作。

格爾德·穆勒表示,發展中國家需要投資,事實證明産業園區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比如能夠創造高生産率和就業、刺激創新、促進投資,讓民衆生活體面,并正确對待環境。東亞、南亞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快速經濟轉型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認為産業園區是支持可持續工業化的一項工具。4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推廣這種方法,我們的産業園區服務包括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建議,以及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工發組織還開發了許多規範性的工具來規範産業園區的發展,有産業園區的國際準則、科技園的模式,同時還有農業食品園的指導。”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2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格爾德·穆勒視頻緻辭

格爾德·穆勒指出,最近工發組織發布了産業園區全球知識平台,這是一個協作空間,也是一個資源中心,能夠幫助成員國和合作夥伴分享知識和最佳做法,以開展戰略合作。

辛國斌表示,産業園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依托。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動産業集聚,建設專業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産業園區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3

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視頻緻辭

在引導産業專業化集聚方面,依托主導産業特色鮮明的産業集聚區,先後創建了445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覆蓋裝備制造、原材料、消費品、電子信息、軟件等行業32個細分領域。

在促進園區數字化轉型方面,推動了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信息基礎設施升級,鼓勵企業使用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實施制造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此外,在推動園區綠色化發展方面,對産業園區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引領作用;在深化園區國際化合作方面,積極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平台。

主旨發言環節,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南南合作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工具,能夠為南方國家提供開放的框架加強合作,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的目标,通過能力建設、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經驗分享的方式,實現南南合作,基于這些經驗,聯合國駐華機構将持續提供知識和技術的專長,幫助利益相關方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4

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常啟德主旨發言

此外,他表示,去年工發組織研究了一套本地化的指标體系,希望納入可持續園區建設指南,為園區内各行業提供了具體的脫碳倡議,包括交通行業、農業、食品、工業加工、建築、數字、IT、金融行業等,幫助企業加深對脫碳的理解。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技術合作和可持續工業發展總司執行幹事鄒刺勇表示,在工發組織,側重于綜合和系統驅動的方法,為貧困、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的緊迫挑戰提供支持,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之一是通過産業園區和特殊經濟區,這有助于提供綜合解決方案,解決發展的三個層面,也就是經濟、社會和環境。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5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技術合作和可持續工業發展總司執行幹事鄒刺勇主旨發言

他重點讨論了産業園區的三個重要作用:創新全球供應鍊的整合及可持續發展;提高競争力,并成為連接小生産者和全球區域供應鍊的橋梁;有助于環境的可持續性,促進協同作用,有助于各行業有效利用資源。企業可以分享公用事業,如廢水處理、廢物收集和副産品,這有助于減少污染和浪費。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基金主任王曉軍表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南南戰略和政策協調,為特殊經濟區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幾十年來由于南南合作和相互學習,特殊經濟區在許多方面發生了變化,現在更好地融入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規劃、政策和發展戰略。特殊經濟區通過南南學習和能力發展帶來了知識的雙向流動,大量證據表明,特殊經濟區在知識更新、提高勞動技能和技術轉讓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6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基金主任王曉軍主旨發言

王曉軍舉了一個例子,菲律賓經濟區管理局記錄了菲律賓經濟區技能水平的大幅提高,主要的活動已經從生産轉向了設計和研發。

此外,王曉軍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不僅僅是從更先進的經濟體或投資國到當地産業的單行道,當地和本土的技術創新也可以流向合作夥伴和投資方。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7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兼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林毅夫主旨發言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兼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林毅夫表示,曆史上大部分國家能夠從貧困變成富裕,中間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工業化。工業化要成功除了要按照比較優勢來選擇産業之外,還必須解決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的問題。從中國及東亞一些成功實現工業化國家的經驗來看,他們采取了一個務實的解決辦法,即在全國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營商環境還有待改進的狀況下,設立工業園或經濟特區,把道路、電力、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做好,實行一站式服務,改善營商環境,降低教育成本。這樣就有可能在全局的基礎設施及營商環境不夠好的時候,迅速在局部地區創造有利于工業化的環境,讓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發展起來。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陳春江表示,國家級經開區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2021年吸收外資和進出口額比2013年分别增長了50%和80%,占全國吸收外資和進出口的比重都超過了20%,成為中國工業經濟融入全球産業體系的重要載體。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8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陳春江主旨發言

2021年,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産總值較2013年翻了近1倍。國家級經開區以千分之三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地區生産總值和五分之一的工業增加值,為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動力。

陳春江指出,國家級經開區在以産業園區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更加注重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更加注重優化營商環境。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9

專題讨論環節主題一:“産業園區、特殊經濟區推動實現包容與可持續的工業化”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提升的規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10

論壇讨論環節專題二:“南南合作促進産業園區、特殊經濟區知識和技術轉讓”

此外,論壇還進行了兩個主題的讨論:“産業園區、特殊經濟區推動實現包容與可持續的工業化”、“南南合作促進産業園區、特殊經濟區知識和技術轉讓”。

本次論壇聚焦南南合作和産業園區(特殊經濟區)兩大主題,邀請了中國和有關發展中國家政府部門、國際組織、金融、學術和研究等機構以及産業園區的代表以線下加線上的方式共同參會,圍繞産業園區和特殊經濟區推動實現包容與可持續的工業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議題,分享相關領域的最佳實踐和做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