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原産地,從古時起,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深入各階層。但關于茶葉的這5個“最早”的曆史,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01.
茶字的“最早”文獻記載
《爾雅》
《爾雅》是秦漢間的一部辭書,其中記載有“槚,苦荼”,據晉朝郭璞《爾雅注》釋曰:“樹小如栀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
▲《爾雅》節選
說明“槚”和“苦荼”都是茶的名稱。因此可以說,《爾雅》是我國曆史上關于茶字的最早文獻記載。
02.
以茶代酒
“最早”始于三國
據《三國志·吳志》記載: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是器重,常常破例。
每當韋曜難以下台的時候,他便“密賜茶荈以代酒”,從而開創了中國“以茶代酒”的先例,一直為後人相繼效仿。
03.
茶作為商品的“最早”記載
《僮約》
公元前59年正月,資中(今四川資陽)人王褒居住在成都安志裡一個叫楊惠的寡婦家裡。楊氏家有個名叫“便了”的奴婢,王褒經常指派他去買酒。
▲王褒
便了因王褒是外人,又懷疑他可能與楊氏有暧昧關系,很不情願替他跑腿,還跑到主人的墓前傾訴不滿,說:“大夫您當初買便了時,隻要我看守家裡,并沒有要我為其他男人去買酒。”
王褒得知此事後,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以一萬五千錢從楊氏手中買下便了為奴。便了雖然極其不情願,但也無可奈何,并要求王褒将他以後要幹的事情明明白白寫在契約裡。
▲《僮約》節選
王褒這個人擅長辭賦,精通六藝,為了教訓便了,信筆寫下了一篇長約600字題為《僮約》的契約,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勞役項目和幹活時間的安排,使便了從早到晚都不得空閑。契約上繁重的活兒使便了難以負荷,最後隻得痛哭流涕地向王褒求情。
這篇《僮約》從文辭的語氣來看不過是作者的消遣之作,但王褒就在這不經意間,為中國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筆。其中有兩處提到茶,即“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茶”。這是茶作為商品的最早記載。
從茶史研究來看,茶葉能夠成為商品上市買賣,說明當時飲茶至少已在中産階層流行,可見西漢時飲茶已經相當盛行。
04.
“最早”的茶葉專著
《茶經》
《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也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開山之作。
▲陸羽像
其作者陸羽從22歲開始到各地考察茶葉生産,潛心研究茶學,經過數十年努力,終于于公元765年在湖州完成《茶經》的初稿,此後又經過十幾年繼續搜集資料,不斷增修,在公元780年前後定稿并出版。
《茶經》之後,各朝代也出過許多茶書,但很多都是對陸羽《茶經》的注釋、補充和演繹,這也更加襯托出陸羽《茶經》的曆史地位。美國學者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宣稱世界上“無人能否認陸羽之崇高地位”。
05.
曆史上“最早”的皇家貢茶院
顧渚山貢茶院
貢茶是古代進奉給皇室飲用的茶葉,始見于晉朝。
開始是地方官征收各種名茶作為土特産進貢皇室,從唐朝開始,朝廷在重要的名茶産地設立貢茶院,由朝廷派專門官員督造各種貢茶。
公元770年在浙江長興顧渚山設立的貢茶院,專門生産“顧渚紫筍”貢茶,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座皇家貢茶院。
顧渚山貢茶院為兩廂三進,東廊三十間為貢茶加工場,旁邊有清風樓、木瓜堂等與峰巒疊翠的虎頭岩遙遙相望。
1200多年前,每逢清明之前的早春時節,這裡集中采茶工人3萬餘人,工匠千餘,晝夜不息地加工貢茶。
茶,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最終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裡必不可少的飲品。當我們在品一杯香茗時,不得不為古人的智慧感慨。
“萬丈紅塵三杯酒 千秋大業一壺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