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8月12日,世界大象日,旨在呼籲人們關注身處困境的亞洲象和非洲象。
2020年3月,16頭雲南亞洲象離“家”北移,它們用曆時500多天、迂回行進1300多公裡、期間還“添丁進口”的方式,引發無數人對亞洲象這一物種的關注。
今年8月8日20時,象群在人們的幫助引導下,從元江北岸返回南岸,成功渡江,這意味着象群回到了它們适宜的栖息地。截至8月12日14時,象群總體向南移動3公裡,距普洱市墨江縣轄區最近8.5公裡。
一路向北又掉頭南歸的象群,在以“回家”的方式慶祝它們的節日。
監測象群陪伴象寶寶長大
淩晨時分,工作人員仍在監測着“南回”的象群。(圖片元江縣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盡管“南回”象群已距離栖息地越來越近,但元江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楊連松一刻也不敢放松,12日14點09分,央視網記者電話聯系到楊連松時,他仍在指揮部裡對象群進行着監測。
電話中,整整4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囵覺的楊連松聲音略顯沙啞,他說,自4月16日象群進入元江縣,2組監測人員通過無人機和地面人員監測的兩種方式,開始24小時不間斷監測象群。在他看來,監測是指揮部最重視的環節,隻有掌握好大象的基本行進路線,才能做好接下來的應對工作。
“白天,我們盯緊大屏,結合象群的日常習性,根據地形、河流、地面農作物等,對象群的移動方向做出研判。晚上象群休息了,我們還要繼續工作,研究第二天的食物投放點,關注他們的健康。”楊連松說。
實際上,元江縣林草局隻是守護象群的一個縮影,在過去的500多天裡,雲南共出動警力和工作人員2.5萬多人次,無人機973架次,布控應急車輛1.5萬多台次,疏散轉移群衆15萬餘人次,投放象食近180噸。
在長時間的旅途中,象群中的象寶寶也是楊連松和隊員們的重點監測對象,看着翻山越嶺的象寶寶一天天長大、長胖、學到生活的本領,讓楊連松心中充滿自豪感。
長時間的監測也讓隊員們掌握了象寶寶的生活習性,1米多高的小象始終行走在隊伍的正中間,它最喜歡的食物是新鮮的玉米和芭蕉,當通過公路旁的排水渠,或者行走在危險路段時,母象都會推着小象往前走,不讓它掉隊。
亞洲象再次遷移不可避免
雲南在此次保護亞洲象方面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範本。
據了解,雲南亞洲象種群由1978年的150頭,增長至現在的300頭。亞洲象活動範圍從上世紀90年代的2個州市3個縣市區擴至2020年底的3個州市12個縣市區,這表明适宜亞洲象生存的區域在增多。
那麼,随着象群種群繁衍,是否會再度大範圍遷移?在8月9日雲南召開的“北移亞洲象群安全渡過元江”發布會上,北移亞洲象群處置專家組成員、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沈慶仲表示,遷移對亞洲象來說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遷移有助于他們尋找新的栖息地和開展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大象智力超高,對于遷移路線它能夠形成記憶地圖。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橋梁,或者是利用人工設施的經驗,都可能得到積累或者傳承,因此亞洲象的遷移不可避免。
北移亞洲象群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指揮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勇介紹,目前,國家将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公園建設提上了日程,将通過整合優化現有栖息地範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範能力水平。
來源: 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