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了一個故事:
良史為張徐州建封從事,每自吟曰:“出身三十年,發白衣猶碧。日暮倚朱門,從未污袍赤。”公因為奏章服焉。
良史,即本文中要介紹的于良史。《唐詩紀事》裡的這個故事 ,很像《戰國策 》裡的馮谖,沒事就彈着他的劍發牢騷::"長铗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
一、于良史其人
于良史的故事不太多,但還是在《唐才子傳》中占了一席之地:
良史,至德中仕為侍禦史。詩體清雅,工于形似,又多警句。蓋其珪璋特達,早步清朝,興緻不群,詞苑增價。雖平生似昧,而篇什多傳。
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是唐肅宗李亨的年号,誇了3個年度,其實不到兩年。 至德二年(757)四月, 杜甫長安到鳳翔(今陝西寶雞)投奔肅宗,看來,于良史或許還有機會和杜甫同殿為臣。
不過這個于良史的資料實在太少,從《唐詩紀事》的說法來看,他曾經是張建封手下的小小從事。于良史的那首詩和馮谖的牢騷意思差不多。
發白衣猶碧,頭發都白了,還隻是做一個穿着青袍的小官吏。
日暮倚朱門,從未污袍赤。用得是比興之法,每天黃昏裡倚靠着朱門,我這身青袍卻從來沒有染上一點紅色。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注:網上的詩中,常有“從朱污袍赤”的寫法,又有元和辛丘杜三人故事,詩中是“從來污袍赤”。根據上下文,應該為“未”。
張建封聽到這首詩以後,趕緊幫他讨了一個官 :公因為奏章服焉。
杜甫晚年曾經有詩《别張十三建封》,其中說張建封“乃吾故人子”。張建封在貞元四年(788年)授徐泗節度使管理徐州 。
曆史上的事情搞不太清楚,757年左右于良史就做到了侍禦史,到788年以後,又到張建封的徐州擔任一個小小的從事。
張建封有個兒子張愔,做到官至武甯軍節度使、工部尚書,他有一個愛姬叫關盼盼。張愔死後,關盼盼獨居燕子樓十餘年。多事的白居易寫了三首《燕子樓》,傳說關盼盼因此而“旬日不食而卒”。
于良史的故事實在不多,老街東拉西扯地把白居易都寫了進來。龍門陣暫時打住,下面看看于良史的幾首代表作
二、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春山夜月》
《春山夜月》是于良史的代表作品,讀這首《春山夜月》有幾處細節要注意。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台深翠微。
1、玩,是仄聲; 忘,是平聲
玩,在古韻中是仄聲不是平聲;忘,是多音同義字,在這裡是平聲。所以賞玩夜忘歸,句式是:仄仄仄平平。
第一句是因:春山多勝事;第二句是果:賞玩夜忘歸。
後面的幾句都是解釋這個因,春山究竟都多少勝事呢?
2、掬水月在手 是大拗句
掬水月在手, 仄仄仄仄仄,這是“仄仄平平仄”的拗體變格,五連仄是大拗句,必須救拗。弄花香滿衣。仄平平仄平。香,字平聲,本月救孤平,對句救大拗。
這一聯是本詩的警句,也是于良史流傳最廣的詩句。(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在“眼用拗字”一段中專門寫到了這句: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于良史《春山》。
3、遠近對芳菲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遠近對芳菲,虛實相對。注意古人的格律詩中間二聯的話,會發現有很多不太工整的“寬對”,例如杜甫詩雲: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異昔時。
無,對:惜,古詩中的對仗,常常見到有、無當作動詞使用。
4、南望鳴鐘處 樓台深翠微 望
望和忘一樣,都是多音同義字,既可以當做平聲也可以當作仄聲。在這裡被當做仄聲使用。
5、章法
這首詩前兩句破題,春山、夜,都寫到了,地點和時間,順便把月在第三句點了出來。
後面都是為了解釋第一句:多勝事。颔聯寫景中,水月接夜、花香接春(嗅覺)、環環相扣;
頸聯宕開一筆,抒情議論。興來無遠近,颔聯寫近景,尾聯寫遠景,頸聯是上下的關節之處。
尾聯又回來繼續寫景,鳴鐘寫到了聽覺,翠微就是山色,樓台被春山所環抱。颔聯和頸聯的景物,也是頸聯所表達的不忍心離去的原因。
6、句法
賞玩夜忘歸,夜不是主語,是時間狀語,在夜裡賞玩時,(我)忘記了歸去,省略了真正的主語:我。
這種句法在閱讀的時候可能不會注意其妙處,但是自己在作詩的時候,恐怕不太敢如此使用。因此說學詩一定要多讀和多練。
弄花香滿衣,颔聯的兩句也是五言詩中的複雜句法,動賓結構 主謂賓結構。
三、詞語的颠倒用法
于良史另一首五律也很受後人贊許,胡應麟在《詩薮》說:
于良史《冬日野望》、李益《别内弟》,文皆中唐,妙境往往有不減盛唐者。
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贊府》:
地際朝陽滿,天邊宿霧收。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
北阙馳心極,南圖尚旅遊。登臨思不已,何處得銷愁 。
李益的《别内弟》不清楚是哪一首,不知道是不是《喜見外弟又言别》。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别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經過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大傷元氣,中唐詩人缺少了盛唐人對于國家命運的自信,不過這兩首詩中還有盛唐詩的境界,詩中采用宏大的意象:地際、天邊、滄海、暮天、風兼殘雪、河帶斷冰等。
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贊府》第六句“南圖尚旅遊”,用了一個典故,出自《莊子集釋〈内篇·逍遙遊〉》:
《莊子集釋》卷一上〈内篇·逍遙遊〉~2~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圖南。蜩與學鸠笑之曰: 我決起而飛......
文章中寫到鲲鵬打算飛往南方的大海:圖南。這個典故在這裡寫作:南圖(南圖尚旅遊)。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上聯用到了:北阙(北阙馳心極)。
平時我們作詩的時候,為了湊韻或者對仗,把一個詞生生的颠倒來用是不妥的,例如沖鋒不能寫成鋒沖。
圖南寫作南圖,不是于良史的發明,至少初唐的駱賓王就這樣用過:南圖終铩翮,北上遽催轅。後來盛唐時,杜甫也用過: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高适也用過:南圖适不就,東走豈吾心。
可見,這已經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用法了。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看一看古人有沒有這種用法,如果有,則可以用,如果沒有,盡量避免。
結束語
于良史這個人在曆史上的存在感非常低,傳世的作品也極少。不過對于詩人來說,有幾個關于詩的小故事和幾首詩傳世,還是非常幸運的。至少還能讓大家記住這個名字。這算是詩人的一種福利吧。
結束時,依慣例作五律一首,《春日雨後登崂山》
春風一夜雨,幽谷滿芳菲。繞澗垂驚瀑,尋香入翠微。
鳥聲深竹徑,日影老松衣。雲舸浮東海,峰高屢忘歸。
10分鐘看明白 創作格律詩不可不知的四種基本規則
觀唐習律36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比白居易好在哪裡?
古詩詞創作最忌諱的是什麼 有些詩病如果犯了 表示您還沒有入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