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潮州打冷”,相信很多生活在本土的潮汕人都感到陌生,而身在香港、深圳一帶的潮汕人卻可以經常在大街小巷上見到大小飲食攤檔門口挂着這樣的大招牌寫着“潮州打冷”。這不禁讓人納悶,究竟什麼是“潮州打冷”,為何在潮汕地區無處可尋,卻在香港、深圳一帶随處可見呢?難道這個“潮州打冷”與潮汕人沒關系嗎?
其實不然,“潮州打冷”,它是潮菜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泛指一般的潮汕大排檔所經營的飲食,屬于平民菜式,它與星級酒店中潮式筵席常見的燕翅鮑魚等高檔菜肴有所不同,這個名稱起源于香港,現在也流行于珠三角一帶,所以在潮汕本土就基本上不曾見到。“潮州打冷”更趨向于潮式風味鄉土菜式,但其菜式也是非常豐富,而且以冷菜式居多,而且上菜速度快,佐食調料講究,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醬碟,一菜一碟,什麼東西該蘸什麼佐料,一點不會馬虎。種類包括各類魚飯、鹵水、腌制河鮮海鮮,還有白粥、番薯粥以及無米粿、韭菜粿等各類潮式粿品。這些菜式大都以明檔方式擺放,客人隻需站在攤前指定自己喜歡的東西,無需過問名字,而且這類菜式也不像潮式筵席的菜式那樣擁有動聽的名字。而站在客人旁邊的店主也會迅速将客人所點的菜式記下,上菜的速度也非常快,有時你剛點完菜回到位子上,所要的菜肴已然送達了。因此,香港與珠三角一帶所經營的“潮州打冷”其實就是一種潮式快餐,也趨向于潮汕本土的路邊大排檔,在潮汕本土,打冷習慣上我們經常叫做“夜糜”或“夜糜檔”,比如汕頭市區長平路與龍眼路一帶就是汕頭有名的“夜糜檔”一條街。
這樣一種大排檔式的潮菜為何會叫做“潮州打冷”呢?至今也并沒有最為權威的解釋,但是能肯定的是此詞來源于香港。其實“打冷”是潮汕方言,被轉換為粵語方言之後本意有着“打人”的意思,後來延伸意思為“吃潮菜”。至于潮式快餐為何叫做“潮州打冷”,現在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種說法認為“冷”是指潮州大排檔多經營冷菜,“打”則有吃的意思,在潮汕方言“打”也有着“盛取”和“買來吃”的意思,比如說“打水”、“打飯”等,可以理解為吃東西,因此人們到潮州大排檔去享受一番就叫“打冷”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潮州打冷”與打人有關系,在潮語中的“打冷”有打人的意思。20世紀中葉,那時香港幫派林立,潮州幫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義安幫”勢力不小,而這一時期在香港經常有人去吃“霸王餐”。當時的香港皇後街有多家潮州小食店與大排檔,如果遇上這些不速之客,各店都會聯合起來揍這些人。所以慢慢人們就把“打冷”(打人)與吃潮州菜聯系在一起了。大家都知道,潮人在外的團結是出了名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潮人社團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所以撒野撒到潮人的地盤來吃霸王潮菜就變成挨打的事了,也就有了“潮州打冷”這個詞了。并在香港流行起來,而像深圳、廣州、東莞由于同香港接近,而且珠三角也同樣有很多潮人,所以“潮州打冷”在這裡也就慢慢傳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