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朱張津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廳公布2020學年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畢業生)體質健康情況報告,其中,杭州外國語學校總成績合格率排名全省第一,所以備受關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翻了翻我省高校新生近10年的體質健康報告,發現這已經是杭州外國語學校第二次“登頂”了,上一回是2011學年。此外,該校在2012學年也入圍了前10,排名第五。難怪有家長好奇:這不是一所以外語為特色的中學嗎,為何畢業生體測成績如此優秀?(内心OS:莫非體育也是外語老師教的?)
本周,記者直接去了趟學校,找答案。
中午12點半,淅淅瀝瀝的小雨讓校園看起來霧蒙蒙的,操場上依然有好幾個奔跑的身影,是男生們趁着午休來踢足球。
下雨天還踢球?午休時間不寫作業嗎?老師不管嗎?記者問号三連,從操場邊路過的同學卻是一臉見怪不怪的神情:“不光午休時間,下午最後一節課結束,來踢球的人更多。這些課餘時間學校本來就是讓我們自主安排的,看,陪他們一塊踢球的就是體育老師。”
杭外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公辦中學,校内有初中部,也有高中部,學生約2000人左右。“要是天氣好,學校裡很多運動場地要靠‘搶’才有位置。像我下午下課後去打羽毛球,必須和同學分工合作,一個人去打晚飯(怕打球打晚了,食堂關門),另一個人跑去占地。”高二女生小唐告訴記者,“結果經常遇上比我們跑得還快的初中學弟學妹,大家顧不上謙讓,索性單打變雙打,這樣都能上場。”
小唐的描述很有畫面感,讓記者感受到了濃濃的校園運動氛圍。話說回來,這裡的高中生精力為啥如此旺盛?哪來那麼多運動時間呢?
科學作息,保障睡眠
國慶長假前,杭外的校運動會剛剛落幕,女子1500米校紀錄保持者高三生小應,又拿了兩個冠軍——1500米和800米。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運動健将的文化課成績也常常位居年段榜首。
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作息安排:隻要不下大雨,每天早上在操場跑5公裡。“學校在作息安排上,給我們留足了睡眠和鍛煉時間,所以我有精力有時間堅持每天鍛煉。我一般六點半起床,跑5公裡用時約半小時,跑完再去吃早飯,然後回到教室,剛好趕上七點四十分的早自習。”
在杭外,初中生晚上9:20就寝、早晨6:40起床,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高中學生晚上9:50就寝、早晨6:40起床,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
小唐和小應兩位同學算了算,除了學校統一組織的體育鍛煉,她們還有4個時間段可以自由活動:1.早自習前(晨練,約20分鐘);2.午休時間(約1小時);3.下午課後(4:30下課,6:20上晚自習,除去晚餐時間,有1個多小時);4.晚自習後(約20分鐘)。
上述自由活動時間,同學們多半會用來參與體育、藝術和社團等各項活動。
“像我和班裡幾位女生,每天起床後都會去操場跑三圈,既是鍛煉,也是提神。”小唐說,“之前整個暑假沒有跑步,開學初剛恢複晨跑,還不太适應,覺得累。現在一個月跑下來,輕松多了。這次運動會200米和400米兩個項目,我都拿了名次。而且每次跑完步再早讀,感覺學習效率都提高了。”
睡眠好、學習壓力小、鍛煉時間充足,不僅讓學生們擁有了充足的體力,還提高了學習效率,因此杭外許多學生都像小應、小唐一樣,既是學霸,也是運動健将。
控制作業,重視體育
在杭外,自由活動和用來寫作業的自習課,完全是兩回事。
“因為老師布置的作業量比較合理,舉辦大型學生活動期間(如運動會期間),作業還會再減量。所以,大家基本在晚自修就能完成,不用在課餘時間争分奪秒,更不用每天起早摸黑,保證我們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然後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運動中去。”小應說。
小唐則告訴記者:“我平時會在午休時間寫一會兒作業,這樣的話,晚自修上到一半,大概8點多,所有作業就寫完了,會多出不少時間預習、複習和閱讀。”
運動這件事,除了要有時間,還要有空間。雖然小唐每回“搶”羽毛球場地都很辛苦,但她認為學校的運動場地還是蠻多的,足球場、排球場、兵乓球場、籃球場(室内室外都有)……
校長方健文表示,一直以來,杭外堅持五育并舉,把體育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運動場館幾乎每天都開放,孩子們課餘時間可以随時去鍛煉。在體育課方面,杭外很早就開始探索實施體育課選項教學,注重保護、發展同學們的體育興趣和特長。如今,學校還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應同學自豪地說:“開學前,我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在網上選課,有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五個項目,我選了籃球。每次上體育課,是6位老師帶3個班,相當于小班教學,上手挺快。”
除了每周的體育課外,上午9:30-9:50是杭外學生的集體鍛煉時間,天氣熱時會做廣播操,天氣轉涼則會安排跳大繩、籃球遊戲等,下午4:30-4:50是統一的陽光長跑。校園運動氛圍就是這樣起來的。
減少刷題,增加實踐
說到控制作業量,記者不由地想起了近期的“雙減”政策。在方校長看來,杭外多年來一直在貫徹“雙減”的思路,紮實開展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大氣、睿智、陽光、自信的氣度與品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我和老師們常在想,如何讓學生感覺課業負擔輕,首先就是要讓他們對這門課感興趣,因為對于喜歡的東西,我們總是‘樂此不疲’。其次,到底是什麼容易讓學生有負擔?往往是機械枯燥地刷題。所以,學校通過創新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吸引力,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方校長表示,杭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閱讀,是杭外多年的傳統,像每年寒暑假的語文作業,包括閱讀書單和觀影清單,都會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像《雷雨》課本劇表演、外文節戲劇之夜等,學生參與熱情很高,在撰寫劇本、排演劇目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更鍛煉提升了領導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小唐就剛剛獲得《雷雨》最佳“蘩漪”。
除此之外,杭外一直在探索實施項目化、跨學科的作業,引導鼓勵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以科學為例,假期作業往往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進行微實驗并完成一份研究報告。進入高中以後,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賽事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今年暑假,杭外學生就在國際标準化奧賽中拿到了一塊金牌,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也獲得了一等獎。
“正是因為如此,近年來,杭外培養的學生不僅僅有外語類的人才,比如媒體比較熟悉的張京,也有像汪滔、沈亦晨等年輕的科技創新人才。”方校長說,“作為一所完中,杭外更加注重塑造文理融通、更加多元的校園文化,讓大部分學生在初中到高中六年時間裡,靜下來、沉下去,自然生長、積蓄力量,也讓我們可以靜待花開,守望他們厚積薄發的那一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