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大雪最适合吃什麼

大雪最适合吃什麼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7 04:38:54

大雪最适合吃什麼?來源:安徽财經網12月7日,我們迎來了大雪節氣古人雲:“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往往到了這個時段,雪下得大、範圍也廣但今年合肥難見雪的蹤影,未來幾天,我省仍将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繼續“貧雪”寒冷幹燥的天氣會讓人體出現不适,我們該如何養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養生專家建議,不妨在大雪節氣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蔥、大紅蘿蔔纓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療方,會起到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專家還就如何預防面癱等疾病以及手腳冷冰等給出了妙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大雪最适合吃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雪最适合吃什麼(大雪吃些大)1

大雪最适合吃什麼

來源:安徽财經網

12月7日,我們迎來了大雪節氣。古人雲:“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往往到了這個時段,雪下得大、範圍也廣。但今年合肥難見雪的蹤影,未來幾天,我省仍将以晴到多雲天氣為主,繼續“貧雪”。寒冷幹燥的天氣會讓人體出現不适,我們該如何養生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養生專家建議,不妨在大雪節氣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蔥、大紅蘿蔔纓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療方,會起到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專家還就如何預防面癱等疾病以及手腳冷冰等給出了妙招。

大雪節氣多吃“大”和“雪”類菜肴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民諺有“大雪冬至後,籃裝水不漏”的說法,意思是大雪節氣之後,竹籃子的縫隙被冰封住,裝水都不會漏。寒冷幹燥的天氣會讓人體出現不适,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養生專家建議,大衆不妨在大雪節氣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蔥、大紅蘿蔔纓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療方,會起到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

雪梨除煩解渴

大雪節氣之後便離三九天不遠了,這個時候外冷内熱,不少市民平時忙于學習和工作而疏于鍛煉,天氣冷熱交替之下容易引起肺燥咳嗽。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内科主任中醫師顔延鳳建議,雪梨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功效,若咳嗽症狀較輕,不妨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制作雪梨膏或者其他中醫膏方來服用。

大紅蘿蔔纓補鈣有效果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主任中醫師王東旭介紹說,冬季日照的時間減短,會影響維生素D的形成,天冷人體尿量增加,無機鹽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人體往往容易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尤其是老年人。因此,應該及時予以補鈣。很多人認為買來的大紅蘿蔔削掉蘿蔔纓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王東旭提醒,蘿蔔纓是含鈣量最高的蔬菜,非常适合缺鈣的人群。

雪藕止瀉固精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對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節氣之後更要注意“養藏”。從飲食養生的角度來說,熟吃雪藕是不錯的選擇。雪藕是蓮藕的一種,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雪藕含有澱粉、蛋白質、天門冬素、維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輔助治療肺結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熟吃有健脾開胃,止瀉固精功效。在大雪節氣适量吃些蓮藕粥,有較好的補益功效。

雪菜醒腦提神

大雪節氣前後,不少地方的老年人會腌一些雪菜過冬食用。夏公旭介紹,從中醫角度來看,雪菜屬于性溫、味甘、辛,歸肝、胃、腎三經。雪菜含有較多抗壞血酸,參與機體氧化還原過程,有助于增加大腦中氧含量,進而起到醒腦提神作用。對于整天悶在空調房裡的白領們來說,日常飲食中不妨适量增加雪菜的攝入量。雪菜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大量食用纖維素,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大白菜護膚養顔

很多人都知道大白菜是很有營養的補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中醫師杜長明還特别提醒,冬季吃大白菜還有護膚養顔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大白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膚和養顔效果。婦女每天吃450克的白菜就能吸收500毫克的這種化合物,從而使體内一種重要的酶數量增加,這種酶能幫助分解體内雌激素。

大蔥能通陽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内科主任醫師李芳介紹說,大雪節氣前後是風寒感冒的高發階段,風寒感冒的主要症狀是怕寒怕風。天氣寒冷時,适當吃些益氣通陽的食物有助于預防風寒感冒或者有助于輔助治療風寒感冒。李芳介紹說,雖然大蔥的蔥綠部分比蔥白部分營養含量高得多,但是從通陽和食療的角度來看,蔥白的效用更大一些,比如風寒感冒的很多經典食療方都有蔥白入藥,如蔥豉湯的主要成分就是蔥白。

大雪時節養生要做好這幾件事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中醫上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所以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大雪節氣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

藏:重點保護呼吸道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幹燥,空氣濕度很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保健科主任王鑄說,冬季幹燥,加之暖氣較熱,呼吸道成了最易發病的“重災區”。他建議,盡量增加室内濕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濕潤。如果室内空氣太幹,可在暖氣上搭一條濕毛巾,或使用加濕器。一般來說,冬天室内的濕度在30%至60%之間是比較合适的“度”。這樣的濕度下,人體總體感覺良好。

穿:兩個部位要保暖

大雪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尤其是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頭部保暖更加重要,對預防腦卒中等很有幫助。”而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緻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時節,腳部保暖也應加強。

食:補腎強筋兩骨湯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侯喜信推薦大家煲“兩骨湯”,此時要補腎養肝,腎強精力旺盛,肝好血運充沛,才能抵禦嚴寒,同時強健筋骨。冬季很适合吃牛羊肉,能助陽暖身,牛羊的骨頭熬湯除了有這些效果外,還有其他好處。

1.羊骨溫中補腎:中醫認為,羊骨性溫,具有補腎壯骨、溫中止瀉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羊骨中含有磷酸鈣、碳酸鈣、骨膠原等,補充骨骼必需的營養物質,預防骨質疏松。另外還可緩解筋骨疼痛、腰軟乏力等病症。

2.牛骨養肝壯骨:牛骨有補腎陽、壯筋骨的功效。牛骨含有防止骨骼老化的骨膠原、軟骨素,及促進肝功能的蛋氨酸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A等,有很好的補肝效果。

這兩種骨頭有些腥,做的時候一是要焯水幾分鐘,将骨頭裡的血水煮出來,二是多加大蔥和生姜,都能夠去除腥膻。用冷水炖湯,冷水要一次性加足,冷水可以使肉外層的蛋白質不會馬上凝固,可以加白蘿蔔或是蓮藕等,能夠吸取湯中的油,使湯不膩。

大雪節氣不下雪,更要預防三種病

大雪節氣,往往雪下得大、範圍也廣。但今年“貧雪”。一些呼吸道症狀、皮膚病和上火等病容易趁虛而入,在無雪的冬天,人們更應注意防病。

1.防上火,蘿蔔白菜是良藥

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金玫說,冬季上火,罪魁禍首就是“燥”:一是天氣幹燥;二是室内取暖溫度高;三是進補季節,許多人飲食過于溫熱。另外,年末壓力大,也容易上火。防上火,大白菜和白蘿蔔是最能去火的好食物。适當吃一些白蘿蔔,尤其是生吃,不但可以除油膩助消化,止咳,還能生津解毒、清熱去火。

2.防心血管病發,補水不能忘

冬季是心血管病高發季節,北京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金玫醫生說,如補水不及時,極易發生血液黏稠的現象,加之運動減少,血液流動慢,使血液呈現一種高凝的狀态。所以心血管病人一定要多喝水,飲食上要多吃一些多汁類的水果和蔬菜,如藕、蘿蔔、梨和火龍果等。

3.防呼吸道疾病 護嗓很關鍵

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任張雪亮建議,冬天老不下雪,空氣質量差,細菌病毒多,加上幹燥,自然會導緻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增多,而且這種不舒服還和一般的風寒感冒不是一碼事,需要引起重視。

因此,老不下雪更應該保護嗓子。建議每天要多喝水,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嗓子一出現不舒服時,馬上用開水泡一些羅漢果、橄榄、胖大海等飲用,防止炎症繼續往氣管甚至肺髒裡面發展。

手腳冷冰冰 怎麼辦?

大雪節氣一過,随着氣溫的下降,人們會感覺涼意陣陣,甚至有“手腳凍冰冰”的感覺。專家介紹,有以下辦法可以改善冬天感覺冷冰冰的情況。

方法一:運動改善體質,提高肌肉含量

氣溫下降時,多穿衣物,減少手腳的裸露,戴上手套,穿着較厚的襪子。但手足涼者一般體質偏“寒”,改善體質才能永久解決“手腳涼”的問題。

如何改善體質呢?運動是第一位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更可鍛煉肌肉。通過鍛煉,增加肌肉組織,可以讓機體産生更多的能量,就可以提高手足的溫度。

方法二:辨證中醫藥改善“寒”性體質

中醫理論認為,“脾主四肢”,手足涼,中醫多認為原因是脾陽不足或脾腎陽氣不足,治療時多重視溫補脾陽,或脾腎雙補。使用藥物以《金匮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篇的“黃芪桂枝五物湯”為基本方,該方中使用的藥物有黃芪、芍藥、桂枝、生姜、大棗等藥,屬于中醫方藥的“溫裡劑”,具有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功效。該方可久服,或制成膏方在整個冬季服用。

方法三:手足涼,可用中藥沐足改善

沐足是非常傳統但也十分有效的方法。沐足可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可消除疲勞和改善睡眠。手足涼建議的泡腳方:生姜50克、花椒30克、艾葉50克,當歸20克。

此外,“冬病夏治”也适合于冬季手足涼者。可在三伏天使用“天灸”方法改善“寒性體質”。平素居家還可學習使用灸法,或用神燈治療儀照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關元、氣海、神阙、足三裡等,每周2~3次,每次30分鐘左右。這些都能有效改善體質,但關鍵要堅持。

大雪,四方顯掌防虛寒

大雪節氣,自然界陰氣盛極,陽氣衰微,人體容易寒邪入侵或内寒,而出現頭痛、哮喘和胃腸炎等虛寒性病證。此時養生要在保護陽氣方面下功夫,如避免運動過度、飲食過飽和餐後沐浴。另外,大雪節氣推薦練習“四方顯掌功”。

該鍛煉方式改編自《諸病源候論》,強調坐式鍛煉以深根固本,配合溫和動作以避免動搖腎氣。大雪節氣如此鍛煉,既可養生健體,也能預防虛寒性疾病。具體步驟如下:

預備式:正身盤坐,頭脊中正,兩眼平視遠前方,自然呼吸(鼻子吸氣,嘴呼氣),兩臂下垂覆按于兩膝,思想集中,安靜放松。

第一式:屏氣時,左手上提托住下巴,中指指尖向上,右手反伸至背後,掌背緊貼背部,五指放松張開;吸氣時,左手用力上托,使頭部後仰,同時右手向後上方用力上探,稍作停頓;呼氣時,雙手同時撤力,恢複至預備式。左右側肢體輪流做上述動作共12次。

第二式:屏氣時,雙手上擡,兩臂向前,十指相交,掌心向前方;吸氣時,雙肘彎曲,帶動雙掌緩緩收向胸前,至掌背緊貼胸骨處,稍作停頓;呼氣時,雙肘伸直,帶動雙掌緩緩前推,至極點稍作停頓。重複雙掌收推動作共12次,恢複至預備式。

第三式:屏氣時,兩臂向身體兩側上擡至呈平伸,立掌使掌心向外;吸氣時,以軀幹為軸,向右轉動身體,帶動兩臂順時針平移,至極點稍作停頓;呼氣時,向左轉動身體,帶動兩臂逆時針平移,至軀幹呈中正狀态。左右方向輪流做上述動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結束後,恢複至預備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冷風來襲謹防“面癱”

随着大雪節氣的到來,氣溫驟降,冷風寒潮來襲,也進入面癱高發季。

面癱亦稱面神經麻痹、周圍性面神經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病,冬春或秋冬季節是該病的高發時期。面癱通常發病急速,多發于青壯年,表現為口角偏歪、刷牙或吃飯嘴巴流口水、嘴角夾飯、面部僵硬等。甚至擡眉、閉眼、鼓腮、努嘴等面部動作都無法完成,還有味覺消失,聽力過敏或喪失的情況。

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鄢燕介紹,中醫針灸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面癱的最好方法之一。針灸可有效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活血祛瘀,緩解神經炎性水腫,恢複神經傳導,減少後遺症。而且針灸治療越早,越有利于病情的康複。

鄢燕提醒,由于大多數人缺乏對面癱的重視,極易錯過發病初期的最佳治療期。同時,預防面癱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及冷水冷風刺激。寒冷天氣出門要戴圍巾口罩,避免寒風長久吹面;保持足夠睡眠,避免晚睡熬夜、過度勞累;運動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感冒及病毒感染。

蔡富根/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